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22日電(記者 烏夢達)“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么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
這首《歌唱祖國》誕生于新中國成立之初,表達了人民對新生共和國的熱愛和深情,抒發了人民當家做主的歡欣與驕傲,傳遞出中國人民不畏艱難、開創未來的信念與豪邁。為祖國的和平安寧、繁榮富強而奮斗、奉獻、犧牲,成為那個時代英雄共同的生命追求與精神氣質,成就了新中國第一批英雄模范。
特級戰斗英雄黃繼光畫像。 新華社發
“最可愛的人”:中國人民志愿軍
1954年3月14日,朝鮮第3屆訪華團中,一個叫崔瑩的少年很特別。和其他訪問團成員行程不同,崔瑩此行多了一站——湖南新化,那是中國人民志愿軍烈士羅盛教的故鄉。
當汽車在新化剛停下,崔瑩就打開車門奔向羅盛教的父親羅迭開,和他緊緊擁抱在一起。
1952年1月2日清晨,崔瑩在家鄉平安南道的河面上滑冰,不慎掉入冰窟。志愿軍戰士羅盛教毫不猶豫跳了下去將他救起,自己卻獻出了21歲的年輕生命,長眠于異國的土地。朝鮮人民為這位國際共產主義戰士修建了紀念碑。
1950年10月到1953年7月,一批批志愿軍戰士高喊“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口號,雄赳赳、氣昂昂地跨過鴨綠江,為捍衛世界和平、保衛新生共和國而戰,一個個威震敵膽、氣壯山河的英雄故事在異國土地上演:用胸膛堵住敵軍機槍射孔、為部隊開辟通路的特級戰斗英雄黃繼光;抱著炸藥包沖入敵陣的特級戰斗英雄楊根思;為贏得戰爭勝利,在敵人燃燒彈的烈火中堅忍潛伏、直至犧牲的一級英雄邱少云……
1951年4月11日,長篇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發表于《人民日報》。作家魏巍采寫于朝鮮戰場、表現志愿軍英雄群像的這篇作品感動中國大地,影響了幾代中國人,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影響最大的通訊之一。
從此,“最可愛的人”成為中國人民志愿軍的代名詞,成為和平年代中國軍人的代名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為祖國、為人民、為和平而奉獻、犧牲的品格,衡量著中國軍人的生命價值。
1955年,沖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國的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左)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資料照片)。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資料照片。
最可敬的人:奉獻祖國的科學家
1999年,23位功勛卓著的科學家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他們絕大多數留學海外,成就卓著。最大的共同:幾乎都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突破重重障礙,義無反顧地投身到建設新中國的偉大的事業中。
著名力學家錢學森就是其中之一。
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帶著夫人及兩個年幼子女登上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輪離開美國,他們的身后是浩茫的太平洋,目的地是闊別多年、百廢待舉的新中國。這幅珍貴的照片如今陳列在中國國家博物館。
有人說過,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輪肯定是美國最大的船,“因為一次可以運送5個師”。這源于時任美國海軍次長丹金貝爾的評價:無論在哪里,錢學森都值5個師的兵力。
1955年10月1日,歷史在冥冥中注定,錢學森在新中國的生日這天回到了他魂牽夢縈的祖國懷抱。從此,他和同事、戰友們開始了為共和國的科技事業、為共和國國防事業操勞忙碌的一生。
令人感慨的是,同時搭乘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輪回國的乘客名單中,還有中國導彈控制系統研究領域的創始人之一梁思禮,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兩彈一星”元勛王希季,我國高溫合金領域的開拓者之一師昌緒,中國宇宙線研究和高能實驗物理的開創人之一張文裕等等。
據統計,新中國成立初期,光是搭乘克里夫蘭總統號回國的海外學者就超過2000人。無數專家學者從世界各地回到新中國懷抱,投身祖國建設,書寫了中國當代知識分子報效祖國的感人篇章。他們的學識、成就、貢獻、情懷、品格,影響了一個時代,直至今天。
“西方文化強調個人,東方文化講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如何抉擇?從錢學森的事跡和精神可以看出,他選擇的是東方文化。”錢學森的兒子錢永剛說。
全國先進生產者、北京崇文區清潔隊掏糞工時傳祥資料照片。
“鐵人”王進喜在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資料照片)。
最可親的人:勞動模范
1959年10月26日,全國“群英會”在京召開,國家主席劉少奇接見與會的全國先進生產者,他握著北京崇文區清潔隊掏糞工時傳祥的手說:“你掏大糞是人民勤務員,我當主席也是人民勤務員,這只是革命分工不同。”
這張照片,刊登在當日《人民日報》上。
“新中國給了我做人的尊嚴,我感到了尊重與平等。”時傳祥曾這樣說。
正是當家做主的巨大變遷,激發出廣大普通勞動者主人翁責任感。在國家建設百廢待興之時,普通勞動者們用自己默默的勞動,為新中國建設添磚加瓦;以樂于奉獻、甘于奉獻的精神,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成為全國著名勞動模范——
鞍鋼工人孟泰愛廠如家、艱苦攻關,自制成功大型軋輥,填補了我國冶金史上的空白,譜寫了一曲自力更生的凱歌,8次受到毛主席接見;
陜西西北國棉一廠女工趙夢桃愛崗敬業,將生產效率提高3倍,兩度當選全國勞動模范,成為全國紡織戰線的一面旗幟;
新中國第一代鉆井工人王進喜,1958年率隊創造月鉆井進尺全國最高紀錄,其后在大慶油田大會戰中作出重要貢獻,“鐵人精神”影響至今;
……
半個多世紀過去,那個時代的英雄人物以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愛崗敬業,不畏艱難,無私奉獻,勇于犧牲的精神,永存共和國史冊,奠定了共和國的精神基石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基本內涵,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精神力量。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