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互聯網協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通信企業協會、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集體發聲,中國相關行業將不得不謹慎采購美國芯片。
在中美科技戰的大背景下,多個協會發聲確實提升了民心士氣。這次發聲和此前商務部宣布禁止鎵、鍺、銻、超硬材料相關兩用物項對美國出口都是對美國發布的最新對華半導體出口管制措施的回應。
鐵流認為,此時此刻,我們既要對自己的能力有清醒的認知,也要對當下面臨的困難和美國的技術優勢有清醒的認知。
政客嘴炮 媒體沸騰 生意照舊
過去幾年,美國政客一直揮舞制裁大棒,但總是打不到七寸,而且是運動式制裁,每當需要和中國講條件的時候,想要中國接受一些不平等條款,就拿制裁說事情,舞一舞制裁大棒,歐美日韓科技公司在風頭緊的時候向美國表忠心,但風頭過去了就照舊做生意。
從輿論上看,仿佛中國已經斷絕了任何國外技術來源,但從實際上看,這是美國政客和媒體咋咋呼呼,歐美日韓資本家還是照舊和中國做生意。
比如英特爾,在東南亞完成封裝再出口中國。很多商業公司也是在商業利益和政治風險中玩平衡,比如ARM,當美國政客大放厥詞的時候,ARM宣布中止與HW的商業往來和技術授權,當情勢有所緩和之后,ARM又跳出來標榜“合規”,表示愿意繼續做生意。
以半導體設備來說,光刻機大家耳熟能詳,輿論上也經常炒作,中國雖然買不到EVU,但DUV卻從來沒斷貨過,而且這幾年中國從ASML進口DUV暴漲。根據去年11月的數據,中國半導體設備進口額大漲93%,來自荷蘭進口額暴漲超6倍。
美國應用材料、泛林、科壘非常善于在法律和商業利益中找平衡和突破點,其營收25%—40%來自中國。日本雖然以美國馬首是瞻,但東京電子在總營收下滑的情況下,來自中國的營收暴漲60%......
當然,美國政府也對違法禁令的公司進行過調查,比如應用材料就被媒體曝光通過其在韓國的白手套向中國出口半導體設備,但最終不了了之。
各路史密斯專員忙著撈錢,除非輿論上鬧大了,壓力倒逼美國政客,才會給一點壓力。此前,正是某手機品牌發布其基于境內晶圓廠代工的SoC,網絡掀起“沸騰體”,隨后壓力到了美國政客那邊,隨后中芯南方被美切斷供應鏈。
過去幾年,我國在半導體技術上取得突破,其實離不開西方的技術,比如國內晶圓廠的5/7nm工藝,就離不開國外的設備。又比如麒麟芯片,就離不開ARM的技術——根據ARM的IPO文件,其營收38%來自中國市場。
以成片芯片為例,雖然有美國政府三令五申,但HW采購國外芯片輕而易舉。為了利潤,資本家對絞刑架毫無畏懼,希捷就因為違反美國出口管制法向HW運送價值超過11億美元的硬盤驅動器,被美國政府開出3億美元罰單。
多年前,任正非在接受采訪時表示,2019年華為大幅增加了在美國的采購規模,總計采購了零部件187億美元。據第三方統計,2023年中國進口芯片前三的公司分別為HW、聯想、步步高,進口金額分別為190億美元,185億美元,133億美元。
我國半導體產業在過去幾年茁壯成長和整機產業的發展,很大程度是得益于美國制裁在立法和執行上存在差異,以及美國企業為了商業利益想法設法繞過美國政府禁令賺取利潤。
從實踐上看,為了賺錢,資本家會出售吊死自己的繩子。
不要坐進觀天 夜郎自大
多個協會發聲后,有觀點認為我國半導體產業已經打通任督二脈,已經全產業鏈完全國產化,這次發聲是吹響反攻號角。
誠然,這種觀點非常鼓舞民心士氣,也是大家樂見其成的,但有時候主觀愿望與客觀事實并不相符。
半導體產業大致可以分為設備、設計、原材料、制造、封裝測試五個部分。全球半導體產業分工呈現“雁行”狀態,美國占據了半導體設計環節,美國、日本、歐洲在設備方面處于統治地位,日本在原材料環節市場份額很高,中國臺灣地區在制造環節一家獨大,臺灣地區和中國大陸占據了封裝測試環節。
美國的優勢產業在半導體設計和半導體設備。半導體設計而言,美國公司市場份額總量占比超過50%。英特爾和AMD壟斷了桌面和服務器CPU市場;德州儀器、ADI、Skyworks、博通等公司是模擬芯片行業領頭羊;賽靈思、阿爾特拉、萊迪思、Microsemi基本壟斷了全球FPGA市場;AMD和英偉達壟斷了全球高性能GPU市場;鎂光、西部數據是存儲芯片的重量級玩家;高通是手機芯片市場的領頭羊,其在高端手機芯片市場的地位無可撼動,蘋果的CPU被廣泛應用于蘋果的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腦等產品......美國英特爾、英偉達、蘋果、AMD、高通、博通、賽靈思、德州儀器、ADI、Skywoks、Qorvo、鎂光、西部數據等公司在CPU、GPU、DSP、FPGA、NAND、射頻,以及各類模擬芯片領域均占據統治性市場地位或優勢地位。
就半導體設備而言,美國應用材料、泛林、科壘依次名列全球半導體設備商前五強,三家公司占據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場總額45%左右,全球前15名的設備商全部來自歐美日,占據市場份額90%左右。
日本的優勢產業在原材料和設備,東京電子是排在前五的半導體設備商,排在前15名的設備商中有超過三分之一是日本企業,日本半導體設備商的營收總額僅此于美國。
在原材料方面,信越、勝高占據全球硅晶圓產能的一半左右。信越、勝高、環球晶圓、Siltronic、SK Siltron、Soitec幾大廠商的產能占到全球硅晶圓產能的90%以上。
在光掩模版、光刻膠配套試劑、封裝基板、引線框架、陶瓷基板、鍵合線等原材料細分行業,日本有松下電工、住友金屬、田中貴金屬、東京應化、日立化學等隱形巨頭。
中國臺灣地區的臺積電和日月光是全球頂尖的晶圓廠和封測廠,臺積電的產能超過全球總產能的一半。三星和SK海力士則在存儲芯片方面一枝獨秀,兩家公司在全球DRAM和NAND的市場份額約為70%。
認清差距 放棄幻想 奮起直追
最近幾年,依托內外雙循環,國內半導體產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差距依然很大,國內在設計、制造、設備等方面取得的進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從歐美日韓公司購買設備、技術授權和成品芯片。
具體來說,國內晶圓廠大量充斥著進口設備,設備需要外商工程師駐廠維護,讓這些設備正常工作很難,但讓這些設備無法正常工作卻非常容易。不少原材料需要進口,IC設計公司需要購買外商的技術授權,形勢遠遠沒有那些“沸騰體”文宣那樣說的樂觀。
在被懂王和睡王來回教育后,國內企業其實已經開始有步驟的尋找國產化替代方案,這次多個協會發聲只不過是把正在做的事情說出來,更多是在向國內表明立場,向美國表明態度。
當下,川普已經勝選,有鑒于其在上一個任期內的所作所為,以及中美之間產業競爭的現實,今后4年,國內半導體行業會迎來更猛烈的沖擊。
過去幾年,美國在制裁方面的做法是非常愚蠢的,是一個耳光把我們打醒,同時又放任我們發展成長。
從實踐上看,設備研發的時間周期是最長的,替換難度最大。
因此,真正行之有效的做法應當是嚴格限制設備和設計方面的技術輸出,在成品芯片上放開傾銷。
具體來說,就是禁止應用材料、泛林、科壘、ASML、東京電子、尼康等設備商向中國出售設備,強制撤離所有外商駐廠工程師,斷絕各類原材料、耗材和零部件供應,以禁絕設備輸出使大陸晶圓廠因為缺乏設備而無法擴建產線,或因為缺硅晶圓等原材料導致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或因為缺乏零部件供應和日常維護導致產線出問題。
嚴禁ARM等西方公司向中國企業出售技術授權,取消一切已有授權,使國產ARM芯片絕版。
同時,英特爾、ARM、AMD、高通等公司的成品芯片放開了賣,甚至可以給予出口退稅等優惠政策,以成品芯片傾銷沖垮我國尚處于成長期的IC設計公司。
在這套組合拳下,我們的半導體設計和制造行業會有大麻煩。
有趣的是,西方選舉模式下上臺的都是只擅長作秀打選戰,卻缺乏基本常識,對半導體產業兩眼一抹黑的政客。真正懂行的史密斯專員和企業大佬都在撈錢,對美國政府的禁令陽奉陰違。
只能說是天佑中華。
正是因為美國打了一通王八拳,采取了非常愚蠢的制裁方式,才讓我們獲得了發展良機。
未來,必須放棄幻想。不能把希望寄托于對手的愚蠢。
不僅要謹慎采購美國芯片,也要謹慎購買美國技術授權。
早在多年前,鐵流就發表文章,主張建立完全不依賴西方技術的紅色產業鏈,因為很多芯片其實不需要尖端工藝,很多工業芯片還在用130nm、90nm、65nm工藝,而且一些成熟的特種工藝相對于3nm、5nm工藝穩定性更好,在工況惡劣環境下反而更好用,完全可以從老舊工藝入手,先做90nm工藝全國產線,然后做65nm全國產線,再做28nm全國產線,一步一個腳印,雖然會很難很慢,但勝在腳踏實地,能夠行穩致遠,不懼制裁。
在設計方面也是如此。美國芯片不可靠這已經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么,購買西方技術授權,用買來的技術和IP核設計芯片,就一定可靠么?基于ARM授權設計的芯片就100%可靠么?
事實上,買來的授權終究不是自己的,外商可以授權,自然就可以取消授權。即便是買來了源代碼,也不是所有源代碼都可讀可寫,很多模塊是加密的,國內企業對于買的東西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未必有能力發現后門和木馬。
簡言之,不能再用買授權等于安全可控來自欺欺人了。
就CPU來說,不能總是盲目的與西方Wintel、AA體系接軌,而應當自己建立的技術體系,掌握信息技術產業的主導權,讓外國公司主動來與我們接軌,讓外國公司融入到中國標準的技術體系中。
對于核心能力、核心技術,必須另起爐灶,堅定不移的走自主道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