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員在白公館大屠殺前集體向黨提出“獄中八條”建議
《紅巖》作者羅廣斌的悲劇人生 | |
[田嘉力] 于 2005-05-30 12:35:18上貼 |
《紅巖》作者羅廣斌的悲劇人生 曾經影響過幾代人成長、在讀者中享有盛譽的長篇小說《紅巖》,是由好幾位作者集體創作而成的。羅廣斌是作者之一,也是署名排在最前面的作者。 羅廣斌,1924年生于四川忠縣,40年代參加地下工作并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前夕他被捕關在白公館秘密監獄。1949年11月27日在敵人大屠殺時從白公館越獄脫險。新中國建立后曾任“烈士資格審查委員會”委員、共青團重慶市委常委兼統戰部長、長壽湖漁場場長及市文聯專業創作員。1967年2月5日,紅衛兵闖入其家將其綁架,5天后羅廣斌在關押地墜樓而亡,時年42歲。 與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老舍、傅雷等作家不同的是,羅廣斌的悲劇是個特殊的案例,他既是極左思潮的參與者也是受害者。作為重慶文革初期的風云人物,在群眾組織因意見分歧而形成對立的兩派時,他參與了激烈的派性斗爭,也是派性斗爭的犧牲品。羅廣斌死亡至今已有38年了。 因長篇小說《紅巖》在全國的巨大影響,羅廣斌作為作者之一,又是大屠殺幸存者,自然而然也成為青年們崇拜的英雄。但是那時他的日子并不好過,出版小說《紅巖》后他的名氣雖然已如日中天,但政治生活卻依然遭到諸多限制——1963年團中央提議推選他為訪日代表,被重慶市某些人以“歷史問題有個別疑點”為由否決;第二年共青團召開九大準備安排他為團中央委員候選人,也因同樣理由被否決。在階級斗爭“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的年代,羅廣斌當年在大屠殺之夜從獄中脫險的經歷,正好構成了讓人不放心的歷史疑點。因此羅廣斌在文革之前心情是壓抑的。當以“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為口號的文化大革命發動起來之時,他立即被那種“造反精神”所鼓動,所感召。他成為重慶最早的造反派之一。這也是他的悲劇人生的開始。 《重慶晚報》載文介紹說:文革伊始羅廣斌等作家就向全市發表公開信成立戰斗小組,參與造反奪取了市文聯領導權,在市級機關團體干部中最早造反。“1966年8月底,市文聯職工郭青等發起成立造反派組織‘紅衛兵戰斗小組’,當時羅立刻表示堅決支持并說:怕什么,最多是坐監牢,掉腦袋,全家打成反革命!”摒棄文革的極左思潮,我們從羅廣斌這席話中似乎又依稀看到了當年參加地下斗爭時那個熱血青年的風采。只可惜,這次的獻身決心從開始就走錯了路,這是令我們為之無限惋惜的地方。 文革中上海造反派“一月奪權”被中央肯定,各地紛紛聞風而動。重慶造反派內部在奪權問題上產生嚴重分歧。因此埋下了仇恨的種子。1967年1月31日,矛盾終于一觸即發:支持奪權的北航紅旗駐渝紅衛兵率先拋出了批判羅廣斌的文章《羅廣斌很像革命造反派內部的定時炸彈》、《我們為什么要揪羅廣斌》,攻擊他的帽子一頂接一頂:“周揚黑線上的人物”、“與黑幫分子沙汀、馬識途等關系十分密切”,“重慶文藝界最大的鐵桿保皇分子”,“山城頭號政治大扒手”…… 在群眾組織兩派公開決裂時,羅廣斌在選擇站到其中一方的同時,也深深陷入派性斗爭。1967年2月2日,重慶紅衛兵革命造反司令部發令抓捕羅;2月5日,建工學院紅衛兵將羅從家中綁架并抄家;2月8日,奪權方的重慶市革聯會宣告成立;2月11日,宣布市文聯等反奪權組織為“反革命組織”、“保羅(廣斌)組織”,勒令解散…… 1967年2月10日就傳出羅廣斌在關押地墜樓自殺的消息。當年看守羅廣斌的人說,羅廣斌實在是不堪忍受連續幾十小時的精神折磨而跳窗而死。羅當時被關押于大坪馬家堡后勤工程學院,審訊者要他必須認真交代1949年‘11·27’如何被特務放出監獄。從5日被綁架到9日深夜,連續幾十個小時不間斷輪番逼供,羅一支接一支吸煙,還將清涼油涂在煙上,神態異常疲憊痛苦不安。這樣徹夜不眠到了10日早上,羅端著洗臉盆被押到3樓廁所打水洗臉,趁人不備他爬上窗臺,高呼“毛主席萬歲!”后跳下,墜地后撞在臺階石梯上,當場死亡。 關于羅廣斌的死因,究竟是自殺還是他殺?是畏罪自殺還是以死抗爭?是謀殺還是逃走時不慎墜樓?……文革中這幾種說法曾被造反派對立兩方炒得沸沸揚揚。最后卻被江青一錘定音說:羅廣斌是“叛徒”、“反革命”。那個瘋狂的女人在會上表態說:“羅廣斌是羅廣文的弟弟,有人替他翻案,我們根本不理他。華鎣山游擊隊,根本糟得很,叛徒太多了。” —— 一時間“華鎣山游擊隊叛徒很多”、“川東地下黨叛徒很多”的傳言廣泛傳播。這說明迫害羅廣斌并不是斗爭的終結,而是又一場政治迫害的開端。更多的人命運在一個女人的一番信口開河之后,徹底發生了改變。羅廣斌的命運確實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回顧往事,我們似乎可以觸摸到那個荒唐年代的氣息。直到1978年秋天,羅廣斌骨灰安放儀式在重慶隆重舉行,至此冤案才得以昭雪。 羅廣斌的死,到底應該定性為“犧牲”還是“自殺”,非本文所能夠勝任的事。羅廣斌是一個有缺點有過失的革命者。借用魯迅的話說:有缺點的戰士畢竟是戰士,完美的蒼蠅不過是蒼蠅而已。特別在現在某些人動不動就講“犧牲”的時候,更應該讓他們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犧牲。人們看到,凡是開口閉口“改革”,開口閉口說要“犧牲”和“付出代價”的人,他們自己自始至終沒有付出過代價,也沒有做出過犧牲。不管是主流經濟學家、鼓吹國企改革最力的人,還是國有企業的廠長經理們、執行改革最堅決的人,他們從來沒有付出過代價,也從來沒有做出過犧牲。他們所說的代價和犧牲,都是給別人準備的。而他們自己,只需要大把的撈進銀子就行了,同時撈進的還有私家車、兩套住宅房,以及別墅之類。還有呢,就是“改革家”的桂冠和“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的美名。至于下崗失業、看不起病、子女上不起大學、窮愁潦倒之類“犧牲”,都由那些被他們所瞧不起的“低素質”的年齡偏大的職工們給包攬完了。—— 他們的境界根本不能與羅廣斌同日而語。單憑羅廣斌當年放棄家庭的優越物質享受,甘愿過清貧的日子,甘愿冒殺頭的危險這一點,就足以反襯出如今口口聲聲要“改革”和“犧牲”的那幫人齷齪的靈魂。 1949年11月27日,國民黨特務在重慶秘密監獄渣滓洞、白公館制造了駭人聽聞的“11.27”大屠殺。羅廣斌在那場屠殺中幸免于難。在1949年12月25日,也就是重慶解放第25天,羅廣斌同志向黨組織交上了長達幾萬字的《重慶黨組織破壞經過和獄中情形的報告》。“獄中意見”是《報告》中的第七部分,共八條,因此稱為“獄中八條”。 這是獄中革命者預見到國民黨政權在潰敗前夕很可能實行瘋狂的大屠殺,他們有話對黨講。“獄中八條”就是披瀝赤誠的訴說,是集體意志和智慧的結晶。他們商定,如果有人能夠活著出去,一定要把獄中同志集體討論的意見向黨匯報。而羅廣斌就光榮地完成了這個任務。他傳遞出來的“獄中八條”主要內容如下: 一、防止領導成員的腐化。 二、加強黨內教育和實際斗爭的鍛煉。 三、不要理想主義,對上級也不要迷信。 四、注意路線問題,不要從右跳到“左”。 五、切勿輕視敵人。 六、重視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的經濟、戀愛和生活作風問題。 七、嚴格進行整黨整風。 八、懲辦叛徒特務。 事隔50多年重溫這“獄中八條”,仿佛就是針對今天的現實而寫的。白色恐怖時期,考驗革命者的是生死關、毒刑拷打關、威逼利誘關。和平年代、市場經濟時期,考驗共產黨員的是名利關、權力關、情色關。意志薄弱者過不了這些關,在生死考驗面前叛徒要顯露原形,身處花花世界腐敗分子要打敗仗。 這就是我佩服羅廣斌、懷念羅廣斌及其戰友的理由。我認為,羅廣斌和他的同齡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不應該忘記的。 | |
![]() | |
***************************************** |
回復關系: ![]()
|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wyzx2004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