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官方媒體發布的《金正日訃告》里,是這樣稱呼金正日的:“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和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和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以及內閣,以悲痛的心情告知,朝鮮勞動黨總書記、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委員長、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偉大領導者金正日同志”。這個稱呼雖然很長,但卻是符合普世價值的。按照國際慣例,對于一個國家的領導人的稱呼,應該是稱呼他的官銜。上面這個稱呼,前面三個都是金正日的官銜,最后一個“偉大領導者”只是表示尊敬的稱號,因此是符合國際慣例,從而符合普世價值的。再看整篇訃告,出現的最高級別的稱呼也只是“偉大領袖”而已。
從朝鮮官方給出的這個稱呼來看,至少在朝鮮官方這方面,對于金正日的“個人崇拜”是不會有多么離譜的。現在網絡上經常出現所謂朝鮮小學課本如何頌揚金正日事跡的文章,其內容的可信度是不大的。你看,朝鮮官方的訃告文章,照說該是最熱烈的頌揚了,也不過如此而已嘛。
反倒是中國媒體給出的稱呼,全都是《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日逝世》。“最高領導人”這個稱呼,其實是既不符合普世價值,也不符合國際慣例的。
當然,有人大概要說:朝鮮官方的訃告說“社會主義和正義的偉大守護者金正日同志為了社會主義勝利,為了世界和平和穩定以及人民之間的和平和團結,積極展開了對外活動,提高了朝鮮的國際地位和權威,以及為人類自主偉業的履行做出了貢獻”,這是把朝鮮人民的成就歸功于金正日個人,是不對的。
其實,把不知名的人們的貢獻歸功于領導人或者名人,這也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一種普世價值。例如,造字這件事情,顯然不可能是某一個人搞得出來的,但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們就把這事歸功于黃帝,說是黃帝下令讓倉頡造字的。神農嘗百草,知識分子們之所以這么說,還不是因為神農氏當時是領導人,所以就把功勞算在他的頭上嘛。
知識分子們不僅喜歡把造字和嘗百草這種大事歸功于領導人,甚至一些小事也如此。大家都知道,騾子是馬和驢雜交產生的,這種技術肯定不會是任何一個國家領導人發明的。但是,中國古人就正兒八經地認為,馬和驢之所以雜交,是因為漢高祖劉邦在一次逃命的時候開了金口,恩準騾子可以不生仔,讓馬和驢給它延后代的。
那么,這種行為是不是中國人特有的呢?也不是的,這其實屬于也是屬于普世價值的一種。就以騾子為例,美國也有騾子,當然也是馬和驢雜交產生的。美國人還專門搞了個《騾子節》。最早這個騾子節叫“飼養員節”,目的是方便養大牲畜的農場主們交換畜種,因為騾子是很特殊的雜交牲畜,本身沒有繁殖能力,必須靠馬和驢雜交才能生出,所以對這種大型活動十分依賴。久而久之,它們竟喧賓奪主,成為節日的主人。
那么,美國的騾子是哪位美國人培育出來的呢?按照美國民間的說法,是第一任總統華盛頓培育出來的。其實,這個說法顯然可信度不高。華盛頓只是農場主,就算是他那個農場里培育的,做這事的肯定也是他雇傭的培育人員,不會是華盛頓自己親自搞的。可見,把不知名的人們的功勞歸功于領導人或者名人,并不是中國人的專利,應該也算是一種普世價值。而且,華盛頓作為一名普通的農場奴隸主,最后成為國家領袖,誰能說他一定不是從小小的亭長+無賴最后當上皇帝的劉邦轉世到了美國呢?
金正日這么一去世,當然是有人悲傷有人高興了。其實,無論悲傷還是高興,只要是真情流露,那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然而,一些公知卻總是喜歡把自己的感情強加給別人,宣稱什么“幾乎所有中國人都對金正日去世叫好”,這其實只是反映了他們自己的某種不良心態。不過,這種言論總算是“就事論事”,雖然有些過分,但還算勉強可以理解。另外一些公知,借此機會發出惡毒地諷刺挖苦言論,這就是很不像話的了,說得重一點,那就是“缺乏家教”。然而,由于這一類公知通常都很無知,他們發出這種惡毒的諷刺挖苦,往往只是暴露了自己的無知。
例如,這兩位公知就在微博上發表了下述言論:
朝鮮是不是沒有“娛樂活動”呢?至少,觀賞《阿里郎》這種音樂劇,就應該屬于娛樂活動。可見,所謂“金正日領導下的朝鮮早就沒有娛樂活動”,要么是污蔑,要么就是這位楊公知的腦子里的“娛樂活動”專指吃喝嫖賭抽之類。
楊公知的話,針對的是朝鮮這個國家,所以還算是“點到為止”有些收斂。后面這位仲公知的話是直接針對孔慶東個人的,因此就更加“直白”從而更加惡毒了。不過很可惜,正應了那句俗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位仲公知顯然與楊公知一樣,把“做愛”當作了“娛樂活動”,以為“國喪”和“守孝”既然禁止“娛樂活動”,當然就該禁止“做愛”。
然而,在中國古禮里,“做愛”并不一定屬于“娛樂活動”。“夫妻同房”這種做愛,在中國古禮里屬于“周公之禮”的一種“禮”,并不是“娛樂活動”。古人說“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可見“夫妻同房”不但不屬于“娛樂活動”,而且還是一種必須履行的社會義務。在中國歷史上,無論“國喪”還是“守孝”,禁止“娛樂”是有的,但是從來沒有過禁止“夫妻同房”的規定。只有“熱孝”期間,也就是去世的父母長輩入土之前,通常是要禁止子女“夫妻同房”的。一旦入土,就是“守孝”期了,不再禁止子女“夫妻同房”。
當然,“做愛”也有屬于“娛樂活動”的,那就是“尋花問柳”,解放前的文雅說法是“逛八大胡同”,通俗地說就是“嫖妓”。“國喪”和“守孝”期間,嫖妓、異性洗浴服務這一類“娛樂活動”當然是在禁止之列的。不過,這些“娛樂活動”顯然不應該是這兩位公知所說的“做愛”,除非這兩位公知腦子里的“做愛”就等于“嫖妓”。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uhe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