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我在《環球時報》上發表《某新興大國的山寨史》,講述了19世紀美國費盡心機突破英國的技術壁壘,在新大陸建立起一大批“山寨”工廠,為北美工業化打下基礎的故事。其實,努力“山寨”是世界各主要國家在工業發展早期的一個普遍選擇。 1990年,芬蘭經濟史學家邁林陶斯總結了一國發展技術的8種方法,其中有4種直接與“山寨”有關,包括進口外國
本周,美國大豆出口協會中國首席代表張曉平透露,2012年中國從美國進口大豆價值達130億美元,成為美國對華出口價值最大的單項商品。事實上,作為大豆原產地的中國,超過八成的市場份額已由進口轉基因大豆占據。在這種情勢下,黑龍江絕大多數油脂加工企業已停產,而重新開工每噸虧300元。(據北京青年報)
目前除房地產在資金和資源占用上對其他行業造成擠出外,本身發展也并不均衡。此外,一些二、三線城市出現“空城”、“鬼城”,而一線城市則頻出“天價地”和“地王”現象的出現,也為房地產地域分布不均且盲目發展敲響警鐘。(據《每日經濟新聞》)
首先,不能因為一個企業規模大,市場份額高就認為是壟斷,應該從市場結構來分析。經濟學中有四種市場結構類型。第一種是壟斷,即一個產業只有一個企業,不允許其他企業進入。中國并不是只允許一家企業涉及油氣業務,別的企業不能做。第二種是寡頭壟斷,即一個行業有少數幾個公司,有操縱市場生產、供需、價格從而獲得高額利潤的能力,不允許其他主體進入。問題的關鍵是中石油中石化沒有定價權,也操縱不了市場的供給,更無法獲得高額利潤……
近幾年來,隨著中國醫藥市場的對外開放,國外企業紛紛通過并購、參股或獨資等方式擴大對中國的投資。列入我國外資500強名單的醫藥企業共有14家。其中,外方控股的醫藥企業有13家,如西安楊森外方控股52%,天津中美史克外方控股55%。
據外媒報道,美國農業部日前證實,上周中儲糧訂購了96萬噸美國玉米,因進口成本下降而且中國國內價格依舊居高不下。分析人士稱進口玉米是轉基因品種,截至記者發稿,中儲糧方面暫未做回應。(據羊城晚報)
2011年3月25日美國科學家胡伯博士致美國政府與歐盟主席的信揭露草甘膦危害與“不明生物”病原體。這封信詳細說明自己2011年1月寫信給美國農業部長提出警告的背景與原因:在患多種植物疾病的孟山都抗草甘膦轉基因大豆與轉基因玉米中新近發現普遍大量聚集38000倍電子顯微鏡下才能觀察到的“不明生物”病原體,與此同時,出現了以前無法解釋的動物(牛,豬,馬,家禽)不孕和
美國土壤學科學家頓·胡伯博士確認他發現轉基因大豆、玉米及其成分飼料喂養動物致流產死胎中不明病原體。后2011年收到中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系統一位科學家來信,發中國電子顯微鏡照片給他,證明在中國進口轉基因大豆也發現了這種不明病原體。(據陳一文新浪微博)
發展核能是中國能源供給的突圍之路嗎? 雖然日本福島核危機在全世界范圍內引發對鈾核裂變能源的反思,但中國核電的發展并沒有受到影響,其中一個重要理由是,隨著中國石油等傳統能源對外依賴度的不斷提高,核能作為一種新能源可以降低對外能源依賴度。 核能果真可以更加保障中國的能源安全度嗎?未必,因為與中國核能快速發展形成鮮明反差的是,中國鈾礦的勘探和開發遠遠滯后。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得的一份政府信息公開答復函顯示,至少在今年5月20日前,農業部尚未收到過RR2大豆安全證書的申請。信息公開申請者、北京市民楊曉陸認為,“時隔兩三周,農業部就批準了進口,涉嫌違法違規”。(據每日經濟新聞)
在這份2012年2月至7月間出具的報告中,綠色和平組織針對北京、湖北、安徽、廣東、四川、江蘇、福建和浙江市面上可能含有轉基因成分的大米、米粉、嬰兒食品、大豆、豆制品及速凍食品進行隨機取樣。檢測結果顯示,非法轉基因成分污染的檢出率達到7.9%。(據21世紀經濟報道)
從手機到服務器,從辦公軟件到操作系統,從搜索引擎到無線通信技術,美國“八大金剛”幾乎滲透到了中國網絡的每一個環節;政府、海關、郵政、金融、鐵路、民航、醫療、軍警,每一個部門幾乎都有美國科技巨頭的影子,中國應對此有憂患意識。
制約中國的糧食安全問題的主要原因不是技術問題,而是農民種地積極性問題和耕地質量下降問題。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大力恢復耕地質量,這是比推廣轉基因作物更為緊迫的任務。
呼吁全國媒體向《重慶青年報》學習,憤起揭露孟山都為首跨國生物公司及其轉基因食品造成的超過人類歷史上任何邪惡勢力對中國人民與全球人民持續安全、健康、生存與繁衍一系列危害!(據陳一文新浪博客)
南方周末及其作者“柯貝”的文章指控別人“無知”和“不懂裝懂”,但稍微對比一下事實就可看到,“無知”和“不懂裝懂”的恰恰就是他們自己,且他們的文章足以說明他們搞的是用造謠欺騙的手段搞個人攻擊。如此造謠惑眾做法,南方周末所為已不止一次了。
上周,農業部批準發放了3個轉基因大豆進口安全證書,一石激起千層浪。農業部表示,通過批準的3個轉基因大豆品種除了輸出國以外,也在多個國家獲得了批準,食用相關的轉基因大豆產品是安全的。而昨天,黑龍江省大豆協會發布的一份分析報告,報告的結論:轉基因大豆可能導致腫瘤和不孕不育。(據武義新聞網)
關于轉基因的安全性問題,國內外學界一直激烈爭論。但轉基因問題不僅僅是個食用是否安全的問題。即使忽略它的生物有害性問題,若大量引進外來轉基因農作物,則將威脅中國全體國民賴以為生的長遠食物和種植業的國家安全。這并非危言聳聽!
總體來看,房價上漲不是不可控而是不控制,甚至是有意推漲,但房價上漲的基礎是虛弱的、危機四伏的。雖然房價上漲可以給國民經濟可能帶來數字增長,但勢必對實體經濟、民生、收入分配、社會穩定等帶來更深的傷害。房價的走勢,實質上取決于決策者的認知。
當下,中國前有歐美高呼著要“再工業化”,后有亞非拉多國激烈爭搶“世界工廠”,同時還要努力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就更需要舍得在基礎設施上大力投資,用綜合競爭力來鞏固工業制造上的比較優勢,從這個意義上說,重載鐵路網的建設不僅是正當其時,也是時不我待的。
為了用“城鎮化”掏空三農、以便讓外國轉基因食品作物去占領中國食品市場,中國農業官員、發改委官員散布了許多謠言,其中之一,就是說中國豆食不能自給自足了、因而“要改變糧食自給觀”、“進口轉基因大豆不可避免”;他們不但那樣說,也那樣做了。
美國知名《食物與化學毒理學》雜志6月8日上線公布泰國科學家驚人最新實驗研究發現:與抗草甘膦轉基因大豆、玉米、油菜捆綁使用的草甘膦除草劑農達中的活性成分草甘膦,具有雌激素作用,而且在一萬億分之一超低微量濃度范圍促進乳房癌細胞增殖。(據新浪陳一文博客)
中國經濟調整的當務之急是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可以采取減稅、人民幣貶值等舉措,其中最核心的是大幅降低政府成本。中國企業債務隱患其實比政府債和影子銀行嚴重得多,卻未得到應有的重視。(據第一財經日報)
筆者羅豎一認為,中國亟須剿滅禍國殃民的轉基因。否則,就是置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的“中國夢”于不顧,就是置13億多中華兒女的生命安全于不顧,就是將十八大報告視為一紙空文,就是自毀長城。
中國具備發展生態農業的有利條件,如再加上適度的合作化,搞就地城鎮化,將大量人口穩定在廣大的鄉村或城鎮,則對國家食物供應、環境保護、社會穩定功莫大焉。
直言不諱地說,中國的那個糧食安全的“頂層設計”政策其實就是排除“底層民眾”的政策,那個“頂層設計”為轉基因化工商業的既得利益而已經開始公開地搞偽造數據和欺騙社會的活動了,如此,它還有什么信用可言、還有什么資格繼續執政呢?
“我國流失的頂尖人才數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學和工程領域滯留率平均達87%。”近日,中央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負責人在接受本報采訪時指出,當前國際人才競爭越發激烈,必須以更加靈活的政策和機制積極參與競爭。(據人民日報)
中石油集團昨日披露,中緬天然氣管道緬甸段全面建設完成,隨時等待指令投產。據此前發改委披露的數據,2012年全年天然氣進口量425億立方米,增長31.1%。中緬天然氣管線投產后每年120億方的供氣量相當于去年進口量的四分之一。此外,據中石油此前披露,該管道還將使中國進口中東原油不必再經馬六甲海峽。(據新京報等)
英國《金融時報》5月29日發表文章稱,高油價為美國石油行業的強勁復興提供了機會,但鑒于高昂的開采成本,頁巖油的成功有賴于高油價,若油價跌幅過大或致該產業萎縮。油價的下降幅度取決于開采成本的下降速度。但頁巖油的開采成本,可能是中東最易開采的原油的開采成本的20倍以上。(據環球網)
大豆是全世界推廣最多的轉基因物種之一,就是轉基因大豆,其產量不是增加,而是明顯降低了——而這一事實,被所有轉基因推手所蓄意隱瞞。這些科學數據,那些口口聲聲尊重科學的轉基因推手們,可曾向公眾和決策層提供過?
來自彭博社的新能源調查數據顯示,2012年,全球晶硅組件產能共60.3GW(1GW=1百萬千瓦),其中來自中國的產能就高達40GW。也就是說,全球2/3的光伏產能在中國。而當年,全球光伏的裝機容量也就是30.5GW。過剩導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光伏企業一片哀鴻。今年3月末,無錫尚德宣布申請破產重組,和尚德同病相憐的是江西賽維,也走到了瀕臨破產的邊緣。而其他一些苦苦掙扎的光伏企業,日子也好不到哪去。(據人民日報)
一方面是煤炭價格的下滑,另一方面卻又是煤炭市場產能的擴大,根據測算,2013年全社會煤炭庫存將約有5億噸的剩余。一方面是產能快速擴張的沖動,另一方面是煤炭資源整合,淘汰落后產能后,反而出現了越淘汰,產能越多的尷尬局面。
煤價一路下滑的背后,整個煤炭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凸顯。(據每日經濟新聞)
根據《有色金屬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到“十二五”末,我國電解鋁產量應為2400萬噸。“如今我們已經提前5年達到這個目標,有近30%的產能處于過剩。”中國鋁業公司改革發展中心副主任趙秀富表示。
在近幾年國際鋁價一路下滑、而占生產成本約45%的電價卻不斷上漲的背景下,產能過剩帶來的最直接后果便是惡性競爭加劇,行業全面虧損。
材質輕、性能好、可以回收再生反復利用,在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原本應該大有可為的電解鋁產業,如今卻深陷產能過剩的泥淖,讓業內人士深感看不到未來。(據人民日報)
據報道,船舶行業的持續低迷引起了管理層的高度重視。《華夏時報》記者獲悉,日前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在京召集包括江蘇在內的9個重點省市的船舶行業管理部門負責人座談,集體會診后發現,目前各省市船舶企業均面臨訂單大幅減少、生產經營困難加劇、產能利用率下降等問題。5月17日,與會的一位工信部官員向本報記者透露,工信部相關部門正在醞釀扶持船舶行業的政策建議,其中包括信貸融資支持、控制新增產能、鼓勵兼并重組、支持海洋工程裝備等。(據華夏時報)
據21世紀經濟報道,頁巖氣開采采用的水平鉆井法和水力壓裂法,在生產過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水資源。在美國,根據頁巖構造的地質特性,一次水力壓裂作業就需一千多萬升的水耗。對于中國而言,西南區域的頁巖氣開發可能會出現與工農業爭水的問題。
根據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2011年天然氣報告,在2000-2010年十年間,對美國有關天然氣井鉆探進行“廣泛報道”的水體污染事件有43起,幾乎所有氣井均采用水力壓裂技術,其中48%與天然氣或鉆井液有關,33%涉及井場表面泄漏,10%涉及取水和空氣質量以及井噴問題,剩下9%涉及井場外的處置不當問題。頁巖氣對水的影響更多地體現在水質方面,如果管理不當,水力壓裂開采所產生的大量廢水會威脅到地表及地下水水體水質。(據21世紀經濟報道)
據21世紀經濟報報道,接近國家發改委人士透露,存續多年的煤炭經營許可證即將壽終正寢,按照國務院簡政放權、轉變職能和減少行政審批的要求,發改委正研究取消煤炭經營許可證。
煤炭經營許可證是煤炭生產、貿易企業的核心證照,決定企業是否有資格參與煤炭經營。1996年8月公布的《煤炭法》將煤炭經營許可寫入法條。隨著國家能源管理體制變化,經營許可證審批權從煤炭工業部轉移到國家經貿委、國家計委,再到國家發改委。
報道稱,政府減少審批環節,將有利于企業根據市場狀況、資金實力參與市場競爭,煤炭的競爭將更加完全。也有貿易商擔心,煤炭經營門檻大幅降低將把當前慘淡的市場行情再次推向低點。這種市場條件下降低煤炭行業的門檻,煤炭行業尤其是貿易環節將出現一次洗牌。(據21世紀經濟報道)
據中青報道,最早鼓吹“頁巖氣革命”的美國陸續傳來利空消息。美國天然氣巨頭XTO Energy的CEO對外透露,“我們如今虧得褲子都沒了,頁巖氣生意根本不賺錢,所有人都在虧錢。”據報道,一些大牌能源公司都在下調來年頁巖氣產量計劃。由于擔心地質災害,美國紐約州和特拉華盆地已叫停了該地區的頁巖氣項目。
另據新華國際報道,頁巖氣產業或是騙局。石油工業正在積極和故意地試圖掩蓋頁巖氣生產所面臨的挑戰。美國金融記者沃爾夫•里奇特說:“水力壓裂法的經濟原理非常可怕。頁巖氣產量從第一天起就跌下懸崖,這種下跌持續了一年左右的時間,直到占初始產量10%左右的水平上跌停為止。”其結果是,“鉆井公司留下了堆積如山的債務,而巨大的下降幅度則造成浩劫。為了避免下降率打亂收入報表,公司不得不鉆探更多的新井,老井的產量則日益下降。”
對此,中國應冷靜對待“頁巖氣革命”。(據中青報 新華國際等)
據報道,我國稀土行業的整合正在向大集團化方向邁進,而這也成為工信部2013年的重點任務。早在2011年,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于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曾經明確提出用1~2年時間,基本形成以大型企業為主導的稀土行業格局。
工信部副部長蘇波認為,就我國目前稀土行業的情況來講,稀土產業集中度不斷提升,前10家重點企業已控制全國約99%的稀土資源,礦產品和冶煉分離生產能力分別占全國的81%和61.5%。
盡管工信部醞釀已久的稀土整合方案還沒有正式出臺,但各地稀土企業的勢力范圍已經基本確定,大集團組建正在穩步推進。(據每日經濟新聞)
南昌晚報報道 記者15日走訪南昌多家超市發現,牙膏專區最顯眼位置除“云南白藥”國字號品牌“撐腰”外,基本被黑人、佳潔士等外資品牌占據, 儼然成了洋品牌牙膏的專柜。采訪中,某商場營銷部負責人告訴記者,“佳潔士1個月的銷售額,比六七個國產品牌加在一起的銷售額還要高。”
據業內人士透露,當年牙膏市場上的“四大天王”是中華、藍天、冷酸靈、兩面針,每家能占到10%以上的市場份額,但如今中華“租”給了聯合利華,藍天被立白收購,兩面針占有率跌到不足2%,冷酸靈守著7%左右的市場艱難前行。
而根據中投顧問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牙膏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目前在百余家牙膏銷售市場上,第一陣營是由佳潔士、高露潔、黑人、中華牙膏組成的“外資軍團”,占據70%以上的市場份額,堪稱“新四大天王”。云南白藥、冷酸靈、黑妹、藍天六必治、田七等本土品牌只占了剩下的30%市場份額。(據南昌晚報)
人民日報4月16 日電 中國水務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文珂表示,“水價漲十倍”之說是基于中國的水質現狀不容樂觀,包括在很多領域仍然存在較為嚴重的水浪費現象。他表示,從經濟角度看,當前的價格水平尚不足以讓人有節約的意識,在現有國情下,通過實施階梯水價等措施有助于增強普通民眾特別是用水大戶參與節水的主動性。
報道稱,中國水網研究顯示,中國水價占居民支付比例不到1%,世界銀行的報告提出的國際通行標準是3%—5%,越缺水的地方比例越高。
對此,有浙江網友窗前聽雨人評論,政府部門不要動輒就拿與國際接軌支持階梯水價,甚至可以提高級差,強烈反對統一接軌作為斂財的借口。關于水價的問題,讓遵紀守法勤儉節約的小民的利益受損,只能反映出相關職能部門的無恥與無能。上海網友“順勢而為以靜制動”認為,掛羊頭賣狗肉,披著節約的外衣,行搜刮之實。水乃公共基礎資源,哪個國家在公共基礎資源上牟利?(據人民日報 新浪微博 )
據《經濟》雜志報道,曾經風光無限的中國日化品牌如大寶、中華牙膏、美加凈等被跨國公司收購后,都無一例外遇到了極大困境。分析稱,上世紀90年代,中國市場對外開放,外資品牌紛紛涌入。跨國公司在中國采取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買的策略,大肆收購中國品牌,得手后卻將它們束之高閣,日化品牌尤其如此。但國外大牌不會做虧本買賣,其收購的往往是較為成功的本土知名品牌,有較高的競爭價值。比如歐萊雅收購小護士即是看重其強大的渠道能力,但收購只是其假道伐虢之計,最終是為了用自己更為強勢的品牌占領市場。(據《經濟》雜志)
近來,“百雀羚”等老品牌入列國禮名單,觸發了不少人的記憶,引發了一股國貨熱。中國傳統的自主品牌很多,影響力一度很大,但是在對外開放發展過程中往往命運多舛。比如曾經凝聚“民族力量”的中國電池生產業巨頭南孚電池,被摩根士丹利收購后轉賣給美國吉列,隨即退出海外市場,一半生產能力被閑置;“活力28”,急需資金擴大產業規模卻無法通過上市融資,無奈之下,謀求合資。結果合同約定的合資公司承諾并沒有兌現,德方投資者將公司“活力28”商標“冷藏”起來,徹底丟掉了“活力28”在中國市場上樹立起來的人氣,生產、銷售并大規模投入廣告宣傳主推“巧手”品牌系列洗滌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