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從權威人士處獲悉,繼10月中旬工信部啟動稀土違法違規核查整頓工作后,國家相關部門正在醞釀針對稀土行業采取更加嚴格的管理政策,下一步對稀土黑色產業鏈條的打擊力度將繼續增強。
這位權威人士稱,一方面,工信部聯合多部委對稀土黑色產業鏈的打擊和監管督查將形成“常態化”;另一方面,對違規違法生產的相關企業和主管部門處罰力度將升級,有望實行主管區域領導問責制度,避免非法企業死灰復燃。
2011年我國石油消費量達到4.6億噸,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目前,我國人均石油消費量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0%,石油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僅為18%,低于世界平均水平(33%),預計未來我國石油消費仍將持續穩定增長,處于上升通道。石油海上運輸安全風險加大,跨境油氣管道安全運行問題不容忽視。國際能源市場價格波動增加了保障國內能源供應難度,能源安全形勢嚴峻。
中國汽車市場不僅對國外整車制造商有巨大吸引力,對于跨國汽車零部件公司來說,更是一個淘金熱土。上周,又一家跨國零部件巨頭在中國成立合資公司,并且無意外地采取了絕對控股的方式。在外資零部件企業的沖擊之下,中國本土零部件企業向上突圍的“玻璃天花板”愈加明顯。
商務部的2010年統計顯示,在汽車電噴系統、發動機管理系統、ABS、微電機、安全氣囊等零部件產量中,外資企業所占比例分別為100%、100%、91%、97%和69%。
全球醫療器械巨頭之一美敦力公司16日宣布完成對康輝控股(中國)公司的并購。根據協議,美敦力向這家在紐約證交所上市的企業支付約8.16億美元的現金。此次被收購的康輝公司總部位于江蘇常州,其產品覆蓋較為全面的骨科治療領域,包含創傷、脊柱、人工關節置換等。
目前,在國內高端、大型醫療器械市場,外資企業占據80%以上。業內人士指出,面對國外醫藥巨頭的覬覦,國內企業應該抓住深化醫改、擴大醫保的發展機遇,加大研發投入,提升自主技術創新力,從而贏得市場份額。
國際能源署(IEA)12日發布的《世界能源展望》年度報告預計,由于頁巖油開發加快,到2020年美國將超沙特阿拉伯成為世界最大產油國,這一變化將改變世界能源供應格局。“最遲2020年、最快2013年底,美國石油和汽油的生產量就將超過沙特阿拉伯和俄羅斯,美國將成為世界領先的能源生產商;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石油開采量的激增,將使得北美地區成為‘新中東’”。花旗發布的報告中這樣預測。
分析人士表示,這不僅將改變全球能源供應版圖,而且將改變地緣政治格局。美國劍橋能源研究協會主席丹尼爾·耶金指出,過去幾十年,中東處于世界能源版圖的中心,現在這種情況正在發生改變。伴隨著美國頁巖氣、加拿大油砂和巴西深海石油的開采,一條新的能源軸線已在西半球悄然崛起,并可能在未來幾十年改變全球能源分布版圖。屆時,目前世界最大的能源進口國美國的能源進口依存度將大幅下降。這意味著世界上其余地方,主要是亞洲,將更加依賴于中東來滿足其不斷增長的石油需求。
2020年美國將超沙特阿拉伯成為世界最大產油國,這意味著世界上其余地方主要是亞洲,將更加依賴于中東來滿足其不斷增長的石油需求。
日前,中儲糧油脂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學聰在出席“第七屆油脂油料大會”上表示,目前,我國油脂油料需求對外依存度已高達70%以上。當前油脂油料產業形勢較為嚴峻,具體表現在三方面:一是供應量增長乏力,二是需求不斷擴大,三是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
他表示,伴隨國內需求不斷地增長,對外依存度也有所增加,油脂油料對外依存度已高達70%以上。具體來看,2006年進口量占國內總需求量的62%,2007-2008年是69%,截至目前,已高達70%以上,而在2011-2012年甚至達到78%。
近日,國土資源部表示,由中央地質勘查基金投資實施的內蒙古中部大營地區鈾礦勘查取得重大突破,發現國內最大世界級可地浸砂巖型鈾礦床。連同此前的勘查成果,該地區累計控制鈾資源量已經躋身世界級大礦行列。
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鈾的進口量增加了兩倍以上。“2011年我國鈾資源進口量約15000噸,自產量僅為1000噸左右,對外鈾資源依賴程度遠超90%。”不過,苑志斌也表示,目前而言這一鈾礦的儲量尚難確認,能夠多大程度上幫助我國核電行業實現自給還不清楚。
進入10月下旬后,黑龍江大豆陸續收割完畢,主產區開始迎來各地的收購者。在這些收購商中,除了中國本土企業以外,也有不少外資企業。
黑龍江黑河地區一大豆協會負責人黃林(化名)最近陸續接待了幾批大豆收購商。“他們直接問協會能提供多少噸大豆,有多少收多少,而且每斤價格高出市場價2分。”
黃林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目前黑河地區的大豆價格不穩,一般每斤在2.4元左右,但這些收購商的價格始終高于當地的市場價,這些糧販大都是在幫國際知名的糧油商益海嘉里收購,所以價格上有優勢。“你別小看這兩分錢,農民可是很在乎,一袋差兩三塊錢,上百袋就可以多賺兩三百。”
在工業生產鏈條中,涵蓋機械配件、金屬加工、鈑金零部件等環節的上游產業鏈無疑是個競爭慘烈的領域,而鮮為人所知的是,在這個全球參與者以數千計的細分市場則隱藏著一批“滋潤”度日的另類家族。這群被外界喻為“隱形冠軍”的細分企業普遍規模較小,但這并不影響其成為眾多國際石油公司、品牌汽車廠商以及工程機械巨頭無可替代的關鍵產品、配件供應商。
中國市場的巨大缺口讓此前早已撬開中國大門的老牌歐洲企業再次嗅到了商機。事實上,除metabo以外,包括通快集團、埃馬克、INDEX、GF等在內的歐洲企業也都已設定了明確的“中國路線圖”。
據航空部門負責人介紹,北京將撥款1000億元人民幣用于航空發動機的研發。據知情人士透露,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正在努力爭取這一撥款。中航工業有員工40余萬,擁有200余家分支機構和20家上市公司。目前,該公司已經自籌100億元資金投入到三年期的研發中。
中航工業下屬的西安航空動力股份有限公司高管趙玉興(音)透露,北京高層正在就撥款一事進行討論。“我只知道我們的公司也是這一戰略規劃的一部分,該規劃旨在大力發展航空發動機工業。”
一直以來,中國的軍工遭遇外國封鎖,美國和歐洲向中國禁售軍事裝備。而且,國外的發動機制造商也不想將技術賣給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