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安徽日報報道,為發揮中醫藥防治流行性疾病的優勢作用,積極防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安徽省中醫藥管理局決定成立省中醫藥防控人感染H7N9禽流感工作領導小組和專家組。專家組由省內20名中醫專家組成,他們將根據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性質、態勢等變化,提出中醫藥防治策略和措施建議,負責中醫藥防治技術的指導和人員培訓,并承擔各定點醫療機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的中醫藥會診與治療任務。
另據中國中醫藥報道,上海一例H7N9禽流感患病兒童在接受以中醫藥為主治療后目前已經治愈。此外上海,江蘇,浙江,福建,甘肅等省市均出臺了H7N9禽流感病毒中醫藥防治方案。(據中國中醫藥報,安徽日報等)
對于日本在其南鳥島周邊發現大量稀土一事,4月8日,中國稀土學會專家組副組長徐廣堯對《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這件事情炒作的成分居多,意在打壓中國稀土產業。據《中國企業報》記者經過了解,此事在去年就曾有媒體報道過,屬于舊聞新炒,只是沒有再提技術難題。
對此,學者林伯強向記者表示,日本的訴求主要不希望中國稀土進行整合,擔心中國稀土的話語權將會增強。同時,日本希望中國放開配額限制,繼續出口稀土資源,但事實卻是國際市場需求得到了滿足,中國目前出口配額根本用不完。
日本稀土儲備龐大,90%供應依賴中國,其中有達三成系從中國走私。中國為應對稀土資源劇減狀況,近年加快了國內稀土產業整合。2013年3月30日贛州稀土集團正式掛牌,標志著南方稀土龍頭的形成,中國南方稀土整合取得重大進展。至此,其與北方稀土龍頭包鋼稀土形成了南北雙雄的格局,對進一步推進建設全國性大型稀土企業的戰略目標有實質性推動作用。 (據中國企業報 北京商報等)
國際在線4月5日報道,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大學腫瘤研究院副教授亞伍茲·迪茲達爾近日表示,實驗發現吃轉基因飼料的老鼠身上長腫瘤。
迪茲達爾教授日前在一個名為“癌癥與營養”的研討會上稱,針對轉基因飼料對動物的影響已經進行了多項實驗,實驗對確認轉基因飼料的危害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迪茲達爾說,食用轉基因飼料的老鼠身上出現多種腫瘤。迪茲達爾呼吁必須對轉基因產品進行檢測。
目前,土耳其僅在動物飼料中使用轉基因產品。
又據《每日新聞》2012年8月報道,土耳其食品飲料聯合會(TGDF)宣布,已經向土國食品農業部遞交撤銷進口29種轉基因食品申請。土食品農業部負責人表示,不會允許進口轉基因食品,土國僅進口少量轉基因動物飼料。TGDF表示,采取必要措施消除轉基因食品帶來的問題。另外,土國著名食品果仁蜜餞企業負責人桂奧盧(Gulluoglu)也因要求進口轉基因食品而辭去TGDF副會長職務。(據國際在線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
昨日無錫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據《破產法》裁定,對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實施破產重整。據北京時間3月20日晚間消息,尚德電力周三暫停交易,尚德電力昨日美股盤前一度暴跌40%,至0.35美元,股價在2008年到過90美元的峰值。截至今年3月份,尚德電力公司的負債總額已達到35.82億美元,資產負債率已高達81%。
曾被譽為“全球最大的光伏制造商” 尚德電力的破產,其折射出光伏產業的寒冬。關于背后的原因,經濟學者郎咸平在其《光伏產業“大躍進”使我國損失慘重》一文曾指出我國在沒有國家規劃的情況下,一哄而上把太陽能,風能作為城市的支柱產業,花費大量的財力人力物力,結果導致嚴重的產能過剩。這明顯反應國家對新能源產業沒有統一的規劃,而實行了自由放任的市場經濟;另外,郎咸平指出國內投資多晶硅項目的企業,有八九成不掌握技術。國內只能大量進口原材料和高污染的硅廢料,而在晶硅的生產過程中產生了劇毒四氯化硅,這種高污染恐將貽害后代子孫。(據新華社等)
今年兩會上,來自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移動奚國華董事長有關“大力推進國家信息化戰略”的提案引起了廣泛關注。對此,三位新華信息化專家對此發表了看法。
現在我國在信息技術方面,高精尖的技術必須從外國購買,硬件軟件都不是我們自有的技術,互聯網基礎設施的五大核心技術領域被國外壟斷。讓人不禁要問,這些我們在使用的“基礎設施”安全嗎?是否留有侵權的后門?下一步,即將到來的“物聯網”時代,如果不能掌控核心技術,將在信息化競爭中進一步落后,安全受到極大威脅。
網絡安全仍是信息化軟肋,要盡快制定網絡空間戰略;信息化先行,要信息化人才政策先行,保護信息化人才的研發熱情先行;在安全前提下,信息化研究要盡量開放,避免產生新的信息孤島。
由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挺進,是當前我國汽車工業面臨的重要課題。汽車零部件是我國汽車工業的軟肋,尤其是核心技術零部件領域。汽車電子、發動機電噴系統、渦輪增壓器、變速器電磁閥、等速傳動軸等基本上被國外先進廠家壟斷,我國汽車企業在自主發展中受到很大限制。
廣東省服裝生產仍然保持全國第一服裝生產大省的地位,但已出現負增長,今年以來整個行業都爆發庫存危機。有關調研報告指出,在國際市場低迷、經營成本不斷攀升等因素作用下,廣東服裝企業平均開工率在75%左右,有近兩成企業的開工率不足50%。中國服裝協會前不久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服裝出口數量已連續13個月負增長。1-9月,我國14328家規模以上企業銷售收入的增幅從年初的13%降至10%左右,低于近兩年來的平均水平,利潤率也從年初的6%降至5.09%。根據中國服裝協會測算,加工出口低端產品的中小企業平均利潤空間僅為3%左右,利潤的壓縮使得服裝訂單向新興經濟體轉移更加明顯。
目前部分國際糧商在東北高價收購非轉基因大豆就有受此利益驅使的因素。奇怪的是一些中國人對國產大豆缺乏興趣,甚至于有些學者違反事實,宣揚轉基因大豆產量高,品質好,其實目前的轉基因大豆只轉入了抗草甘膦基因,根本沒有高產、高品質的基因轉入。在中國,轉基因大豆總是在與非轉基因大豆魚目混珠,這是中國大豆喪失話語權、定價權的一個根源。
今年以來,內外需求疲弱使得國內經濟增速連續七個季度放緩,三季度GDP同比僅增長了7.4%,創下三年半以來的新低。而與經濟聯系緊密的物流行業日子自然不好過。柳青云認為,物流行業未來向專業化發展可能會是一個大方向,把業務做精做細,而不是一味去拼價格,以此來沖規模。
曾參與我國第一架完全自主設計研制的支線飛機的專家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這一市場處于高度壟斷狀態,特別是運用于大型客機和運輸機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市場幾乎全由羅爾斯羅伊斯、普惠、通用等歐美巨頭集團所掌握,而中國在很大程度上不得不依賴進口。
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一位高鐵工程師就親歷過一次“差距”:一次動車啟動前的例行檢查中,他發現控制系統出現故障,只亮燈不走秒,向總部報告后,反饋的解決辦法是“待命”,換句話說,“什么也不能做”。后來,他了解到,控制器被系統提供商西門子卸下來,自行拿回國內去修,“我們連看的機會都沒有”。
廣東是中國LED照明產業的第一重鎮,但是這個新興產業還沒有完全崛起就出現了產能過剩的苗頭,一方面是深圳已有四家億元級企業因資金鏈斷裂面臨倒閉,另一方面卻是大量投資仍在蜂擁而至。熱炒之下,LED產業注定將在煎熬中繼續掙扎。
現在世界上已經很難找到哪種最終產品是不包含外國人擁有知識產權的零部件的,這就使得知識產權的治外法權功能日益凸顯。隨著中國這樣的制造業國家尋求產業升級,發達國家通過知識產權控制利潤的秩序越來越多地受到挑戰,這就意味著國際專利訴訟必然越來越多。專利的“世界大戰”時代已經拉開帷幕。這樣的時代條件下,要善于在面對西方國家的“國內法外化”博弈時運用國際法準則。
未來,中國進口礦資源肯定會受價格上的控制,想要爭奪礦業界的定價權也將更加艱難。事實上,歐盟宣布獲批當日,歐洲鋼鐵工業聯盟強烈抨擊指責嘉能可存在“壟斷危險”。
在指責美國動不動以“國家信息安全”為由制造貿易保護的同時,中國的“國家信息安全”建設如何完善也被提上了日程。
日前,思科希望通過國會遏止華為、中興進軍美國市場的企圖遭到曝光,思科產品的安全漏洞及其引發的安全事故也被一并挖了出來。
據說當初南孚與摩根士丹利合資時是某位領導極力促成的,這位領導因為給南平吸引了巨額外資,政績卓著,得到了提升。后來南孚成了美國人的了,不過這是他離任之后的事情――自然不關他什么事了。不管這種說法是否屬實,總之通過出賣南孚,外國風險投資的收益翻了一倍還多,賺了個盆溢缽滿。美國吉列公司也輕而易舉地除掉了它在中國最大的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