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共地下黨莊世平傳奇
紀碩鳴
日前去世的香港銀行家莊世平是港英殖民時期中共在香港的“地下黨”領導人,他一生理想是為國家民族奮斗,雖創辦銀行百億產業,股份卻全部捐出,不為家屬謀官謀利,兒子只是香港一個運輸司機。
莊世平去世了。這位香港著名的銀行家,享年九十七歲。他鮮為人知的傳奇是在港英殖民時期,他是中共“地下黨”的領導人;在回歸前后,仍發揮巨大的影響力,但他卻拒絕當前中共官場權錢交易的誘惑,絕不為己謀私,也不為家屬謀一官半職。他的一個兒子當運輸司機,在香港開巴士。他一生所關注的,只是讓中國人在國際上站起來,以及如何使中共在時代的變幻中加速改革。
六月二日二時二十九分,前全國政協常委、南洋商業銀行名譽董事長、被稱為香港金融大亨的莊世平因心律衰竭在香港去世。雖然這位十六歲就追隨共產黨,在中國共產黨打天下與治天下時都立下汗馬功勞的共產黨人,去世后并沒有被冠以“優秀的中國共產黨員”的帽子,也沒有“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的名號,但他的一些當年下屬及同志都不會忘記,他一生清廉,高風亮節,曾將上百億計在他名下的由他創辦的銀行股權捐給當局。他走了,沒有給家屬留下房子、車子、銀子,卻留下了以一生誠實寬容、正直正義鑄就的“鏡子”,照亮了一個共產黨員的理想。
莊世平去世后,中央人民政府駐港聯絡辦主任高祀仁、副主任王鳳超當日就前往莊世平家中看望親屬,并向他們轉達了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國務委員唐家璇、全國政協副主席廖暉、劉延東的慰問。香港特首曾蔭權也看望了莊世平的家屬并表示,莊世平早年從事金融工作,對香港銀行界建樹良多;并且非常熱心公益,不但致力促進香港的繁榮安定,在國家的經濟改革開放過程中,也作出重大貢獻。
一九四九年,莊世平創辦的香港南洋商業銀行成立并開張,在香港掛起了第一面五星紅旗。次年,莊世平籌辦的南通銀行在澳門成立并開張。此后,他先后擔任中國銀行總管理處香港金融工作團領導成員、總管理處駐港管理處副主任、香港中國航空公司注冊人以及多家中資銀行領導成員、中國銀行常務董事、中國國際金融學會理事等職務。
莊世平在港英時期是香港的中共“地下黨”主要領導。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時,毛澤東、周恩來親筆委任他接受國民黨在香港的金融產業,他接下了現在位于香港中環的舊中國銀行大廈。時任廣東省人民政府主席的葉劍英更曾委托莊世平,將廣東收兌的五億港元和一批美元秘密運到香港“生息”,為新中國建設發揮了特殊作用。曾經在莊世平身邊工作過的雷平告訴亞洲周刊,早年莊世平進北京,都是住在周恩來總理的家中,他是毛澤東、周恩來這一輩的共產黨員,曾為共產黨海外工作作出巨大貢獻。
莊世平是南洋商業銀行創辦人,又剛從全國政協常委的高位退下,讓人以為他必然腰纏萬貫、生活奢華,然而,一生與巨賈高官打交道的莊世平,沒有產業,沒有企業,一直到他離世時,都還居住于香港中銀提供的宿舍。在香港有一輛車是很平常的事,但莊世平沒有自己的車,他用車也是中銀派的。莊世平的兒子到退休前也不過是以租車送貨、開巴士維生的普通香港人。
莊世平有四個兒子和兩個女兒,直至他臨終,沒有一個子女在政界和商界,連當一個小老板、做點小生意的都沒有。依莊世平的背景和為國家的付出,他要為子女謀一官半職,要從自己創辦的銀行劃出一些資金給子女做生意一點都不難,他沒有這樣做,還把他創辦的幾家銀行的股權都捐給了國家。莊世平沒有講原因,外人也不知道他捐出的款項究竟是多少,有人說起碼有上百億,但直至他離開人世,家人和親屬都不知到底價值是多少。在國家和民族事業上,莊世平是有崇高境界和理想的,但在金錢面前,他又是很不屑一顧的。
九十高齡仍給太太喂飯
莊太太晚年得了老年癡呆癥,只有莊世平喂她飯才吃。那時莊世平已九十多歲,但不管有多少應酬,他都要趕回家喂太太吃飯。太太沒有醫療保健,香港住院費昂貴,就送到深圳住院,太太最后在深圳過世,他從來不吭一聲。富商李嘉誠是莊世平的好朋友,他多次對莊世平說,有什么事需要幫忙的就告訴他。但莊世平從來不為自己個人的事去找人幫助。
莊世平關心的是民族大業和國家的興盛。零四年,莊世平做心臟搭橋手術,昔日部屬雷平去跑馬地養和醫院看望他,莊世平看上去精神很好,見到雷平揮手說:“外面有什么消息快告訴我?”每次雷平從北京、上海回到香港,都要第一時間告訴他內地的一些新聞。莊世平還對雷平說,中國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和諧社會”經過了漫長的路,現在終于走出了一條光明之路。
在與雷平多次交談中莊世平夸獎說:“我們的胡總書記不錯呀,總算遇到這么一個能干的領導”。莊世平會從有四十多個非洲國家的領導參加的中非會議談起,講胡錦濤亞洲四國訪問,講東協會議,講胡錦濤的對臺關系、中美關系等,總會贊不絕口。有一次學舞蹈的雷平對莊世平說,胡錦濤走路的樣,看上去就很謹慎、很穩重,莊世平笑著連說了三個:“對,對,對。”莊世平接著說,有些外國記者曾經不解地問他,為什么網上的網民都叫胡錦濤為“胡哥”,莊世平回答說,中國人稱“哥們”,就是指自己人。
莊世平曾表露,十六歲追隨共產黨,并不為官為利,是因為小時候就覺得中國人太受氣,洋人看不起中國人,“我們的使命就是帶領中國人在國際舞臺上強盛,有地位、有尊嚴,這個目的達到了,我都不舍得死了,但是我也死而無憾了”。這就是莊世平跨越兩個世紀的人生目標。在中國現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中國官場盛行有權不用、過期作廢,不少貪官因此掉入貪瀆泥坑,但他卻依然一身正氣,正是因為他有生命宗旨的支撐,考慮的是國家和民族的利益。
香港中銀改革,要合并南洋商業銀行,莊世平到北京找朱镕基,說南洋商業銀行是在香港注冊,在國內開分行,中國銀行是在內地注冊,在香港開分行,合到一起,“銀行公會我們就少了一票”,為什么要這樣做呢?講得很有道理,朱镕基接納了莊的意見,雖然已下了文,但還是馬上改正。
十多年前,香港金融界知名人士劉夢熊問莊世平:“你這輩子有哪件事令你難忘。”莊世平回答說:“五十年代初,我在銀行做經理時,協助國家購回一幅有書圣王羲之十七個真跡的墨寶,這件事我感到最開心!”劉夢熊對亞洲周刊表示:“不管大事小事,莊世平來者不拒,有求必應,他才是香港的‘黃大仙’。”
作家夏萍曾追隨莊世平,也深有感觸,說莊世平幫人細致入微,是想把知道的一切都告訴你。夏萍最初寫《李嘉誠傳》,“他從頭到尾一直很關注,給出很多意見”。夏萍寫了三年,后來生病住院,莊還去醫院看她。在莊世平指導下,夏萍創辦了《領袖》雜志。莊做過記者,很有興趣給予指導,他特別強調社會責任,給夏萍很多的啟發。
莊世平也受到業界和社會的尊重。雷平回憶說,那一年和莊世平出席國際金融研討會,有人介紹,今天來的金融大亨中有一位香港老頭,他身無分文,住的還是宿舍,讓國際金融界都曉得這位傳奇人物。會議結束后,雷平扶著莊世平走出會場,在走道上,所有的與會者一字排開,讓莊世平先離開,表示對他的敬意。
莊世平曾經對雷平講過:“資本的力量很強大,但如果沒有了國家和民族,你再有錢也就是買辦。”■
莊世平小檔案
廣東潮汕普寧人,第二至六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七屆全國政協常委。一九一一年生于普寧縣。一九三四年畢業于北京中國大學經濟系。一九三五年旅居泰國,先后任新民學校校長、《中原日報》記者。一九四二年后經商,曾任曼谷安達公司經理。一九四七年到香港籌辦南洋商業銀行和澳門南通銀行。一九五零年后任南洋商業銀行董事長、中國銀行總行常務董事、汕頭特區顧問委員會主任、全國僑聯第三、四屆副主席。■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