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死不屈的劉秀英
劉秀英是臨朐縣南楊善村人。1945年解放后,她在黨的培養下,進步很快,帶頭參加識字班,并擔任了識字班長。她工作認真,積極投入反霸斗爭。不幸于1947年臨朐形勢惡化時被敵人所捕。為了保守黨的秘密,在獄中與敵人做了殊死的斗爭,受盡了種種酷刑,最后英勇就義,時年17歲。
1946年,縣委號召村民參軍支錢。劉秀英幫助村干部動員參軍,宣傳黨的政策,常常忙得不能按時回家吃飯。
1947年,八路軍的大部隊駐南楊善村及附近村莊,劉秀英的工作更為緊張,不是磨面粉,就是做軍鞋。村里的男勞力都去抬擔架,她就組織婦女護理傷員,為傷員洗腳、洗臉、洗衣服。當臨朐戰役結束,主力軍和地方武裝暫時轉移時,劉秀英接受了收藏武器的任務,她和弟弟劉仲文連夜把7支步槍藏到麥糠囤里。想了想:“不行!我們的槍不能落到敵人手里!”又把槍轉移到水井里。此時,他們在荒郊野外露宿,念念不忘所藏的槍支,翻來覆去不能入睡。
7月下旬的一天,劉秀英領著弟弟悄悄摸進村子,想再看看所藏的槍支。不幸被匪首劉星起、衣瑞三所帶的還鄉團捉住。先是踢倒在地,用槍亂搗,后又剪去辮子,反背著手綁起來,吊在棗樹上用磨棍打,直打得混身血污。敵人逼她說出解放軍的情況,她堅決回絕。敵人無計可施,將她押往城里。在城里一個陰暗的地堡內忍饑挨餓,受盡折磨。但她忍住疼痛,堅持革命立場,始終沒有泄露黨的機密,槍支也沒有落入敵手。
農歷七月二十八日,一個腥風血雨的日子。敵人又提審劉秀英,除吊打之外,還剝光她的上衣,用鐵絲穿著游街……。最后,敵人將她填到井里。劉秀英為人民的解放士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正如她弟弟劉仲文在《回憶錄》中所寫的:“為黨為國秉忠心,氣節堅貞為人民;頭顱雖斷英名在,雨露永沾億萬人”。(摘自《臨朐先驅頌》)
(臨征委)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