初知江姐家人
許曙明
1995年的一個傍晚,一位在四川大學工作的朋友陪著我在川大校園轉悠。初夏的成都,已經很熱了,只有黃昏時才有些許涼意,郁郁蔥蔥的校園里不少人在遛跶。
"看見前面走過來的那個人了嗎?”朋友突然神秘兮兮地說。
“他是誰?”
"你先看清楚,等會我再告訴你他是誰。”
一個不胖不瘦,不高不低的中年人邁著不快不慢的步伐迎面走來。
“彭書記好!”朋友朝那人打著招呼。
“你好 !”那人微笑著回應。然后,又邁著不快不慢的步伐走過去了。就在這微微一笑之間,你能感受到他是個和藹可親的人。
等那人走遠了,朋友說:“你知道他是誰不?”
“我怎么知道他是誰?”
“他叫彭炳忠,是我們學校的黨委副書記!”
“哦!”
"你知道他是誰的兒子嗎?”
“誰的兒子?”
“彭詠梧。”
“彭詠梧?”
“你知道彭詠梧?”
“當然知道。重慶地下黨的負責人,川東游擊隊的政委,江姐的丈夫。”
“他就是彭詠梧的兒子。”
“他是彭云?彭云不是在美國嗎”我停住腳步,朝后張望。
“他不是彭云。他叫彭炳忠,是彭詠梧和第一個妻子的兒子。”
“什么?彭詠梧和第一個妻子的兒子?彭詠梧還有一個妻子?”這對我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我一下子怔住了。
“對!我也是這幾年才知道的。他是彭詠梧和第一個妻子譚正倫生的兒子。”
“那……彭詠梧和江姐結婚時,譚正倫還活著嗎”
“活著,譚正倫一直活到了1976年。彭詠梧、江竹筠,譚正倫之間,還發生過驚天動地的故事呢……”
天哪!婦孺皆知,家喻戶曉的江姐竟然是彭詠梧的第二個妻子,他們的愛情故事不是撼天動地,撕心裂肺,感動過一代又一代人嗎?我想起了那個堅貞不屈,以血肉之軀戰勝皮鞭、竹簽、鐵鐐的昂首天外的形象,想起了那個身穿紅毛衣、藍旗袍、系著白圍巾的年輕、漂亮的模樣……我怎么都不能把她和第二個妻子聯系起來,這個說法刺激得我心里隱隱作痛。
朋友告訴了我一個鮮為人知的故事:
彭詠梧在認識江姐之前就結過婚,她的第一任妻子叫譚正倫。他們有一個兒子,就是彭炳忠。后來,彭詠梧離開老家云陽去萬縣、重慶工作,曾寫信叫譚正倫帶著彭炳忠來相聚。由于彭炳忠正出麻疹,加上彭詠梧讀書時欠下的一大筆債務要償還,譚正倫只好留在了老家,因為地下工作的需要,彭詠梧不能和家里通信,夫妻失去了聯系。
后來,為了掩身份,彭詠梧和江竹筠假扮夫妻,后經組織批準正式結婚,又有了兒子彭云。
在重慶地下黨的斗爭及其艱難、殘酷的時刻,江姐在萬分危急的情況下,寫信給譚正倫,提出把彭云托付給譚正倫
譚正倫收到江姐的信后心情可想而知,丈夫離家六年,杳無音訊,現在突然又有一個女人來信說她和自己的丈夫結了婚并且有了一個兒子,還要把這個兒子交給她撫養、保護,這讓譚正倫怎么面對。可是,不管譚正倫最初多么難過,痛苦,她最終還是選擇了去重慶。因為她知道,江竹筠、彭詠梧干的是大事,為普天下的窮苦人謀求翻身解放的大事。他們為了這件大事連命都不要了,自己還能考慮個人的恩恩怨怨嗎?
為了保護彭云,譚正倫付出了超乎常人的艱辛,在重慶處于黎明前黑暗的最嚴酷的日子里,她帶著彭云、彭炳忠東躲西藏,歷盡磨難。一次次躲過了軍統的魔爪,使特務抓住彭云逼江姐就范的陰謀未能得逞。彭詠梧、江竹筠犧牲后,她把全部的愛都給了彭云。最艱難的時候,彭云也沒有斷過牛奶。無可奈何時,她還將自己的親骨肉彭炳忠送過人。解放后,國家規定兩個孩子都可以得到撫恤金,但譚正倫只領彭云一個人的。她本來可以到機關工作,但因為彭云剛到上幼兒園的年齡,她主動去保育院當了保育員,就是為了更好地照顧彭云。最終,她將兩個孩子撫養成人,并且都成了棟梁之才。彭炳忠是我們國家的無線電專家;彭云是美國一所著名大學的計算機系主任,終身教授。
江姐和譚正倫終生都沒有見過面,但他們之間的理解和信任令人震撼。可以說,他們是同樣偉大的女人。
最令人感動的是重慶解放后,譚正倫背著彭云到處打聽江姐的下落,最終在歌樂山找到了江姐的遺體。她放聲大哭:“妹子,我把你的兒子帶來了,你睜開眼看看吧……”
“這是一個人天共仰的家庭。江竹筠、彭詠梧、譚正倫都是了不起的人,為了國家,舍生忘死,不顧一切。江竹筠、彭詠梧就不用說了,慷慨赴難,誓死如歸;譚正倫顧全大局,摒棄自己,大愛無疆,是天下少有的善良女人。”朋友嘆了一口氣說,“就是彭炳忠,也絕非常人,從不以烈士子女自居,一生低調做人,在我們學校的威信非常高……彭書記從不張揚,上中學、大學時,同學們都不知道他是彭詠梧的兒子。就是現在,知道的人也很少。我因為特別關注這段歷史,到處打聽,查資料,才了解一些。彭書記沒有一點領導架子,生活非常儉樸。他是無線電專家,獲得過全國科技大會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你能從外表上看出來嗎?我們學校流傳著一個故事,七十年代,為了給一個教師的妻子聯系工作,他三伏天騎著自行車往新都跑了好幾趟……”
現在,這件事已經過去多年了,彭炳忠邁著不緊不慢的步伐在川大校園里散步的身影一直銘刻在我的腦際……每每想起彭炳忠不胖不瘦的模樣,我的心里就涌過一股暖流。2010年底,全國多家電視臺正在上演電視連續劇《江姐》,里面有譚正倫、彭炳忠的形象。正當我聚精會神地觀看時,接到了朋友的電話。他說他們彭書記于10月10日突發腦梗塞去世了……
我非常贊同朋友的說法,彭詠梧、江竹筠、譚正倫甚至彭炳忠都是了不起的人。他們是胸懷人間真愛,渾身閃爍著理想光輝的人。彭詠梧是高高華鎣山上巍峨挺拔,櫛風沐雨的一株松柏;江竹筠是紅巖上凌雪綻放,丹心向陽的一支紅梅;譚正倫是深谷里暗自生長,香飄四處的一束幽蘭;譚炳忠是原野上迎風搖曳,翠染寸土的一顆綠草……一個人,只要有一顆對國家、民族的摯愛之心,只要堅守著一種信念,一種理想,他的一生就一定會生活的很幸福,生命的光芒就會在他的身上熠熠生輝。想當初,彭詠梧正是懷揣著“讓天下的窮苦人翻身解放的”的理想,才能在刀光劍影中奮不顧身;江竹筠正是懷揣著“到明天全國解放紅日高照”的理想,才能歷經磨難傲視魔窟;譚正倫正是懷揣著“他們為了這件大事連命都不要了,我還能考慮個人的恩怨嗎”的思想,才能放棄小我愛灑人間;譚炳忠正是懷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信念,才能為了給一個教師的妻子聯系工作,大熱天騎自行車往新都跑好幾趟……
熱愛祖國的人才熱愛人民, 熱愛大眾的人才熱愛生活,大愛的極致是犧牲。因為彭詠梧、江竹筠、譚正倫都擁有至高無上的大愛情操,所以他們才擁有完全徹底的犧牲精神。別的不說,單是江竹筠在危難時刻敢于把自己的親骨肉托付給譚正倫的舉動,就足以讓人震驚了。
不管世界發生怎樣的變化,彭詠梧、江竹筠、譚正倫們當年高舉的旗幟鮮艷奪目,懷揣的信念光芒萬丈。在人類的發展史上,追求公平正義、共同富裕是永遠的主題和永恒的理想,那些為了大多數人的自由、解放和幸福而奮不顧身、赴湯蹈火的人,永遠都是人類發展歷程中的英雄。這些英雄是頂天立地的,任何向往公平正義和自由解放的人都對他們充滿了愛戴與敬仰。
我唯一驚奇的是,為什么這些英雄往往帶有家族性。毛澤東、毛澤民、毛澤覃、毛澤健、毛楚雄、楊開慧、毛岸英……彭詠梧、江竹筠、譚正倫……當我知道了江姐和彭詠梧的兒子彭云娶的妻子叫易小冶, 而易小冶的外公向明卿是楊開慧的舅舅, 楊開慧是易小冶的表姨,這樣下來, 毛主席、楊開慧就成了彭詠梧、江竹筠的親戚時,我會心地笑了……
(這是我2011年寫的一篇散文,與大家共享)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