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歷史 > 共產黨人

上校村官獻出最后生命 帶領南王莊重走合作路

宗禾 · 2013-11-07 · 來源:紅色文化網
收藏( 評論() 字體: / /
“我活著的時候還有很多工作沒有完成,死后也要看著南王莊一天天好起來”

  2013年1月5日,小寒,正是一年當中最冷的時候。

  這天下午3時58分,全國聞名的“上校村官”、安平縣南王莊鎮(zhèn)南王莊村黨支部書記王曉勛因胃癌醫(yī)治無效,永遠地閉上了雙眼,將生命停留在了64歲。

  這個為黨和人民奉獻了一輩子的好人,就這樣走了。窗外,天空陰霾,寒風刺骨,太陽暗淡無光,天地似乎也在為他的離去而悲傷。

  “如果我做錯了,請向我開炮!如果我做對了,請向我看齊!”

  王曉勛是讓安平人民自豪的“上校村官”,可以說是家喻戶曉。

  為表彰王曉勛同志的事跡,2007年3月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劉云山,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先后作出重要批示,號召全黨、全軍開展向王曉勛同志學習的決定。 2007年5月23日,王曉勛同志在北京軍區(qū)黨代會上,受到了中共中央總書記、軍委主席胡錦濤的親切接見。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縣南王莊村出過兩次名:一次是上世紀50年代,村民王玉坤等三戶農民堅持團結辦社,依靠集體力量實現(xiàn)增產增收,曾被毛澤東同志譽為“五億農民的方向”。第二次出名是在半個世紀后,王玉坤的兒子、安平縣人武部原部長、上校軍官王曉勛退休后,放棄平靜悠閑的生活,毅然回到南王莊村擔任黨支部書記。王曉勛帶領村民治亂致富,把南王莊村建成了省市聞名的“小康村”、“文明生態(tài)村”。這期間,王曉勛為南王莊傾盡了心血,乃至最后的生命。

  歷史的輝煌——“五億農民的方向”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安平縣南王莊村是全國農業(yè)戰(zhàn)線的一面旗幟。

  這面旗幟的旗手,就是曾受到過毛澤東、周恩來親切接見、“三條牛腿”堅持辦社的王玉坤。

  1955年,王玉坤、王小其、王小龐三戶貧農,在“散社風”和缺牲口、少農具的情況下堅持辦社,依靠集體力量增產增收。毛澤東在《關于農業(yè)合作化問題》的報告中高度贊揚:“這三戶貧農所表示的方向,就是全國五億農民的方向。”

  1954年秋天,冀中平原農業(yè)合作化高潮到來的時候,南王莊村在原來三個小社的基礎上,迅速發(fā)展為8個初級社。

  1955年春天,一些富裕中農煽起一股散社風。全村只剩下了王玉坤、王小其、王小龐三戶貧農和三戶中農組成的一個六戶的小社。5月初,三戶中農也退了社,三戶貧農只剩下了三條漢子和“三條牛腿”(王玉坤兩戶合養(yǎng)一頭牛,王小其四戶合養(yǎng)一頭牛,王小龐沒有牛,因此三戶只有“三條牛腿”)。

  “回頭就是死胡同,咱們可得有個窮志氣,高低得把社辦下去!”——王玉坤的倔強性格起了很大作用,這些話村里很多老人都記得。

  1955年7月31日至8月1日,中共中央召開了全國各省、市、自治區(qū)黨委書記會議,毛澤東作了《關于農業(yè)合作化問題》的報告,其中對三戶貧農堅持辦社給予了高度贊揚:“其實,這三戶貧農所表示的方向,就是全國五億農民的方向。一切個體經營的農民,終歸是要走這三戶貧農所堅決地選擇了的道路的。”

  1955年11月,本報和《人民日報》都發(fā)表了三戶貧農堅持辦社的報道???《五億農民的方向》。后來,毛主席把此文收入《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并加了按語:“這個三戶貧農的合作社,幾個月以來,在全國農村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大家都知道河北省有這么一個了不起的英雄的合作社,給貧農壯了膽。”

  之后30多年的時間里,南王莊一直是我國農業(yè)戰(zhàn)線上的一面旗幟,受到全國乃至世界上一些國家的關注。如:前蘇聯(lián)、也門、老撾、美籍華人、日本等媒體陸續(xù)報道了南王莊的事跡。

  臨危受命——“上校村官”勇挑重擔

  改革開放以后,南王莊走上了大多數(shù)農村的發(fā)展道路,由于種種原因,九十年代后,南王莊出現(xiàn)了滑坡,接連換了幾任班子都沒能扭轉局面。毛主席贊譽過的老典型滑坡落伍,王玉坤的兒子、時任安平縣縣委常委、武裝部長的王曉勛和廣大干部群眾一樣心急如焚,寢食不安!

  1999年6月,51歲的王曉勛結束了34年的戎馬生涯,從安平縣委常委、人武部部長的崗位上退休。也就在那個夏天,南王莊小學教室的一根房柱轟然倒下,砸傷一名女學生,引起群眾意見。縣委、縣政府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南王莊村存在著諸多問題,一個曾經創(chuàng)造過輝煌的先進村逐漸落伍了。誰來帶領鄉(xiāng)親們改變這一狀況?領導在想,群眾在盼。

  縣委常委會議上,大家不約而同地想到了王曉勛。人們清楚地記得,王曉勛在擔任縣委常委的14年中,帶領民兵積極參加駐地建設,多次出色完成急難險重任務,特別是1996年滹沱河暴發(fā)特大洪水時,他指揮數(shù)萬民兵為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做出了突出貢獻,人武部榮立集體一等功,他個人榮立二等功,是一員能啃硬骨頭的虎將。況且,他又是老支書王玉坤的兒子,請他出任南王莊村的黨支部書記再合適不過了。

  縣委領導的初次談話打亂了王曉勛退休生活的計劃。王曉勛心里一直掛念著南王莊的興衰,一時間,回鄉(xiāng)的念頭在他的腦子里打著轉兒。可是,老伴孟曉滿多年重病在身,生活不能自理,他自己也患有嚴重的糖尿病。去還是不去?王曉勛陷入了深思。

  改革開放快20年了,可是南王莊的父老鄉(xiāng)親們還過著窮日子,這是他最不愿意面對的現(xiàn)實。心頭那份黨員領導干部沉甸甸的責任和對故土的熱愛,使王曉勛選擇了“去”,他像平時受領重大任務一樣,向縣委立下軍令狀。就這樣,剛退休3個月的王曉勛,把老伴孟曉滿安頓在本村的姑姑家,自己則帶著一箱方便面、一口鍋、一張硬板床,在村部安了家。然而,就在那天晚上,熟睡的王曉勛被一陣“?里啪啦”的聲音驚醒,起來一看,村部窗戶上的10多塊玻璃被砸碎。王曉勛知道個別人不歡迎他,卻沒有退縮。第二天,王曉勛踏著玻璃碎片,在村委會架起高音喇叭,他的就職演說照常進行。這天,村委會的院子和鄰街的馬路上都擠滿了南王莊的百姓,透過攢動的人頭和百姓企盼的眼神,王曉勛找回了34年前鄉(xiāng)親們敲鑼打鼓送他參軍時那種心潮澎湃的感覺。

  上任伊始,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鳳尾好做,雞頭難當。”王曉勛掂量堂兄這番話的分量,當村官比當縣官會面對更多的難心事。上任伊始,他挨家挨戶走訪,召開支委會、村民代表會,很快摸清了一些人亂占耕地、損公肥私等問題的癥結。

  困難和挑戰(zhàn)使王曉勛認識到,要想解決問題,必須建個好支部。在新一屆黨支部第一次支委會上,王曉勛與班子成員約法三章:“第一,講團結顧大局,不打橫炮拉橫車﹔第二,依法辦事,有理有據(jù)﹔第三,廉潔從政,不貪不沾公家一分錢。”大家紛紛點頭,王曉勛接著說:“同志們首先看我的,我做不好,就向我開炮﹔我做好了,請向我看齊!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要讓黨支部‘一班人’成為咱村的主心骨和頂梁柱!”

  村里人說:“曉勛做的比說的還過硬。”9年來,他沒拿過村里的一分錢補貼,沒在村里報銷過一分錢票據(jù)。王曉勛自身行得正,治懶治貪,毫不手軟。他把以前村干部按月領的誤工補貼改為按實際誤工日期計算,規(guī)定幾點開會到時候必須到齊。他還規(guī)定與公務無關的人員不能陪吃,兩名村干部陪村里請來幫助整地的推土機手吃蹭飯,被他“將”得面紅耳赤。村里的吃喝風漸漸被剎住了。村干部都向王曉勛看齊,一心為公,群眾打心眼里服氣。

  王曉勛通過深入調查了解到,村里一度風氣不正,少數(shù)群眾上訪,其主要緣由集中在3個歷史遺留問題:工業(yè)占地、承包荒地不交費、搶占零散土地。這些問題錯綜復雜,牽扯人數(shù)較多,解決起來,無異于捅“馬蜂窩”。面對村民的觀望、疑慮,王曉勛對支部“一班人”說:“咱們當干部的就是要堅持公平公正,哪怕再硬的釘子也要碰。”

  千難萬難,一身正氣就不難。一天晚上,王曉勛組織占地的20多戶村民召開座談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希望大家能主動交回當年搶占的零散地。一些人也附和著說“應該交,應該交”,但簽名時,卻沒人帶頭。這時,王曉勛想到自己平日里和堂兄關系還不錯,就對他說:“哥哥,你來帶個頭吧。”

  “憑什么讓我?guī)ь^,我不是黨員也不是干部,那么多人都占了地,為什么單單找我?”堂兄對王曉勛的求援不買賬,使座談會不歡而散。

  王曉勛一著急,糖尿病加重,住進了醫(yī)院。可沒過兩天,他又回到了村里做堂兄的工作,堂兄終于帶頭交回了2畝零散地。

  不到一個月時間,全村80多畝被占用的零散地全部收回。王曉勛趁熱打鐵,通過各種方式做工作,又收回了300畝荒地的承包費。

  群眾反映最大的是工業(yè)占地問題。14年前,村里為鼓勵大家發(fā)展經濟,劃出80多畝土地為工業(yè)小區(qū),一畝地每年象征性地征收200元錢,但14年來,48個承包人誰也沒有向村里交過錢。王曉勛和村委會主任耐心地對一個該交2萬元承包費的承包戶做思想工作,經再三努力無效,王曉勛斬釘截鐵地說:“向法院起訴,讓法律來主持公正。”

  村委會的一紙起訴書把該承包人告上了法庭。很快,縣法院的判決書讓該承包人低下了頭,及時交了欠款。這件事在承包戶中引起強烈反響,不少人自知理虧,主動向村里交納了全部承包費。拖延了14年的占地問題,王曉勛用3個月時間徹底解決了,共為村里收回資金30多萬元。

  歷史遺留問題解決了,村里也有了一些資金。這筆錢怎么花?王曉勛決定將收回的資金全部用在解決群眾的燃眉之急上:投資2.4萬元,解決了40多戶村民多年吃不上水的問題﹔投資12萬元,修建了村內1950米長的道路,解決了村民行路難問題。王曉勛還多方籌集近百萬元資金,建起了全縣一流的村小學,解決了南王莊和鄰村孩子的上學難題。曾當過全國人大代表的王興通老人緊握著他的手說:“曉勛,你真應該早點回來啊!”

  探索絲網產業(yè)讓南王莊人再創(chuàng)輝煌

  9年的農村工作實踐,讓王曉勛歷盡千辛萬苦,換來的是南王莊村新農村建設的喜人景象——田成方,樹成行,工業(yè)興,農業(yè)產業(yè)旺,春花夏杏秋蘋果,文明生態(tài)奔小康。王曉勛深情地告誡支部“一班人”:“黨的農村基層干部,作為百姓的領路人,關鍵要在引導和教育村民走正道、建設文明富裕筑和諧上多下真功夫。”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共識,才讓南王莊人再創(chuàng)輝煌。

  南王莊的絲網產業(yè)一直是小作坊式的生產模式。為引導村民解放思想,加快發(fā)展步伐,王曉勛帶領部分村民,先后到外地參觀學習,開闊視野。但企業(yè)要發(fā)展,又面臨著村里發(fā)展空間不足、電力不足等難題。王曉勛從各地開辦工業(yè)小區(qū)進行集約化發(fā)展的經驗中得到啟發(fā),建議將村西北滹沱河故道的沙荒地開發(fā)出來,建立“絲網工業(yè)小區(qū)”。

  2004年農歷正月初四,王曉勛專門請回南王莊村在外地經商辦企業(yè)的老板,舉辦了一場“能人宴”。席間,他向大家展開一張《南王莊規(guī)劃效果圖》,大家被他的設想所征服,紛紛回鄉(xiāng)投資辦廠。為解決電力等配套問題,王曉勛還多方協(xié)調電力部門,為全村增加變壓器20多臺。如今,這個2500多人口的行政村擁有大小企業(yè)230家,從業(yè)人員達1000名,實現(xiàn)了青壯年人人有活干,個個有工作。2006年,全村工農業(yè)總產值達2億元,人均純收入5860元,比8年前翻了一番。著眼于進一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今年在王曉勛的積極跑辦下,村里投資20多萬元,成立了該村“大包干”后第一家村辦集體企業(yè)——益農網業(yè)有限公司。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召開后,王曉勛又帶領黨員群眾積極調整農業(yè)產業(yè)結構,聘請多名河北省農科院專家前來指導,打算通過大片承包、成立合作社等形式,發(fā)展不同類型的農業(yè)區(qū)和專業(yè)生產區(qū),籌建一個占地400畝的大型養(yǎng)豬場,日前已與正大集團達成初步意向。

  帶領南王莊人“再現(xiàn)”合作組織

  2007年12月24日,安平縣南王莊經濟發(fā)展合作社和下屬的農業(yè)生產合作社、養(yǎng)殖專業(yè)合作社、商務專業(yè)合作社、拔絲專業(yè)合作社、織網專業(yè)合作社,在鑼鼓喧天中正式掛牌成立。年近70歲的村民鄭玉者邊扭著秧歌邊高興地介紹說:“實行土地承包后,我們逐步富裕了,但也出現(xiàn)了新品種引進、新技術普及、農產品銷售等困難。成立了專業(yè)合作社,使農民小群體對接大龍頭和大市場,這些問題都解決了。”

  黨的十七大召開后,王曉勛和村黨支部一班人對十七大報告進行了認真學習,決定根據(jù)本村經濟發(fā)展實際,借鑒以往創(chuàng)辦農業(yè)合作社經驗,成立村經濟發(fā)展合作社和5個專業(yè)合作社,通過發(fā)揮合作組織作用,推動農業(yè)結構調整,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進一步發(fā)展農村經濟。

  就南王莊合作組織再現(xiàn),村黨支部書記、經濟發(fā)展合作社社長王曉勛介紹說:“南王莊經濟發(fā)展合作社和下屬5個專業(yè)合作社,是自我組織、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受益的新型合作組織,本著“民辦、民管、民營、民受益”的原則,重點幫助農戶解決生產經營中的購銷、新產品開發(fā)、新技術推廣等一家一戶不能解決或者是難以解決的問題和困難,增強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加快增收步伐。”

  安平縣鵬華有限公司總經理、拔絲專業(yè)合作社社長王進表說:“專業(yè)合作組織的建立,等于在市場與農戶之間架起了一座“金橋”。采用合作、互助形式,利用龍頭企業(yè)的信息、銷售和管理優(yōu)勢,帶著規(guī)模小的絲網加工戶生產、經營,可以提升企業(yè)組織化和規(guī)模化水平,大大降低一家一戶闖市場的風險,實現(xiàn)互惠、互利、共贏。”

  患胃癌不下“火線”

  2012年10月21日,《河北日報》記者得知王曉勛身患胃癌,依然帶病堅持南王莊村的工作,深受感動,帶著對他的敬仰,帶著真誠的祝福,來到了“上校村官”王曉勛的家鄉(xiāng)——南王莊村。

  王曉勛正在臥室輸液,見到記者,忙坐起來熱情地打招呼。他的聲音依舊像以前那樣洪亮,全然沒有病人的模樣。他說:“前幾天,縣里開了第三季度經濟工作會,建稱(南王莊村主任)把會議資料給我拿到家里一份,我就琢磨著趁今天這個空,把大家召集一下,學習學習會議精神,研究研究我們村下一步的工作,這不今天一早兒就回來了。”隨后記者旁聽了一次南王莊兩委班子會。

  村主任王建稱先到的,說起村主任王曉勛的病情,這個40多歲的硬漢眼圈紅了,“勛叔這病都是為俺們村累的,今年5月初他就感覺不舒服,一直就沒顧上檢查。一直到8月底扛不住了,被大伙兒催著才去做檢查,結果一查……唉!他病的這樣重,卻還放不下村里的工作,每月月底的村“兩委”會一次也沒落下過,前幾次我們開會都也由村里搬到了他城里的家,這次我們還打算去他家,沒想到這一大早兒他就趕回村里來了。”

  9點20分,家人把王曉勛扶到客廳的沙發(fā)上,并換上最后一瓶液。隨后劉彥芳、王書會、張占群等另外幾名南王莊村黨支部主要成員先后趕到了王曉勛的家,依次圍坐在沙發(fā)上,南王莊村第四季度第一次兩委班子會開始了。

  王曉勛說:“之前的幾次會,大家拿我當病人對待,聚到城里找我開會,勞民傷財?shù)摹,F(xiàn)在大伙兒都忙,就別來回折騰了。村主任王建稱把縣經濟工作會的會議資料復印了發(fā)給大家,然后對南王莊的工業(yè)、農業(yè)發(fā)展情況做了說明。他說:“今年咱們村工業(yè)發(fā)展的很快,全村586戶中有230個大小攤點,占到了全村的40%,這個比例在全鄉(xiāng)別的村很難超越,所以這是咱們的優(yōu)勢,要保持。接下來咱們要進一步發(fā)展生豬養(yǎng)殖,縣里總投資2.3億元的河北安平大紅門食品有限公司屠宰項目,已開始試運行了,這對我們的生豬養(yǎng)殖來說是個不可多得的機遇。”聽到這個消息,王曉勛當機立斷“馬上把這一消息廣播告訴大家動員鄉(xiāng)親們加大生豬養(yǎng)殖力度,該補欄的補欄,該擴建的擴建。”隨后,王曉勛也對今年的秋冬植樹造林工作進行了安排,主要在村邊、路邊多植速生楊,并要保證成活率。

  第一項會議內容進行了半小時,將近尾聲時,王曉勛的輸液治療也結束了。緊挨著他坐的劉彥芳說:“這一個姿勢坐了半個小時,你先活動活動,咱們再說別的。”王曉勛說:“不用,我原地動動胳膊,就行了,繼續(xù)吧!”

  “紀念館改擴建的規(guī)劃圖已經做好了,縣鄉(xiāng)有關部門也審核通過了,原計劃在原址擴建的方案因為涉及到民房,難度比較大,咱們只能遷建到別的地方,今天討論一下關于選址占地問題。”王曉勛接著說。經過詳細分析仔細推敲,初步確定將紀念館新館位置定于村南邊,占用村集體土地的40畝。

  “咱們村老合作社社址被評為了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在討論如何深化合作社改革這一問題前,南王莊副書記王書會向大家通報了這一振奮人心的好消息。張占群說,今年秋收后,村民們入社的積極性普遍提高了。因為村民心里都有一筆賬,入社后集體耕種,統(tǒng)一澆水、施肥、除蟲、除草,每畝地就節(jié)約近百元的支出,一季下來平平常常的一家就能省下500元,讓社農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節(jié)省了人力物力不說,他們還能安心出去工作,掙更多的“外快”。最后大家一致同意村集體出資20萬元建設一個長40米、寬10米的合作社辦公地點,最大限度得方便社農,讓農民得實惠。

  王書會說,現(xiàn)在村里修上了柏油路、建起了村民文化廣場,家家戶戶裝上了自來水,學生住進了全縣教學條件一流的校舍,年人均純收入超過了萬元,村支部評上了“全國先進黨支部”……這些變化和好“村官”王曉勛的辛勞是分不開的,都是他的功勞!

  “等我走后,一定要多幫幫南王莊”

  2013年1月10日,在王曉勛的家中,記者見到了他的老伴孟曉滿和三個兒女。王曉勛去世后,家人一直沉浸在悲痛之中。“去年8月28日,他在北京查出了胃癌,卻一直說自己沒事,說做完手術還要回村里接著工作。我們一直以為他的病不嚴重,都被他騙了……”一提起父親,大女兒王麗穎就忍不住紅了眼眶。她至今還不能接受父親已經離世的消息,吃飯時總會下意識地擺上父親的碗筷,而后又忽然醒悟,淚如雨下。“我們小時候,他一直忙于工作,很少回家。但每次一見到我們,總是很關心我們的學習和生活。”對王曉勛的兒女們來說,他們的童年記憶中鮮有父親的影子。但父親正直、敬業(yè)的精神,卻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王曉勛藏起對家庭的無限眷戀,把全部的心血都奉獻給了南王莊村。

  生命中最后的40多天,王曉勛一直在北京住院。由于病情嚴重,他已經吃不下任何東西,只能靠營養(yǎng)液維持生命。1月4日下午,已經病危的王曉勛回到家中,突然想吃炒雞蛋。當家人炒好了雞蛋端到床前,他只吃了瓜子大小的兩口,就嘔吐起來。當晚,王曉勛掙扎著用微弱的聲音說:“(南王莊村)展覽館還沒弄好呢……”這竟成了他留給家人最后的遺言。

  在整理遺物時,家人發(fā)現(xiàn)了多個寫得滿滿當當?shù)墓P記本。翻開,里面全是對農村發(fā)展、農民增收等問題的思考。“他事業(yè)心強,平時也沒什么愛好,一有時間就讀書看報,住院時還經常打電話指導村里的工作。”

  高繼增是王曉勛的老同事、老朋友,兩人的友誼長達30年。在王曉勛生命中的最后兩天,高繼增一直陪伴在他的身邊。“我們在一起,他從不說家里的事,總是讓我們給他出主意,幫助南王莊快速發(fā)展。”高繼增記得格外清楚,王曉勛知道自己的生命快要走到盡頭,一再囑托他:“等我走后,一定要多幫幫南王莊……”

  “我活著的時候還有很多工作沒有完成,死后也要看著南王莊一天天好起來”

  “他從沒用過村里一分錢,1月4日從北京回來,大家要用村里的車去接他,卻被他生氣地拒絕了。”說起與王曉勛最后的幾次見面,南王莊村村委會主任王建稱和副主任劉彥方一度哽咽。他們深深地記得,就在身體極度虛弱的情況下,王曉勛依然一心記掛著村里的工作和發(fā)展,在最后病危的時刻,依然堅持不給村里添一點麻煩。“王書記一再跟我們說,要修路,要成立合作社,要擴建展覽館,一定要把村里的各項工作做好。”“我活著的時候還有很多工作沒有完成,死后也要看著南王莊一天天好起來。”按照王曉勛的遺愿,他的骨灰安葬在他奮斗過的南王莊村。7日下午,王曉勛的骨灰回村了,全村百姓自發(fā)到村口迎接他。走到南王莊小學門前,靈車突然熄火了,在場的人們無不潸然淚下。“王書記這是想再看一眼親手修建的小學,再聽聽孩子們的讀書聲啊!”

  在鄉(xiāng)親們的要求下,王曉勛的骨灰在他家停留了兩個小時。短短的兩個小時里,鄉(xiāng)親們紛紛前來悼念。“曉勛啊,你咋就走得這么早?”83歲的李如改老人,走路都要人攙扶,卻執(zhí)意趕來送送南王莊村的好兒子;在昆明經商的村民王進表,連夜坐飛機趕了回來,要送送大家的好書記;“媽,我實在回不去,你一定要去,替我送送王書記。”村民王帥的母親從北京趕回村里,滿足了遠在深圳的兒子的心愿……“王書記來了,我們的生活改善了不是一點半點兒,村容村風都變好了。”站在新擴建的寬敞的南王莊文化廣場前,49歲的村民王亞欽回憶著王曉勛當年在這里和大家一起扭秧歌的情形:“這里原來又窄又舊,沒人來。擴建以后,又安上了電燈,人們一有空就來跳舞、扭秧歌。”“農業(yè)合作社,我們從2011年開始做試點,效果很好,原計劃今明兩年再建一個糧食深加工基地。這都是王書記做的規(guī)劃,他卻再也看不到了。”說起自己主抓的合作社工作,劉彥方流下了眼淚。

  ……

  一樁樁,一件件,訴不盡的是衷心的愛戴;一聲聲,一句句,說不完的是深深的緬懷。“王曉勛同志活出了精神、活出了高度、活出了境界,他是全縣共產黨員的楷模,是廣大干部學習的榜樣。”安平縣委給了他這樣的評價。

  斯人已去,精神永存。

  本文內容根據(jù)《河北日報》、《衡水日報》、安平縣政府網站相關報道整理而成。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烏有之鄉(xiāng)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xiāng) 責任編輯:昆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tài)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走著走著,初心為何不見了?
  2.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3.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4. 陳丹青說玻璃杯不能裝咖啡、美國教育不啃老,網友就笑了
  5. 掃把到了,灰塵就會消除
  6.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7. 為什么走資派還在走?
  8. 雙石|“高臺以后,我們的信心的確缺乏……”
  9. 【新潘曉來信】一名失業(yè)青年的牢騷
  10. “馬步芳公館”的虛像與實像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深水區(qū)”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敢于戰(zhàn)斗,善于戰(zhàn)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5.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
  7.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fā)現(xiàn)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8. 到底誰“封建”?
  9.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10.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shù)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fā)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chuàng)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精品国产在天天在线观看 | 在线aⅴ亚洲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第一在线 | 日韩欧美国产偷 | 中文字幕乱偷加乱码 | 一区二区免费高清观看国产丝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