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指導思想透視共產黨人的執政建設
摘要:
喜迎建黨90周年,從1921年到2011年,中國共產黨經歷了曲折、艱難的90年,也經歷了成長、完善的90年 。千千萬萬的共產黨員為了革命的事業前赴后繼,為了新中國的建設舍生忘死,為了現代化的建設嘔心瀝血。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的發展觀,作為共產黨人集體智慧的結晶和執政經驗的總結,為黨的建設和國計民生發揮了重要的思想引領和行動指南作用,更應是我們黨始終堅持的指導思想。
關鍵詞:
共產黨 指導思想 執政建設 特色社會主義
引言:
圍繞著“建設什么樣的國家,怎樣建設國家”,“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以及“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共產黨發展史上的問題,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等黨和國家的領導人緊密的聯系時代背景,前言的運籌未來命運,把黨和國家緊緊相連,總結和提出了精煉的指導思想,為黨的建設和國家發展指明了方向。
一、黨的四代領導集體的智慧結晶
毛澤東思想:在中共七大上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其圍繞“建設什么樣的國家,怎樣建設國家”而展開。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開辟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道路,為黨沿著正確的方向邁進奠定了基礎。同時,毛澤東思想是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也是中國共產黨人集體智慧的結晶。
鄧小平理論:在黨的十五大上確定了“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鄧小平提出了一系列基本觀點,包括社會主義本質理論,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理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鄧小平理論是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科學認識,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科學指南,同時,也是我們黨必須始終堅持的指導思想。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六大上進一步闡述并確立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圍繞著“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標志著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度。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方針,也是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推進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
科學發展觀:黨的十七大進一步闡述并將“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圍繞“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主題,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科學發展觀是與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馬克思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三位一體,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完整體系。
二、 不同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建設
毛澤東時期:
1.加強黨的思想、組織和作風建設。一個政黨的存亡的關鍵取決與自身的建設。正如堡壘是從內部攻破的一樣,黨的思想、組織和作風建設對政黨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就已經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從整風運動到“三反”、“五反”運動,黨不斷加強在思想、組織和作風上的建設。
2.堅持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無論在革命、解放還是建設時期,共產黨人都與其他黨派長期共存,互相監督,并充分發揮民主黨派的“政治協商,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的作用。同時,在少數民族聚集的區域設立了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等,與1947年和1951年累計設立了內蒙古、西藏、新疆、寧夏、廣西等五個民族區域自治區,讓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自己管理自己本民族的事務,把民主落到基層。
3.加強民主和法制建設。沒有民主,就沒有公平,沒有法制,就失去了秩序。建國后我們積極構建民主法制建設,“五四”憲法第一次把民主和法制載入了新中國的史冊,也使我們的各項事業有法可依,走上民主和法制的道路。
鄧小平時期:
1.發揚黨內民主,貫徹實事求是的路線。在對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社會動蕩以及民主的嚴重踐踏,鄧小平在復出后積極建設黨內民主,貫徹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從“兩個凡是”
的錯誤思想中解放出來,客觀評價領導人的是非功過問題。使在一段時間內處于混亂的民主得到了回復,社會的公平和正義被重新呼喚。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成為黨始終堅持的方征路線。
2.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經濟推進改革開放。十年文革,造成了我國國民經濟的嚴重衰弱,也損傷了人民生產、生活的積極性,社會主義建設死氣沉沉。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工作重心由階級斗爭轉到經濟建設上來,并做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先后確立了汕頭、珠海、深圳和廈門為經濟特區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并逐漸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經濟開放區——沿海開放城市——內陸”這樣一個多線路的沿海帶內陸、先富帶后富的發展模式。
3.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針對我國祖國統一大業尚未完成的狀況,鄧小平創造性的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在一個在中國的基礎上,實行兩種不同的社會制度,國家的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不動搖,香港、澳門和臺灣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不改變。“一國兩制”極大的促成了國家統一大業的完成,這既是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關鍵一步,也是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
4.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道路。鄧小平理論集中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問題。關于建設社會主義,現對社會主義從本質上做了闡述,“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接著,肯定了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不斷的根據生產力的發展來調整生產關系。
江澤民時期:
1.以“三個代表”為指引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面對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等社會主義的重大挫折,給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提出了更大的考驗。在新時期,進一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和先進性建設尤為重要。為此,提出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增強了黨和國家的活力,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加強了黨的管理模式和服務體制的創新,也充分踐行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的宗旨。
2.堅定不移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為了更好的使國家經濟保持活力并穩步發展,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適應供求關系的變化,使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的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到基礎性的作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成為必然。圍繞這一體制,我們進一步地擴大對外開放,更好了的利用國外的資金、資源、技術和管理經驗等,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高度重視農業,加快發展基礎工業、基礎設施和第三產業,這些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舉措。
胡錦濤時期:
1.全面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科學發展觀是我們黨在準確把握世界發展趨勢,認真總結我國的發展經驗,深入分析我國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提出的重大戰略思想。是對經濟社會發展一般性規律認識的深化,是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全面發展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方針。
2.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21世紀以來,我國的綜合國力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不斷提高。于此,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成為經濟條件下的必然之舉。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集中圍繞胡書記的“八榮八恥”展開,進一步加強公民的自身道德修養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同時,和平、開放、合作、和諧、共贏是我們的主張,在堅強的黨的領導下,必將攜手全國人民,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三、 黨的建設與國家發展。
縱覽全球歷史,沒有哪一個政黨能夠像中國共產黨一樣,把自己的成長載入國家發展的脈搏,把政黨建設與國家興亡血肉相連,但中國共產黨做到了。實踐證明,從建黨的那一天起,中國共產黨便心系國家安危,情牽人民群眾,為了國家的獨立和民族的解放而浴血奮戰,視死如歸。在改革與發展的今天,共產黨人依舊不斷的健全領導模式,完善制度體系,秉承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理念,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輝煌而奮斗。
毛澤東思想集中圍繞著“建設什么樣的國家,怎樣建設國家”而展開。在新中國成立前,圍繞著建設國家,毛澤東領導著廣大的共產黨員堅持革命的道路,推翻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統治,打敗了日本侵略者,結束了中國近百年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屈辱歷史,也解脫了廣大受苦、受累的工農群眾,給他們帶來了信心、希望和力量。井岡山起義,遵義會議,長征,農村包圍城市道路,中共七大,戰略大決戰……中國共產黨人用行動和信心建立了新中國。建國后,面對千瘡百孔的舊中國面貌,共產黨人成功完成了三大改造,選擇并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并對恢復經濟、健全民主做了大的調整。此期間,雖然黨對國家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誤斷,不同程度上對經濟的發展和人才的成長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響,但我們應該看到共產黨的年輕和執政經驗的不足等主觀原因,也應該看到當時國內局勢的復雜和國際局勢的不穩以及一定程度上仇視新中國,無視共產黨,反對社會主義力量的存在。總得看來,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引下,不僅建立了新中國,而且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的發展道路正在一步步的邁進。
鄧小平理論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主題展開。面對國內局勢的動蕩和國外的敵對力量以及蘇聯社會主義的失敗和共產黨的垮臺,社會主義岌岌可危,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也是曲折重重。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引下,我們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不動搖,進一步加深對社會主義的認識,經濟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建設。正如鄧小平所言,“不管是白貓還是黑貓,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為了國計民生,堅定的走社會主義道路,走市場經濟道路,鄧小平也曾說過,“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社會主義也可以由市場,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資本主義也可以有計劃”。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極大的促進了中國生產力的發展和廣大企業生產活力的提升。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的客觀要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鄧小平時期得到了最好的詮釋。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到建立經濟特區,經濟開放區(沿海,中部,內地),我們也證明了“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在發展經濟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國家的教育、科技、文化、衛生事業建設,“一國兩制”為港澳的回歸與臺灣的友好交流鋪平了道路。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及建設,為我們的強大進一步的奠定了基礎,增強了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優化了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引下,社會主義事業走向了欣欣向榮的明天。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實質是“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進入20世紀90年代,我們的國情、世情和黨情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經濟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穩步邁進,經濟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政治上,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對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敲響了警鐘,文化上,隨著對外開放的進程,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匯也進一步加深。在新形勢下如何更好的帶領人民更好的搞好國家的現代化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成為擺在中國共產黨面前的一大考驗。國有企業的改革,分配制度的完善,中國共產黨在十四大上明確提出來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西部大開發”、“民族區域自治”“基層群眾自治”……共產黨人用行動回答了中國人民,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實踐證明,“三個代表”進一步的凝聚人心,統一力量,加強了黨的先進性建設,也切實的做到了“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科學發展觀圍繞“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發展提出了更加科學、綜合的思考。建黨90周年,建國62年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水平不斷提高,也正是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國家的發展與日俱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發展取得了一個個豐碩的成果。載人航天的成功充分展示了我國的科技高水平,國民經濟的穩步攀升凝聚著中國人民的智慧與奮斗。汶川地震等一系列自然災害的戰勝,展現了中華民族偉大的民族精神和不屈的民族脊梁,08北京奧運會的成功更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國人民的自信與成功。建國60年大閱兵,我們看到了人民軍隊的威武雄壯,也目睹了軍事水平的高端。正值建黨90周年,社會主義事業欣欣向榮,現代化建設穩步推進,“中國道路”、“中國模式”正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走向新的明天。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黨始終把自己和國家發展相結合,秉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理念,一切為了人民,為了人民的一切。從毛澤東思想到科學發展觀,黨的執政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中國的發展也一步一個臺階,邁向繁榮,走向昌盛。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中國共產黨,更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中國。
四、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色特社會主義的新明天
邁入2011,中國共產黨也走過了90年的風雨歷程。在黨的領導下,我們堅持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不斷加強黨的先進性和執政能力建設。
首先,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制度。人民代表大會的實質是人民當家作主,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設機構常委會,人民推選代表,代表人民利益,為國家發展建言獻策,行使表決權等權利。作為一個人口達到13.39億的大國而言,普選是根本不可能的。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則有效的聽取了民意,反映了民生。隨著黨的執政經驗的總結和執政能力的提升,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成為必然。其中,進一步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讓國家的大政方針問計與民,讓權利運行在陽光下,擴大民主的權利和范圍,擴大代表的來源、深度和廣度,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
其次,發揮和落實好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從毛澤東思想到科學發展觀,始終把正當的建設放在重要的地位,因為黨的興衰存亡關系到國家的安危。中國的國情決定了我們不能走西方的兩黨制或多黨制。共產黨作為新中國的締造者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者,不僅要發揮好“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宗旨,更應該與其他黨派通力合作,貫徹好“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充分重視各個兄弟黨派的“政治協商、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的作用。同時,由于地域、民族的差異性,民族區域自治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都是充分發揮民主,健全黨的領導模式的有效形式,充分尊重少數民族同胞的權利,讓少數民族自己當家作主,區域自治,讓基層群眾通過村委會的形式自己治理自己。這些都既是政治文明的體現,也是在新時代、新要求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必然選擇。
第三,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一脈相承、與時俱進的思想體系。人們往往會被時代概念所困擾,認為在胡錦濤時期唯有科學發展觀是唯一或者說科學發展觀是最全面,最具科學性的黨的理論集成。其實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觀點,因為無論在任何時期,“國家建設,社會主義道路,政黨建設,發展模式”,這些都是值得重視并加以系統化、理論化的思想體系。只是時代不同,側重點稍有不同而已。因為本質上,我們是堅持“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不動搖,無論在任何時期,黨的指導思想都是黨的工作開展和國家建設的行動指南。
結語:
從建設國家的艱辛探索到實現發展的宏偉藍圖,黨的各級領導集體用黨的指導思想印證了共產黨人的執政建設及國家的發展脈絡。我們看到了共產黨的一步步完善與強大,也充分顯示了共產黨人強大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相信在黨的領導下,進一步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國家的發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必將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參考文獻:
【1】 雷國珍著,《中國共產黨執政為名的理論與實踐》,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2】 譚獻民著,《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的探索》,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3】 李 華著,《中國共產黨執政體制研究》,人民出版社,2008.
【4】 楊艷春著,《中國共產黨執政能力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8
【5】 湯子瓊、文云英著,《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理論》,電子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08.
【6】 魏福明、安群著,《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東南大學出版社,2009.
相關文章
- 凜然:就一枝清荷一句話,談當前“左派該怎么辦”問題(四)
- 凜然:中央黨校周天勇如此陰毒,不加悔改可能死無葬身之地
- 中央黨校李君如頂風作案,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面臨功敗垂成危險
- 凜然:開展一個對中央黨校王長江錯誤思想的徹底批判
- 建議左翼開展一場新的整風運動
- 左翼應斗私批修,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 毛澤東在探索社會主義道路上的五大成就——紀念中國共產黨誕生90周年
- 革命題材影視的新跡象及其社會歷史背景
- 鐵肩擔道義,赤膽誦紅詩——首屆中國紅《紅色詩歌朗誦會》隆重召開
- 奚兆永:馬列主義與中共的命運---對90年歷史的沉思(修改稿)
- 奚兆永:對90年歷史的沉思之八---中國共產黨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只能是馬克思列寧主義
- 奚兆永:對90年歷史的沉思之七---中國共產黨的奮斗目標只能是實現共產主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