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前的今天,1925年11月18日,中國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第一個核動力裝置的主要設計者、我國核動力事業的開拓者和奠基人、大亞灣核電站總指揮、秦山二期核電站首任董事長、被毛主席稱為“農民運動大王”的彭湃烈士之子——彭士祿院士,出生在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
3歲時,母親蔡素屏不幸被捕,英勇就義。
4歲時,父親彭湃又在上海被捕,伴隨著慷慨激昂的《國際歌》,中國革命史上又多了一位烈士……
從此,為躲避國民黨的“斬草除根”,年幼的彭士祿一直過著流浪漂泊的生活,姓的是百家姓,穿的是百家衣,吃的是百家飯。
彭士祿還曾兩次被捕,險些喪命在國民黨的監獄中。
后來,在黨組織的安排下,彭士祿一直在香港、澳門學習和生活。
1940年,在重慶八路軍辦事處,彭士祿第一次見到了周恩來。周恩來勉勵彭士祿說,你要繼承你爸爸的遺志,好好學習,努力工作。隨后,彭士祿終于抵達了朝思暮想的革命圣地——延安,進入了“澤東青年干部學校”學習,還參加了兒童劇團的工作。
來到延安的彭士祿,積極追求進步,他在陜北中央醫院當護士,什么臟活累活都搶著干,還被評為了模范護士。
1945年,彭士祿到“延大”自然科學院大學部學習,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新中國成立后,組織安排彭士祿到大連工學院學習。
1951年7月,彭士祿以優異的成績獲得留蘇名額,前往蘇聯的喀山化工學院化機系學習。
在蘇聯期間,彭士祿深感自己的責任重大,立志要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建設新中國。他和廣大留學生們一起,不分白天黑夜的學習,沒有一天是在晚上12點以前睡覺的。
1956年,到蘇聯訪問的陳賡問彭士祿:“中央已決定選一批留學生改行學原子能核動力專業,你愿意改行嗎?”
彭士祿不假思索地說:“只要祖國需要,我當然愿意。”
就這樣,本來打算回國的彭士祿又改學了核動力專業,在這一個領域,他一干就是一輩子。
1958年6月,聶榮臻同志親自起草了的絕密報告—— 《關于開展研制導彈原子潛艇的報告》獲得毛主席的批準。這個報告,雖然只有短短500字,但卻是決定命運的文件。
很快,核工業部原子能研究所秘密地開展了中國核潛艇的科研和設計工作。
當年,中國的工業基礎非常薄弱,科研工作更是剛剛起步,中國自然首先把目光轉向了社會主義老大哥蘇聯,希望能獲得他們在核潛艇技術上的援助。
但蘇聯方面卻認為,核潛艇技術太復雜,中國搞不了,花錢太多。赫魯曉夫更是傲慢地提出了建立聯合艦隊、設立長波電臺、一起建設供蘇聯潛艇停靠的基地的主張。
毛主席堅決斥責了赫魯曉夫的這一侵犯中國主權的無理要求,他憤怒地站起來說:“過去英國和其他外國人占領我國多年,我們再也不會讓任何人為了自己的目的使用我國領土!”
在核潛艇問題上,毛主席說出了那句豪情萬丈而又斬釘截鐵的名言:“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從此,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誓言,指引著中國人民和中國的科研人員不懈奮斗,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艱難險阻。
1962年2月,學成歸來的彭士祿,開始主持潛艇核動力裝置的論證和主要設備的前期開發。從此,他隱姓埋名30年,默默地給人民的安全和祖國的事業奉獻了大好青春。
對于剛剛成立沒多少年的新中國來說,研制核潛艇的工作是異常艱難的:沒有外來援助,沒有圖紙資料,沒有權威專家,沒有人見過核潛艇。
但就是憑借從報紙上翻拍的兩張模糊不清的外國核潛艇照片和一個從美國商店買回來的兒童核潛艇模型玩具,中國的脊梁們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自學、自教、自摸、自試、自造,硬是用了短短不到10年的時間,就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當年,彭士祿帶領的隊伍中,絕大多數人只懂俄語不會英語,而外文資料又大多為英文,于是他們就組織英語攻關,從早晨5點多鐘起床就背英語單詞,晚上背完后才能入睡。
那個時候,他們啃著窩窩頭搞科研,有的時候,甚至連窩窩頭都吃不上,他們就挖野菜和白菜根吃。
那個時候,研究人員每人每月的辦公費5元錢,這還包括了出差費、辦公用品費。
那個年代,中國沒有電腦,大家就拉計算尺、打算盤,夜以繼日地推導出公式,幾十萬個數據就是靠人工計算出來的。
三年困難時期,新中國無力同時支撐原子彈和核潛艇的雙重研究,毛主席慎重權衡,決定先集中力量搞原子彈,同時保留了50多人的核動力研究室,繼續從事核潛艇的理論研究和實驗。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了!
1965年,核潛艇項目正式啟動,“一聲令下,打起背包就走”。彭士祿告別妻子兒女,只身入川,在大山深處,參與籌建中國第一座潛艇核動力裝置陸上模式堆試驗基地。
在試驗基地,彭士祿吃住都在陰暗潮濕、毒蛇蚊蟲肆虐的工地上,雖然生活非常艱苦,但科研人員只用了短短100天,就將核動力裝置陸上模擬堆和裝配潛艇的藍圖設計了出來。
毛主席非常關心中國的核潛艇建設,他曾專門簽發“718”指令,使得參加核動力裝置工程項目的科技人員、工人和解放軍都能排除干擾,日夜奮戰。周總理也曾用自己的專機,送彭士祿一行回基地。
1970年8月30日,在西南大山深處的“909”基地,中國用自己的力量制造的核潛艇陸上模式堆順利達到滿功率,發出了中國第一度核電!
這意味著,新中國成為了世界上第五個擁有自主核動力技術的國家,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的試航指日可待了。
而作為總設計師的彭士祿,卻來不及慶賀,直接悶頭大睡去了,因為,他已經連續五天五夜沒合眼了。
幾十年如一日,彭士祿辦公室的燈,總是最后一個熄滅的。
彭士祿曾開玩笑地說,他一生當中有“三個夫人”:第一個夫人是核動力實驗,第二個夫人是煙酒茶,第三個夫人才是真正的夫人。
1970年12月26日,我國研制的第一代核潛艇建成下水,1974年,我國自己研制的國之重器核潛艇正式交付海軍使用,中國的核威懾和核反擊力量有了最重要的平臺!
就在核潛艇進行最后調試工作時,彭士祿被醫生診斷為急性胃穿孔,他的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而更令人震驚的是,醫生在手術時發現,彭士祿的胃上竟有已經穿孔自愈的疤痕。
我們很難想象,當年的彭士祿是忍受著多么劇烈的疼痛在堅持工作!
而他卻說,我喜歡這個工作,就是死了也是值得的!
大國重器,以命鑄之!
他與他的那個時代的脊梁們一起,托著整個民族走向了興旺發達。
最后,小兵想起了在網上流傳非常廣的一句話:在毛主席時代,他們這一代的中國人吃完了五代人的苦,這一代人做了五代人的事,這一代人打完了五代人的仗,這一代人建立了五代人的功!
潸然淚下!
情不能已!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