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澤東的精神就是諄諄教誨,孜孜以求,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
毛澤東曾經說過:“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認真學習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人家,‘誨人不倦’,我們應取這種態度”。(《毛澤東選集》第二卷第535頁)毛澤東不僅這樣諄諄告誡全黨,他自己更是這樣身體力行、率先垂范的。
1、毛澤東的精神就是孜孜不倦、手不釋卷的讀有字之書的精神。可以說,有毛澤東蹤跡的地方就有毛澤東讀書之處,“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是毛澤東讀書的常態。毛澤東讀書,可用“博”、“深”、“新”言之。一曰“博”。毛澤東讀書,古今中外,經史子集,天文地理,現代科學,無不涉獵成趣,博而取之。少年時代,在老師眼皮底下,不僅讀著“經書”,而且還讀著“雜書”,“水滸”、“三國”、“封神”、“西游”、“說唐”、“紅樓”等,在封建統治者看來是誨情誨盜的“雜書”成了毛澤東的最愛;不僅在課堂里看著“雜書”,而且在勞動生活時仍然看著“雜書”,以至牛吃了別人家菜園里的菜,竟還渾然不知。井岡山斗爭時期,由于敵人鐵桶般的封鎖,沒有書報可看,以至從小販手中得到幾張“歷史報”都“饑不擇食”如饑似渴地閱讀起來。長征途中,或躺在擔架上,或騎在馬背上,仍然在鉆研馬列的著作。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日理萬機,但讀書的興趣更濃了,讀書的范圍更廣了。飛機上、火車里,辦公室、書房里,乃至游泳池、衛生間,都是毛澤東讀書的場所。毛澤東不僅讀著事關中國革命、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大書”,而且還讀著農業、工業等方面的專業書,他自稱“工業、商業,我就不大懂。對于農業,我懂得一點。”“要較多地懂得農業,還要懂得土壤學,植物學,作物栽培學、農業化學、農業機械,等等;還要懂得農業內部的各個分業部門,比如糧、棉、油、麻、絲、茶、糖、菜、煙、果、藥、雜等等;還有畜牧業,還有林業”。(《在七千人大會上的講話》)——毛澤東雖然謙虛地說自己對農業“我懂得一點”,可這“懂得一點”,卻早就超過一個農業專家懂得的范圍了,發明了農業“八字憲法”;這是至今為此,中國農業最為科學的“農政全書”,足見毛澤東的博覽群書、知識淵博。二曰“精”。毛澤東讀書有涉獵,有精研。一部《二十四史》,竟然讀了十七遍,一些重要的章節,到老仍能背誦。三曰“深”。一般人讀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能夠明了“興亡之辯,治亂之理”已屬不易。可毛澤東偏能讀出“吃人”、“階級斗爭”、“造反有理”、“社會規律”和“中國智慧”。四曰“新”。毛澤東讀書“舊瓶總能裝新酒,古詞偏能譜新曲”。中國早有“實事求是”,毛澤東卻能將其概括為具有“普世價值”的思想路線;“相反相成”也古已有之,毛澤東偏能看出其中就有對立統一規律。正因為毛澤東讀書“博”、“精”、“深”、“新”,毛澤東才成為超邁千古的人物,人類的歷史和知識才因此鮮活起來。
2、毛澤東的精神是腳踏實地、立足實際讀中國社會無字之書的精神。毛澤東讀中國社會這一無字之書,一言以蔽之曰“實”。毛澤東很早的時候,就開始過“游學”,以為“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投身革命后,毛澤東立足中國革命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不僅“讀”出了中國社會的性質,而且“讀”出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構成;不僅“讀”出了“武裝斗爭”,而且“讀”出了“農村包圍城市”的“農民武裝斗爭”;不僅“讀”出了“游擊戰爭”的形式,而且“讀”出了“游擊戰爭”的戰略意義;不僅“讀”出了中國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而且“讀”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不僅“讀”出了抗日戰爭是“持久戰”,而且“讀”出了抗日戰爭的三個階段、“兵民是勝利之本”、“勝利屬于中國”;不僅“讀”出了蔣介石必敗,而且“讀”出了“三至五年內”“打敗蔣介石,解放全中國”;不僅“讀”出了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而且“讀”出了中國社會主義社會的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不僅“讀”出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建設,而且“讀”出了社會主義建設是“革命和建設”的統一,等等。毛澤東把他踐行的這種從實際出發、立足客觀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思想,概括為具有“普世價值”的思想路線,不僅指導著中國革命、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從勝利走向勝利,而且將成為與人類社會同在的人類智慧。
3、毛澤東的精神是使用、踐行學習成果的精神。毛澤東認為,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學習的目的全在于應用。毛澤東的“使用、踐行”,形成了他的中國革命理論、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理論、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理論、唯物辯證法的一元認識論的哲學和毛澤東的精神,也即毛澤東的思想。
4、毛澤東的精神是諄諄教誨、循循善誘的精神。毛澤東說過,什么“四個偉大”?討嫌。只保留“導師”,就是“教員”。實事求是地講,毛澤東當得起“四個偉大”的稱號,尤其當得起“偉大的導師”的稱號。毛澤東教導人民,“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毛澤東教導革命同志,“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我們還要和全國大多數人民走這一條路。”“我們的同志在困難的時候,要看到成績,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們的勇氣。”“我們的干部要關心每一個戰士,一切革命隊伍的人都要互相關心,互相愛護,互相幫助”。(《毛澤東選集》第三卷第1005頁)毛澤東教導全黨,“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我們應當永遠牢記這個真理”。(八大開幕詞)“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這一步也值得驕傲,那是比較渺小的,更值得驕傲的還在后頭。”“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1438-1439頁)毛澤東教導黨和國家的負責領導,“要到下面去研究問題。我希望中央的同志,各省市自治區、各部的主要同志都這樣做……中央機關苦得很,在這個地方一點知識也撈不到”。(同上第五卷第358頁)毛澤東教導青年人,“要使全體青年們懂得,我們的國家現在還是一個很窮的國家,并且不可能在很短時間內根本改變這種狀態,全靠青年和全體人民在幾十年時間內,團結奮斗,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一個富強的國家”。(同上第386頁)毛澤東教導婦女,“婦女能頂半邊天”。毛澤東教導兒童,“兒童們團結起來,學習做新中國的主人。”“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毛澤東語錄)毛澤東還有好多好多的教導,好多好多的教導。這些教導,比長者的庭訓親切、明白,比導師的授受深刻、易懂,至今讀來,仍是感人肺腑、潤人心田。
5、毛澤東的勤學、善學精神使他成為了大學問家、文章大家、詩詞圣手。毛澤東的博學,罕有人及,這是大多數人的共識,是有定論的;毛澤東是文章大家并開一代文風,這也是大多數人的共識,也是有定論的;毛澤東是大詩人并開一代詩風,這也是有定論的。毛澤東的文章誠如蘇東坡所說:“吾文如萬斛泉涌,不擇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雖一日千里無難。及其與山石曲折,隨物賦行,而不可知也”。毛澤東的文章氣盈天地。當黨內外對農民運動頗有責難時,毛澤東的聲音振聾發聵,“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雅致,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革命是暴動,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的行動”。(《毛澤東選集》第一卷第17頁)當井岡山時期革命處于低潮時,毛澤東的情懷卻又充滿浪漫,“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桿尖頭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同上第106頁)當中國革命取得勝利之時,毛澤東的語言是那樣的充滿自豪,“諸位代表先生: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讓那些內外反動派在我們面前發抖罷,讓他們去說我們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罷,中國人民的不屈不饒的努力必將穩步地達到自己的目的”。(同上第五卷第4-5頁)毛澤東的文章用典精當。毛澤東用典籍證目前之理,“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同上第三卷第1004頁)毛澤東用典籍釋方法常理,“誰人不知,兩個拳師放對,聰明的拳師往往退讓一步,而蠢人則氣勢洶洶,劈頭就使出全部本領,結果卻往往被退讓者打倒。《水滸傳》上的洪教頭,在柴進家中要打林沖,連喚幾個‘來’‘來’‘來’,結果是退讓的林沖看出洪教頭的破綻,一腳踢翻了洪教頭”。(同上第一卷第頁)毛澤東用典籍使文章橫生妙處,“總之是沒有人去理他(司徒雷登),使得他‘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沒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挾起皮包跑路”。(同上第四卷第1496頁)毛澤東的文章充滿諷刺和幽默。對于國民黨消極抗戰、片面抗戰,毛澤東諷刺地說道:“可是國民黨先生們啊,這些大好河山,并不是你們的,它是中國人民生于斯、長于斯、聚族處于斯的可愛的家鄉。你們國民黨人把人民手足緊緊捆住,敵人來了,不讓人民自己起來保衛,而你們卻總是‘虛晃一槍,回馬便走”。(《一切政治的關鍵在民眾》)對于一段時間我國經濟質量下降、花色品種減少的問題,毛澤東幽默地說道:“搞社會主義不能使羊肉不好吃,也不能使南京板鴨、云南火腿不好吃,不能使物質的花樣少了,布匹少了。羊肉不一定照馬克思主義做。在社會主義社會里,羊肉、鴨子應該更好吃,更進步,這才體現出社會主義比資本主義進步,否則我們在羊肉面前就沒有威信了”。(1956年在知識分子會議上的講話)毛澤東的文章足可開宗立派。“‘文章五訣’行、事、情、理、典,毛文是典范。不管論文、講話、電稿等何種文體,他都能隨手抓來一個形象,借典說理或借事言情,深入淺出,毛澤東開創了政論文從未有的生動局面”。“細讀毛澤東的文章,特別是他獨特的語言風格,足可自立為一門一派”。(梁衡語)以至至今,用現代漢語寫作的,無論毀毛、否毛者,還是擁毛、宗毛者,都不能不深受毛澤東的文風的影響,真是“毛風”所及,所向披靡。毛澤東的詩詞雄冠古今、傲視群雄。單一首《沁園春。雪》當年就橫掃千軍如卷席,讓蔣介石的御用文人、御用詞人叫苦不迭、紛紛敗陣。直至今天,仍叫萬千詞人黯淡無光、鮮有顏色。
6、毛澤東的勤學、善學精神是為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服務的精神。熟讀中國典籍的毛澤東自然知道“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可是毛澤東視“黃金屋”、“千鍾粟”、“顏如玉”如敝屐。毛澤東年紀輕輕就當過共產黨的執行委員,還當過國民黨的候補執行委員、中宣部代部長。憑他的才學和地位,一生一世當是高官任做、駿馬任騎,看不盡的人間風景、享不盡的人間榮華。然而在革命的緊要關頭,毛澤東卻毅然決然當起了前途渺茫的“山大王”。足見毛澤東是為他立下的“改造中國和世界”的宏愿而學習,是為中國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自強而學習,并為此堅定不移、矢志不渝,生命不息、戰斗不止,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毛澤東的學習和他的宏愿也為他成為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思想家、軍事家奠定了知識和智慧基礎。
(二)毛澤東的精神是不計名利,忍辱負重,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精神
毛澤東雖起于壟畝,但很早就崛起于中國政壇,卻“糞土當年萬戶侯”,將已經到手的功名利祿、榮華富貴毫不猶豫地踩在了腳下;毛澤東不僅將功名利祿、榮華富貴踩在了腳下,而且義無反顧走上了武裝反抗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國民黨反動派的道路。這意味著毛澤東不是屈原、文天祥,因為他不屑于寫《離騷》、《指南序后錄》;毛澤東分明又是屈原、文天祥,因為他從此就可能九死一生、與死亡為伍。“仰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同情老百姓,但只能哭哭啼啼的是屈原;賦“天地有正氣,雜然付流形”,但只能兵敗天崖、作階下囚的是文天祥;而“擦干身上的血跡,掩埋好自己的同伴”,卻能將舊世界打個落花流水的才是毛澤東。正是毛澤東這種不計名利,忍辱負重,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精神,感動了中國人民,解放了中國人民,也讓中國人民自己解放了自己,從而讓毛澤東的精神人間永駐。
1、毛澤東的精神就是不計名利、忍辱負重的精神。毛澤東青春年少就成了湖南工人運動的領袖,并曾成為湖南軍閥張敬堯的拉攏對象。如果他投機鉆營、賣身投靠,很快就能升官發財、光宗耀祖,可是毛澤東毅然投入了驅張(驅逐張敬堯)運動并取得了驅張運動的勝利;剛過而立,毛澤東就深得孫中山先生的賞識和器重,被選為國民黨候補執行委員并被委任為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部長。以他的才學和膽識,足以在國民黨的體制內與蔣介石一爭高低。如此則毛澤東的三個孩子不會流落街頭,六位親人不會被殺害,自己也不會上山當革命的“山大王”,天下也可能還是毛家的天下。可是,毛澤東偏不,偏偏當起了革命的“山大王”。毛澤東當起革命的“山大王”,在那些“左”傾冒險主義者眼里,不但無功而且有過。一度被撤銷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和中央委員并一度傳聞被開除了黨籍,可是毛澤東并不“于心有戚戚焉”,豪邁地說,擔不了前委書記,就擔紅軍師長,照樣干革命!毛澤東建立了中國工農紅軍,開創了井岡山根據地、中央革命根據地,可是毛澤東受“左”傾路線的排擠,離開了紅軍,只是擔任中華蘇維埃民主共和國主席的空頭職務,然而毛澤東仍然將政府工作做得有聲有色、風生水起;第五次反“圍剿”連獻兩計而不用仍嚴守黨的紀律、遵守黨的決議。遵義會議后,毛澤東事實上成為了黨和紅軍的最高領導人,可是毛澤東居“二把手”的位置僅僅十年而無怨無悔。晚年毛澤東已是“亦王亦圣”、一言九鼎。如果他稍微照顧一下中國共產黨領導集團的利益,稍微遷就和姑息一下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身后的毛澤東必然唱的全是“天上太陽紅啊紅彤彤呃,心中的太陽是毛澤東”,喊的全是“毛主席萬歲,萬萬歲”,想的全是“毛主席永遠活在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心中”;可是毛澤東偏不,偏偏要冒著“被摔得粉碎”的危險,發動文化大革命,成了犯有嚴重錯誤的人并且“離右派只有四十里”的罪人,從而毛澤東釘死了自己,而讓人民獲得了自由。
2、毛澤東的精神就是臨危不懼視死如歸的精神。毛澤東投身革命即為家,血雨腥風常伴他。毛澤東在赴秋收起義的途中,曾經被國民黨的團防隊抓捕,僅僅因為毛澤東的臨危不懼隨機應變和敵人的疏忽才躲過一劫。毛澤東在中央蘇區和陜甘寧邊區的時候,國民黨無時無刻都在想謀害毛澤東和其他黨和紅軍的領導人,僅僅因為有蘇區軍民和邊區軍民的擁護和支持,才未讓敵人的陰謀得逞。毛澤東在轉戰陜北的時候,毛澤東就在山上,敵人就在山下,燈火相見,犬馬相聞;可是毛澤東鎮定自如、談笑自若,說:天亮后要在路口豎個牌子,寫上毛澤東由此上山,而事實上風險四起、危機四伏。毛澤東轉戰到河北城南莊的時候,由于國民黨特務的指點,敵人準確地將炸彈投擲到了毛澤東住的窯洞前,僅僅因為警衛人員的負責和炸彈是臭彈而毫發無損、安然無恙,而毛澤東卻調侃,這個炸彈的鋼鐵可以打兩把豬頭。建國以后,毛澤東還不時招來國民黨特務的光顧,甚至還有林立果的暗殺。對于這些,毛澤東總是臨危不懼、視死如歸。“在戰爭中,我有好幾次要死了,可我還是沒死。有人說我命大。可我不信。我相信辯證法。辯證法告訴我們,有生就有死……”毛澤東曾經這樣笑談生死,也許正是這種生死的達觀,才讓死神遠離毛澤東;而毛澤東對張思德的贊詞,似乎給出了毛澤東這種精神的最好解釋:“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正因為為中國人民謀取利益和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取獨立和富強,毛澤東才膽量包天、視死如歸;毛澤東才因此健康長壽,毛澤東的精神才萬歲、萬萬歲。
3、毛澤東的這種精神正是計人民之利讓人民少犧牲的精神。毛澤東深知,要掀翻那吃人的盛宴,推翻那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制度,讓人民過上富足、自由、平等、和平的生活,就必須奮斗;而要奮斗,就必然有犧牲,“要奮斗就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但是我們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數人民的痛苦,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過,我們應當盡量地減少那些不必要的犧牲”。(《為人民服務》)而要“盡量地減少那些不必要的犧牲”,一方面一要靠領導者正確領導,二要靠領導者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乃至像毛澤東轉戰陜北那樣,以身犯險拖住敵人,以支援全國其他各個戰場,減少人民的犧牲;另一方面又要革命的人民發揮主觀能動性,盡力保存自己,消滅敵人,減少人民自己的犧牲。毛澤東的這種精神正是為了計人民之利讓人民減少犧牲的精神;也正是毛澤東的這種精神,才讓毛澤東和中國人民同心相應、同氣相求,心心相印、融為一體。
(三)毛澤東的精神是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勇于創新,長于謀略的精神
毛澤東曾經豪言:“與天奮斗,其樂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與人奮斗,其樂無窮”。這實際是毛澤東一生唯一的神圣使命:改造自然,改造中國與世界。毛澤東決定挖掉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為此,毛澤東要求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既要有理論聯系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實事求是的精神,又要有“愚公移山”、挖山不止的精神,結果感動了中國人民這個上帝,挖掉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毛澤東決定建成社會主義、實現共產主義。毛澤東既要求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既要有科學的實事求是的精神,又要有“愚公移山”、干勁沖天的精神,結果同樣感動了中國人民這個上帝,極大地推進了中國社會主義的建設事業。毛澤東把實事求是的精神與“愚公移山”的挖山不止、干勁沖天的精神結合起來奮斗的精神,就是毛澤東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勇于創新,長于謀略的精神。毛澤東的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勇于創新、長于謀略,不僅使中國人民善于砸碎了一個舊世界,而且善于建設了一個新世界。
1、毛澤東的精神就是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精神。毛澤東在中國革命中,發明了黨的建設、武裝斗爭和統一戰線,認為是取得中國革命勝利的三個法寶。這三個法寶,看似簡單,如果具體展開,卻有著極其豐富的具體內容,其中就有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精神。例如,在統一戰線中,毛澤東提出始終堅持黨對統一戰線的領導,要牢牢掌握統一戰線的領導權,要鞏固和加強統一戰線,對統一戰線的對象實行又聯合又斗爭的策略,在資產階級背叛革命、破壞統一戰線時,要敢于進行武裝斗爭,等等。在黨的建設中,毛澤東始終堅持思想建黨、組織建黨和作風建黨的理論,并且始終將思想建設放在第一位;對于犯有錯誤的同志,不是采取“殘酷斗爭,無情打擊”的方針,而是采取“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采取“團結——批評——團結”的公式,教育全黨,教育犯有錯誤的同志,等等。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毛澤東反復強調階級斗爭、生產斗爭和科學實驗對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意義,切實實行社會主義的政治革命、思想革命、文化革命和經濟革命,認為只有這樣,才能免除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官僚主義,才能防止資本主義復辟,將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的國家。正因為有了毛澤東的敢于斗爭和善于斗爭,才有了中國革命、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一個又一個勝利。
2、毛澤東的精神就是勇于創新善于創新的精神。可以說,創新是毛澤東的特殊品格,毛澤東的一生就是創新的一生,而他創新的最大成果就是毛澤東思想。毛澤東的思想,或者說毛澤東思想,是完全馬克思主義的,又是完全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的,說到底是毛澤東的。毛澤東的中國革命理論、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理論、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理論和毛澤東的哲學理論,體現著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但完全體現著中國風格、中國氣派,毛澤東的風格、毛澤東的氣派,與中國革命、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以及與當時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實際緊密地相聯。說毛澤東思想是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的第三個里程碑,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盞明燈是經得起歷史的考驗并且已經是經過社會實踐檢驗了的。
3、毛澤東的精神就是長于謀略充滿智慧的精神。近代和現代中國,民生凋敝、社會劇烈動蕩,但也風云際會、龍騰虎躍。然而毛澤東不僅征服了他的黨內同志,更征服了他的所有對手。毛澤東和共產黨的主要對手是蔣介石。此人靠辦黃埔軍校反共起家。他在軍閥混戰中削弱甚至瓦解了一個個地方群雄,他使汪精衛有其名無其權,他使國民政府主席林森成了一個掌印之官,他使張學良改旗易幟,他使一大批人成了他的忠臣死士,他使中國名義上歸于一統。但蔣介石之于毛澤東,不免有“既生瑜,何生亮”之嘆,無論是謀略,還是智慧,都是天壤之別、云泥之判。從某種意義上講,實在是毛澤東用謀略和智慧打敗了蔣介石,趕走了日本侵略者,成功地建設了社會主義,征服了黨內同志,贏得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毛澤東的精神實在是長于謀略充滿智慧的精神。
4、毛澤東的這種精神是在為黨和人民而謀而用、而爭而斗。吾豈好謀哉?毛澤東為了黨和人民的事業不得不謀而已;吾豈好斗哉?毛澤東為了黨和人民的利益不得不斗而已。毛澤東敢斗、善斗,敢謀、善謀的結果是解放了中國人民,建立和建設了新中國;毛澤東敢斗、善斗,敢謀、善謀的結果是使中國人民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從奴顏媚骨的奴才成了頂天立地的好漢;毛澤東敢斗、善斗,敢謀、善謀的結果是使中華民族浴火重生,從一盤散沙變成了巍然屹立的泰山,毛澤東實實在在、真真切切在為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而謀而用、而爭而斗的人。
(四)毛澤東的精神是注重實際,實事求是,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精神
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既是毛澤東倡導的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又是毛澤東踐行的精神;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為人民的利益堅持對的,反對錯的,既是毛澤東倡導的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是毛澤東踐行的精神。因此,毛澤東的精神又是注重實際,實事求是,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精神。
1、毛澤東的精神是注重實際實事求是的精神。無論是進行中國革命,還是進行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毛澤東都是立足中國社會實際,吃透中國國情,然后才對癥下藥。對于中國革命,毛澤東從中國是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革命的敵人異常強大兇惡但又內部矛盾重重四分五裂,中國人民要翻身解放,中華民族要獨立自由,這些基本國情出發,確立了“無產階級領導(經過共產黨)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路線,走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的獨特道路,最后打倒了蔣介石,建立了新中國。對于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毛澤東從中國是一個人口和地域大國但又是一個“一窮二白”的國家,民族工商業經濟有所發展但又是小農經濟占主導地位,經濟資源比較豐富但人均占有量相對較少,這一基本國情出發,提出了“在一個相當長的事情內,基本上實現國家工業化和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過渡時期的總路線,迅速地完成了社會主義的三大改造,極大地推進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后,毛澤東又及時地提出了“鼓足干勁,立足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同時提出要開展社會主義政治革命、思想革命、文化革命和經濟革命,開展階級斗爭、生產斗爭和科學實驗三大革命運動,極大地推進了社會主義工業化,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工業化最快的國家之一,極大地發展了社會主義經濟,較快地提高了人民群眾的生活,端正了中國社會主義的航向,保證了中國共產黨的堅強有力和整個干部隊伍的清正嚴明。
2、毛澤東的精神就是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精神。毛澤東是堅持真理和修正錯誤的模范。毛澤東是堅持真理的模范。毛澤東雖很早就是黨和紅軍的領導人,并且長期擔任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但是,毛澤東卻長期處于少數人地位;毛澤東雖長期處于少數人地位,但從不放棄自己的原則,為黨,為人民,為中國革命,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為世界無產階級革命事業,堅持真理、發展真理。毛澤東的農民運動理論,明明是正確的,卻被陳獨秀、彭述之等否定,毛澤東不為所動;在第五次反“圍剿”中,毛澤東提出與十九路軍聯合、在運動戰消滅敵人的策略明明是正確的,而被“左”傾路線領導人否定,毛澤東不為所動;抗戰之初,毛澤東的在統一戰線中必須堅持黨的獨立性、獨立自主地開展山地游擊戰爭的理論明明是正確的,卻被口銜天憲的王明所否定,毛澤東不為所動;毛澤東制定的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明明是正確的,“可是許多同志卻不愿意遵照二中全會的規定去工作,喜歡在某些問題上另鬧一套不符合二中全會的東西,甚至公然違反二中全會的原則”,毛澤東不為所動,等等。毛澤東又是修正錯誤的模范。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毛澤東也不例外;人非上帝,焉能無失,毛澤東也不例外。不過,比較起來,毛澤東總是走在領導的前頭,比別人改正起來要快;并且在毛澤東的革命生涯中,也真的難以羅列幾項真正的錯誤。說毛澤東犯了反右擴大化的錯誤,現在看來,不是的了,那是另有其人犯了反右擴大化的錯誤;說毛澤東發動文革犯了十年全局性的錯誤,現在看來,不是的了,文革確乎是“七分成績,三分錯誤”,即使是那“打倒一切,全面內戰”的“三分錯誤”也只是領導責任而不是直接錯誤。因而,我們可以列一個清單,曬一曬毛澤東的錯誤:蘇區打“ab團”的擴大化的直接領導責任,土城之戰的失利的直接領導責任,反右擴大化的間接領導責任,大躍進中刮共產風、浮夸風等“五風”的間接領導責任,文革“打倒一切,全面內戰”的間接領導責任,這些毛澤東都是爽快地承認了的并且幾乎是嚴厲地解剖了自己的。因此,我們完全可以說,毛澤東是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模范,毛澤東的精神是徹底的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的精神。
3、毛澤東的這種精神就是解剖自己甚于解剖別人的以身許國的精神。毛澤東認為,“共產黨人必須隨時準備堅持真理,因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的利益的;共產黨人必須隨時準備修正錯誤,因為任何錯誤都是不符合于人民的利益的”。(《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1095頁)毛澤東還認為,“以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最大利益為出發點的中國共產黨人,相信自己的事業是完全合乎正義的,不惜犧牲自己個人的一切,隨時準備拿出自己的生命去殉我們的事業,難道還有什么不適合人民需要的思想、觀點、意見、辦法,舍不得丟掉的嗎?難道我們還歡迎任何政治的灰塵、政治的微生物來玷污我們的清潔的面貌和侵蝕我們的健全的肌體嗎?無數革命先烈為了人民的利益犧牲了他們的生命,使我們每個活著的人想起他們就心里難過,難道我們還有什么個人利益不能犧牲,還有什么錯誤不能拋棄嗎?”(同上第1096-1097頁)毛澤東是這樣要求和告誡中國共產黨人的,其實,也就是他以身作則、身體力行,這樣做的。
(五)毛澤東的精神就是大智大勇,大仁大義,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精神
先賢曾經這樣追慕孔夫子,以為“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但是孔夫子本質上不過是一個教師,因其思想學說迎合了封建統治者的需要,而成了至誠至圣文宣王,成了萬世一表的人物,因此,孔夫子頂多是中國封建時代的圣人。兩千多年后,中國韶山沖誕生了毛澤東。毛澤東不僅是教師,但更是集君親師于一身的人物。這個集君親師于一身,可以做多重解讀。其中就可解讀為大智大勇,大仁大義,胸懷祖國,放眼世界。因此,毛澤東的精神就是大智大勇,大仁大義,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精神。
1、毛澤東的精神就是大智大勇,大仁大義的精神。沒有毛澤東的大智大勇、大仁大義,中國共產黨要么成為資產階級的尾巴,要么就被國民黨消滅的殆盡。沒有毛澤東的大智大勇、大仁大義,中國共產黨仍然會像“廣州暴動”、“南昌暴動”、第五次反“圍剿”那樣與一連串失敗連在一起,很可能走不出國民黨的圍追堵截而成為第二個石達開;沒有毛澤東的大智大勇、大仁大義,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這個生死對頭就很難再次團結起來,槍口對外一致抗日;沒有毛澤東的大智大勇、大仁大義,抗日戰爭就很難度過最艱苦的階段,最后的勝利是屬于中國的;沒有毛澤東的大智大勇、大仁大義,抗日戰爭中國民黨掀起的三次反共高潮,又可能成為兄弟鬩墻的悲劇;沒有毛澤東的大智大勇、大仁大義,中國革命、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不可能那樣天衣無縫地聯結在一起而待中國革命一勝利就走上了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沒有毛澤東的大智大勇、大仁大義,中國就很難只用二十七年的時間就成為世界第六工業強國;沒有毛澤東的大智大勇、大仁大義,中國人民很可能還生活在帝國主義的核訛詐的陰影中;沒有毛澤東的大智大勇、大仁大義,中國的紅色江山很可能早就改旗易幟、變了顏色;沒有毛澤東的大智大勇、大仁大義,中國人民就不會自覺地將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全局利益、個人利益與國家集體利益聯系統一起來,從而為改革開放創造了物質條件和精神條件,從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再次復興。因此,如果說“萬古如長夜”的孔夫子造就了中國兩千余年的中世紀輝煌,那么,我們說沒有毛澤東和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并不為過。
2、毛澤東的精神就是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精神。毛澤東是天生的大中華民族主義者。君不見,當日本帝國主義欲變中國為他的殖民地時,毛澤東自豪地指出:“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當戰爭販子丘吉爾在英國下院叫囂:“要求英國政府派兩艘航空母艦去遠東,‘實行武力的報復’”,毛澤東義正詞嚴地駁斥:“丘吉爾先生,你‘報復’什么?英國的軍艦和國民黨的軍艦一道,闖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防區,并向人民解放軍開炮,致使人民解放軍的忠勇戰士傷亡二百五十二人之多。英國人跑進中國境內做出這樣大的犯罪行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有理由要求英國政府承認錯誤,并執行道歉和賠償,難道你們今后應當做的不是這些,反而是開動軍隊到中國來向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報復’嗎”?(《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1460頁)惹得香港作家劉西昆先生贊道“好耶”、“好耶”!當世界進入熱核時代,美帝國主義到處搞核訛詐,毛澤東豪邁地指出,美帝國主義和原子彈都是紙老虎,原子彈嚇不倒中國人民;當中國人民一站起來,毛澤東就這樣激勵和鼓舞著中國人民,“我們有一個共同的感覺,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的歷史上,它將表明: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站立起來了。中國人從來就是一個偉大的勇敢的勤勞的民族,只是在近代是落伍了。”“我們的民族將從此列入愛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以勇敢而勤勞的姿態工作著,創造自己的文明和幸福,同時也促進世界的和平和自由。我們的民族將再也不是一個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們已經站起來了”。(《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第4-5頁)當中國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遇到暫時困難和挫折時,毛澤東告誡中國人民,我們有志氣,有能力,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這一切足以表明,毛澤東是以中國人民的最高尊嚴、最大福祉、最根本的利益為依歸的,毛澤東是貨真價實、如假包換的大中華主義者。毛澤東又是標準的國際主義者。他不僅解救著中國人民的苦難,他也解救著世界人民的苦難。他歷來主張在馬列主義的旗幟下,發揚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精神,支持亞非拉人民的民族民主解放事業,支持資本主義國家內的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的斗爭。君不見,當埃及人民決定收回蘇伊士運河的主權時,是毛澤東和中國人民強烈地支持了埃及人民的這一正義之舉;君不見,當巴勒斯坦人民遭受外敵的蹂躪時是毛澤東和中國人民旗幟鮮明地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解放戰爭;君不見,當美國黑人開展的反種族運動有土崩瓦解之勢時,是毛澤東和中國人民發表的義正辭嚴的聲明讓美國黑人運動取得了勝利;君不見,當坦桑尼亞總統卡翁達告貸處處碰壁時,是毛澤東和中國人民伸出友誼之手建立了坦贊鐵路,等等。正因為如此,毛澤東才贏得了世界人民的高度尊重,讓“我們的朋友遍天下”。
3、毛澤東的這種精神就是為了“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毛澤東曾寫詞:“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美,一截贈歐,一截還東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這不僅僅是詩人執大板,在做豪氣干云,還應是毛澤東理想、信念的自然流露:毛澤東不僅以中國為己任,也以天下為己任。當然,這只是戰略的暢想,而在實際實行時,總是把沖天的豪氣與實際的能力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正因為如此,毛澤東才立于不敗之地;正因為如此,毛澤東才贏得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景仰和崇敬。
(六)毛澤東的精神就是知人善任,作風民主,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精神
有一首歌,好像是這樣唱道:“太行山下,黃河之濱,集合著一群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歌詞說的沒錯,但至少可以補充兩點。第一,豈止是“集中了一群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分明中國共產黨和他領導的軍隊基本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是群星璀璨、將星閃耀。第二,豈止是“集中”,分明還有一個核心在起凝聚作用。這個核心,就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領袖毛澤東。毛澤東是知人善任的典范。這么多的天地豪杰、人中精英都能讓他們各得其所、各安其位;毛澤東是作風民主的典范。毛澤東雖然長期處于黨和軍隊的最高領導人地位,但在黨內領導集團中卻長期處于少數人地位,“在黨的歷史上,幾次重大關頭,毛主席的意見開頭多數人不贊成,他是孤立的,但最終的事實證明還是他正確,他高明,他站得高、看得遠。”(《彭真傳》)然而通過他的說服教育,又總能少數變成多數,然后與大家一道領導全國人民前進;毛澤東是嚴以律己的典范。毛澤東曾長期受到黨內“左”右傾機會主義的打擊和排擠,但他任何時候都嚴格遵守黨的紀律,任勞任怨地工作。在七千人大會上,就大躍進的失誤公開向全黨檢討;毛澤東更是寬以待人的典范。在毛澤東的同事中,有許多曾經反對過毛澤東并且事實證明他們又反對錯了,但毛澤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真心實意、誠誠懇懇和他們一道工作。
(七)毛澤東的精神就是夙夜在公,天下為公,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精神
中華民族素來就有天下為公的精神。毛澤東青春年少的時候就立下了天下為公的志向,終期一生則將天下為公的精神發揮到了極致;毛澤東又是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模范,毛澤東不僅自己身體力行,而且幾乎將整個黨、整個整個社會都變成了“清教徒”的社會。正是這種天下為公,夙夜在公,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精神,感動了中國人民這個上帝,從而贏得了中國,贏得了天下。
1、毛澤東的精神就是夙夜在公,天下為公的精神。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推翻舊制度,建立新中國,靠的是什么?既不是單一的軍事才能,也不是單一的政治才能,靠的是他正確的“世界”觀念,也就是對“天下為公”這一中國思想資源的正確繼承。中國革命,主張什么,反對什么,在毛澤東那里,一清二楚,正是革命的道理和革命的實踐確保了革命的成功。毛澤東的偉大還在于,對馬克思主義精髓的領會,就是通過馬克思主義理論,找到了在現代世界里尋求發展中國之路的方向。毛澤東在他的著作、講話中,“中國”是一個命題,“世界”是另一個相輔相成的命題,他始終都在辯證地把握著二者之間的關系。所以,今天看來,“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不是一般的歌功頌德,而是對一種社會發展道路、社會發展理想的高度認可。毛澤東不僅天下為公,而且夙夜在公。為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他焚膏繼晷,日夜操勞;為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他一心為民,不謀私利;為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毛澤東總是那么拼命,“我們要保持過去革命戰爭時期的那么一股勁,那么一股革命熱情,那么一種拼命解釋,把革命工作做到底”,毛澤東這樣說,更是這樣做。作為黨和軍隊的最高領導人,作為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他沒有給他的家人留下什么遺產,可是,他準備為中國社會主義的前途“摔得粉碎”,他為中國革命獻出了六位親人,毛澤東完全可以自豪地說,他的一生都獻給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和共產主義的壯麗事業。
2、毛澤東的精神就是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精神。毛澤東曾經告誡全黨,要永遠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我并且希望,全國一切革命工作人員永遠保持過去十余年在延安和陜甘寧邊區的工作人員中所具有的艱苦奮斗的作風”。(《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第12頁)毛澤東又認為,“勤儉經營應當是全國一切農業生產合作社的方針,不,應當是一切經濟事業的方針。勤儉辦一切國營事業和合作事業,勤儉辦一切其他事業,什么事情都應當執行勤儉的原則。這就是節約的原則,節約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基本原則之一”。(同上第249頁)毛澤東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革命戰爭年代,毛澤東與戰士們一樣,“紅米飯,南瓜湯,干稻草,蓋身上”;新中國建立了,毛澤東仍然是他的農民本色,落在飯桌上的飯粒隨手撿起吃掉,吃一頓紅燒肉就是最大的享受,請客也不過是普通的四菜一湯,穿的衣褲也是“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一生的享受也就不過是一個現在科級干部的待遇,以至毛澤東的警衛員在一次盛宴后嚎啕大哭:“毛主席,我違背了你的教導”!這樣勤儉節約、清正廉潔的人民領袖卻被那些漢奸、“公知”們公然詆毀、謾罵,而自稱是中國的良心;試問你們有良心嗎?你們的良心早就出賣給了魔鬼,你們將被釘在中華民族的恥辱柱上,永遠被人民唾罵;你們將被打入十八層地獄,永遠不會超生!而毛澤東則永遠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導師和精神領袖,不信你們到廣大人民中間試一試。
(八)毛澤東的精神就是生命不息,奮斗不止,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毛澤東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奮斗不止,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因為毛澤東用自己的行動和行為為毛澤東的生命不息,奮斗不止,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作了最好的詮釋。我們不是寫《毛澤東傳》,我們也無須在這里寫《毛澤東傳》,我們只需擷取毛澤東工作中的幾朵浪花就足以說明這一問題。
毛澤東在主編《湘江評論》時,幾乎集采、編、寫、印、發于一身。有時來稿不夠或質量不高,毛澤東一個月竟能編寫二十多篇文章。毛澤東幾乎一個人主編了《湘江評論》,不但沒有降低《湘江評論》的質量,相反,卻將《湘江評論》辦成了頗有影響的刊物。
毛澤東在井岡山和中央蘇區的時候,不但條件極為惡劣、生活極為艱苦,而且成天都在敵人的圍追堵截之中。毛澤東既要整頓和擴大紅軍,又要與敵人周旋和打仗;既要開拓和鞏固紅色根據地,又要整頓和統一黨內的思想;既要分田分地,又要邁開雙腳調查研究,工作的繁忙可想而知。可是,就在這繁忙的工作之余,竟寫出了《井岡山的斗爭》、《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關于糾正黨內錯誤思想》《反對本本主義》《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等顯耀著馬克思主義光輝的著作。還通過調查研究寫出了《才溪鄉調查》、《長崗鄉調查》等著作,首開了中國社會調查研究的先河。
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作為黨和軍隊的最高領導人自是夙興夜寐、日理萬機,有時竟連續工作數天數夜都不休息。毛澤東寫《論持久戰》的時候,警衛員每餐都要將飯菜熱幾次才被“消滅”,鞋子著火竟全然不知,經過六天六夜的連續工作,終于誕生了這部偉大的著作。
解放戰爭戰略決戰的時候,指示和請示自然像雪花般飛來飛去,而毛澤東幾天幾夜連續工作也成了“正常情況”。當然,毛澤東也有休息的時候,毛澤東休息的最好辦法,竟是警衛員給他梳一梳頭;毛澤東也有享受的時候,毛澤東的最大享受,竟是吃一頓紅燒肉!
建國以后,條件自然好多了,按理說,毛澤東松弛以下,享受一點也屬正常和應該,可是,毛澤東偏不,偏要保持革命戰爭年代那么一種革命熱情,那么一種工作勁頭。毛澤東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6年憲法),不僅參考了世界上幾乎所有的成文憲法,而且充分概括和總結了中國革命、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成果;不僅親自領導組織,而且親自抄刀動手,而且主要是毛澤東抄刀動手,竟然只用了大半年的時間就搞出了這部既好看又好吃的《憲法》草案。毛澤東在文革中曾八次接見紅衛兵,每天接見要站八、九個小時,很是辛苦。可是毛澤東不怕累。毛澤東之所以不怕累,是因為他覺得這是件很有意義的工作。他說,我不怕累,我就是要讓更多的孩子見到我,讓他們知道我對他們的希望。將來,我不在了,有人要搞修正主義,就是現在在廣場上見到我的孩子們當中,會有人記著我對他們的希望,記著我說的反對修正主義,要敢于實行對修正主義造反有理。我多見一群孩子,多站一會,就多一份希望,這是很有意義的。
當然,我們更不能忘記1976年的9月9日,這個毛澤東的生命走向盡頭的日子。就在這個生命盡頭的日子,毛澤東還讀了書,還批了十幾個文件……毛澤東真正是做到了生命不息,奮斗不止,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毛澤東的這種精神,怎不令中國人民感佩莫名?怎能不叫中國人民銘記在心?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