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建人劉老石的去世的歷史意義
——簡評:我們為什么要建設新鄉村
劉老石年僅43的生命去世了,我是在劉老師去世之后,才對劉老石的言論,文章,行為,帶領的團隊進行閱讀思考,劉老石的精神深深的感動了我,抓住了我。但是劉老石在全國的左派毛澤東思想的愛好者信仰者之間還沒有引起足夠的應有重視,如果左派能克服空談,認真學習劉老石的實干精神,走劉老石開創的道路,毛澤東思想回歸興起的大業必將早日成就。
因為劉老石是在身體力行的執行遵從毛主席的教導,踏踏實實認認真真,不遺余力的為農民做事,為人民服務。在劉老石的面前,我們這些自稱是毛主席的學生的人,感到慚愧,想一想我們為人民群眾做了什么?
對于劉老石的死,我這樣理解。劉老石的精神太偉大了,以至于他的精神靈魂要急于脫離肉體而提前獲得永恒和永垂,光照千古。
劉老石引領開創的事業,已經取得的成績和經驗,應當被社會的正義人士正義力量繼承繼續弘揚起來。一些進步青年經常感到對社會問題,老虎吃天,無從下爪,劉老石的支農事業就是下爪之地。
我已經開始了在自己的家鄉開始建設新農村的準備,工作即將展開,我在自己的大同書院,將為劉老石搜集整理排布一個小型的展覽專題,展板。我愿意讓劉老石的思想精神在我的心靈生根,指揮我的四肢,繼續鄉村建設事業。
沒有對農村問題的擔當,沒有對農民的深情厚誼,寫不出這樣的文章。
安徽阜陽南塘村村支書楊云標說,他們不像一般知識分子下鄉,身上總有種居高臨下、教育農民的傲氣,他們是真的以一種匍匐下來的姿態在聆聽,讓農民感到了尊重與平等。
我們為什么要建設新鄉村
有誰不關心自己的家鄉呢?但是我們的家鄉怎么就不行了呢?我們怎么就不愿意留下來,為什么我們都愿意往城市里跑呢?
我們的家鄉怎么了?
如果用一個詞來概括我們的家鄉,哪一個詞最恰當呢?繁榮興旺?蒸蒸日上?富裕祥和?都不是。看看我們的周圍我們就會發現,到處都是破破爛爛,人呢?也是愁眉苦臉的,滿臉的麻木。沒有什么人愿意留在村子里。年青人能走的都走光了,有點本事有點才能的人也走的差不多了,村里只剩下老年人、婦女和孩子;每家每戶的地都要這些老弱、婦女來種,本來就干不動,就更不要說還有什么技術提高了;每天晚上村里就死氣沉沉,有電視的看電視,沒有電視的就只好睡覺;老年人老了也得不到贍養,不孝子孫越來越多,有的子女竟然還打罵老人,有些老人竟然被餓死。
農村的人有“三怕”,一怕有病,有病也不敢治,小病扛著,大病見閻王;二怕孩子上學,小學還可以,中學就上不起,大學就更供不起了;最后一怕就是怕惹官司,一旦和誰家有了沖突,就只好忍著不說話,被人欺負了也不能打官司,沒錢!更不敢想象的是和鄉政府、村兩委的官司,打不過,人家有錢有勢,自己什么也沒有,所以碰到權利被侵害,也就只好忍氣吞聲了。
一來二去,大家就都學會忍耐了,遇到事情能躲就躲,圖個清凈。
所以用來形容我們的家鄉的最好的詞就是“破敗麻木”這個詞了。
我們的家鄉怎么會變得這樣呢?
不知道大家是否感覺到奇怪,大家想一想,我們的家鄉原來就是這樣的么?就是在十年前我們的村莊不是還是很好的么?那時很富裕,村里的好房子差不多都是那時候蓋起來的,那時家家有存款,戶戶有余糧。再往前看,毛主席那時候,我們剛剛解放,擺脫三座大山,我們還很窮,經常不夠吃,條件比現在也差遠了,但是我們就是憑著我們“戰天斗地”的勇氣,一點點地改變著家鄉的面貌,現在的溝渠、水壩、塘堰、道路,基本上都是那時候修成的。為什么今天我們條件改善了,生活好了,反倒是什么都干不成了?路壞了沒人修,水利設施壞了沒人管,油瓶倒了,只要不是自己家的就不扶。
水沒變,地也沒變,家鄉還是那個家鄉,但是為啥什么都不一樣了呢?
真正的不同是人變了。原來的社員想的是大家齊心合力,勁往一處使,心往一處想。今天呢?大家想的是怎么往自己家里拿;原來大家能夠團結一心戰勝困難,今天是實在不行就往城里跑;原來想的是依靠自己排除萬難,爭取勝利,但是今天是依靠政府,依靠扶貧。
這當然是大包干帶來的害處,也是縣鄉政府人員過多又不負責任帶來的,但是最大的問題還是我們的群眾失去了戰勝困難的信心,當然就不行了。
我們的出路在哪里?
我們的家鄉有沒有出路呢?出路又在哪里呢?
很多人都出去打工了。打工是不是一條出路呢?
中國有9億農民,現在已經有一億二千萬人在城市里打工了。城市里還能容納多少人?況且城市里的工人也在下崗。那些到了城市里的農民都干些什么事情呢?城里的最臟最累活就是這些人干的,但是報酬又是最低的。就是這樣城里人還是不把農村人當人看。你看著那些從城市里回來的人溜光水滑的,你知道他們在城市里受了多少苦?我們認識一個小女孩就在別人家當保姆,我們經常看到她有傷,仔細問才知道,她的那個黑心的雇主經常找茬打她,甚至用針扎她,她自己又不敢哭:她怕哭了會吵醒周圍的鄰居。看了叫人心痛。但是近幾年連低三下四的活也難找了。很多人到了城里沒有找到工作空手而回;還有些人雖然找到了工作,但是到了年底,老板黑心,就是不給錢,眼看著人家過年,自己連回家的路費都沒有。北京車站附近年年都有回不去家的打工人,大雪紛飛的睡在路邊的雪地上。打工難啊!
所以如果不到了迫不得已的時候是不要打工的。
但是大家肯定會問,不打工留在家里行嗎?家里沒有前途啊!
為什么說家里沒有前途呢?差在哪里呢?你說,我們什么都缺,缺錢,缺資源,缺技術,缺人才,缺政策,缺領導……總之,什么都缺!
我們的家鄉真的有這么差么?但是我看到資源并不缺呀,周圍的山里到處都是寶。雖然和平原比,我們沒有那么多的地,比不了,但是我們山區有我們山區的優勢。外邊來的幾個人見到我們這里就喜歡,他們說山上什么都有,藥材、木耳香菇,哪樣不是寶貝?我講一件有趣的事情,我們在城里不吃雞蛋,因為都是人工飼養的。我們到這里來了以后覺得可以吃雞蛋了,但是我們卻買不到土雞蛋,你們村里賣的雞蛋竟然也是外邊人工飼養的。土雞呢?在城里能賣20元一斤,我看到有個人騎著摩托來這里收購,但是沒有人家賣。我們想買都買不到。大家說,土雞難養么?這里有這么多山,隨便圍住一塊地,放上幾千只雞,都不用你喂,雞靠著吃蟲子就能長。多好的事情!還有山里到處都有板栗樹,但是都荒了,沒有人管理。是沒有資源嗎?不是呀,這里資源太多了,都能流油了!
這還是山區就有這么多的優勢,平原就更不要提了。
缺政策?缺什么樣的政策呢?中央的各項政策都有,總不能再要求中央來人給大家念吧?政策要自己學呀,自己不會別人可以教給你。你說缺少落實?落實靠誰?不是還得靠你們自己么?縣鄉政府也很困難,怎么能夠管得了那么多的事情?
缺錢?蓋大樓的錢沒有,但是每家每戶進行生產經營的錢還是有的。還有如果實在沒有錢,你們為什么不聯合起來呢?聯合起來不就有錢了?還有你說缺技術,缺少就去找呀。躺在家里哪會有技術來?房上掉餡餅不成?不錯,找技術得花錢,一家一戶不行,那就聯合呀,一起去找。
我不覺得我們這里缺人才。你看看,這里到處都是能人。干什么的沒有?經濟的、技術的、法律的、組織的哪樣缺少?你說吧,你們干什么缺人才?缺哪樣的人才?你都可以在村里找到。
如果實在缺錢、缺技術、人才,我們就聯合起來,合作起來。
說來說去,其實我們什么也不缺,我們是缺上帝。我們指望著上帝來了一口氣把我們這里變成仙境。沒有上帝,就只好靠我們自己了。
所以說,其實我們最缺的就是戰勝困難,自己站起來的決心。我們缺少團結起來,一起往前走的信念。
什么是我們的新鄉村?
那么我們要建立的新鄉村是什么樣的呢?
我們首先要搞清楚,村子是誰的呢?是基層政府的呢?還是村長支書的呢?還是某些腐敗分子的呢?都不是,這村子是我們自己的,是全體村民的。
所以別人有理由破壞它,不管它,但是農民不能。如果別人破壞,你也跟著破壞,那你就傻了。這就像在你的家里,假如哪個壞蛋跑到你家里拿著棍子捅你家的屋瓦,你說,你捅,我也捅,看誰捅的多。但是人家不心疼,你能夠不心疼么?因為那是你家的啊。所以我們的鄉村那些不好的干部糟蹋它,那些腐敗分子破壞它,有情可原,因為人家以后可以走,到城里住,因為人家有錢。但是你到哪里去呢?如果沒有了家,你就只好跑到城里去撿垃圾,遭受城里人的白眼。
所以朋友們,我們要建設自己的家鄉啊。我們反對別人破壞它,自己不去破壞,還要認真的去保護它,愛護它,就像關心自己的家一樣。
那么我們究竟要把我們的家鄉建設成什么樣子呢?
我們要把我們的家鄉建成一個幸福的家庭,就像一個家一樣。你想,你愿意你的家是什么樣子的呢?首先不管貧富,都要團結和睦;不管是否有好的生活,都要有志氣;我們每天要有歌聲和歡樂;不要有不平等,不要有家庭暴力,不要有妻離子散。
這就是我們的家,也是我們的村莊,我們的新鄉村就應該是這樣。
我們要讓農民朋友樹立信心,增強斗志,依靠農民自己的力量,解決村里的問題。我們不要再等再靠了,要放棄依賴思想。我們要團結起來,一起克服困難,我們要關心我們村子中每一個有困難的人,無論是殘疾人,還是被打的婦女,還是沒有勞動力的困難戶。
這個村莊的最大信念就是“我為人人,人人為我。”
我們的口號就是:改變自己,做家鄉主人;團結起來,建設新鄉村。
我們要有老年人協會,為老年人服務。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我們要有婦女協會,為婦女服務。讓那些總是在家里不能出門的婦女出來讀書,出來唱歌跳舞;讓那些打老婆的丈夫不敢走出家門。
我們要有我們的文藝演出隊,為我們的家鄉唱歌跳舞。我們要讓我們的大年有年的味道;我們要在各個節日都有歌聲,我們要為那些好人好事唱歌。我們也要像城市里一樣,每天只要有空,大家就來唱歌跳舞。
我們要有經濟合作社,大家團結起來發展經濟,共同致富奔小康。
我們要有禁賭協會,讓麻將遠離我們。
我們要有村民調解委員會,讓各個家庭沖突變得更少。
我們要有學習協會,人人都要學習,人人都要讀書。
我們要有體育協會,我們要有道德協會——
總之,一切能夠給我們帶來快樂的都應該有。
這就是我們的家鄉,一個新鄉村。
我們的口號就是:改變自己,做家鄉主人;團結起來,建設新鄉村。
總評:
在這篇文章里,指導思想,問題提出,診斷分析藥方,口號行動綱領都有,我們有志于從事鄉村建設的人,只要拿去執行落實就行了。我希望全國熱愛毛澤東思想的同志,向劉老石學習。他沒有說做毛主席的學生,但他做得比我們任何人都好,都更有意義。
我作為毛主席的學生,向劉老石表示深深的敬意,劉老石的鄉建為農民服務的精神永垂不朽?劉老石為之獻身的支農為農民服務,為人民服務的事業,將會成為歷史的洪流,成為歷史前進,民族復興的突破口!
老子說死而不亡者壽,劉老石永遠活在農民的心中!
http://blog.sina.com.cn/guohunmaozedong
http://louguanlundao.com/
農民 陳永利
2011年4月10日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