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電動車推廣,有一種論調是可以降低石油依賴,可以解決馬六甲困境。事實上,這種論調是站不住腳的。
其實,石油并不是單純的燃料,而是化工原料,汽油、柴油這些是石油化工的副產品。通過石油精煉加工,可以為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合成洗滌劑、化肥、農藥等化工產品提供豐富的原料。同時,可制得汽油、煤油、柴油、潤滑油、石蠟、瀝青、石油焦、液化氣等資源。
可以說,即便將來全國的車都不用汽油,我們也不可能不進口石油。
必須說明的是,我國是汽油出口國。2022年1-8月中國汽油出口量756萬噸,同比減少30.4%。2022年1-8月中國汽油出口金額7682.2百萬美元,同比增長29.2%。
上圖為2021年至2022年7月每月汽油出口量和價格,出口價格最低的是2021年1-2月,出口油價約為1.3元/升。2022年5月后出口價格進入高位,出口價格為4.69元/升。
需要說明的是,國內油價中養路費等各種稅費占46%,所以國內油價肯定比出口油價要貴。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國內油價沒有下調空間,可以換算一下其他月份出口油價,即便考慮稅費因素,基本比同時期國內市場油價要便宜。這一點,也可以從三桶油的利潤情況中得到驗證,2021年,利潤增速明顯高于營收增速。
國內油價高,既有國際因素,也有政策因素,目的在于打壓油車,扶持電車。
2021年,中國汽油產量為15457萬噸,相比2020年增長了2286萬噸,消費量為12282萬噸,出口量為1455萬噸,出口量占消費量的11.4%。
可以說,即便將來油車全部換成了電車,只要我國需要塑料、合成纖維、合成橡膠、合成洗滌劑、化肥、農藥等化工產品,就不可能不進口石油。
目前,我國汽油產能達到1.5億噸,由于石化工業不可替代,必然產生大量汽油。在全部換成電車之后,我國汽油消費量會暴跌。
我國機動車保有量為4億多輛,全球哪個地區能夠憑空增加4億輛車的汽油消耗量?
如果國際市場賣不掉,就只能存儲,由于汽油一般只能存放2-5年,如果汽油銷路不暢,最終會產生巨大浪費!
正是因此,鐵流判斷未來政策不會一刀切強制只能賣電車,而是會油車/混動和電車并行,在總保有量上,油車/混動:電車的比例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動態調整。
未來,隨著電車比例提升,占油價46%的稅費,電車肯定也要交,因為如果電車不交養路費,這會使基礎設施缺乏維護資金。同時,隨著油車/混動車占比減小,汽油使用量會減小。只要石化工業正常運轉,汽油產能總體穩定。市場供求下,只要看得見的手不過度干涉,油價必然下滑。此消彼長之下,未來電車和油車使用成本不會像現在這樣極端。
最終的結果就是像鐵流之前提到的,油車/混動車和電車會并存,政策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動態調整。電車、混動/油車不是取代關系,而是并列關系。在政策的調節下,在各自適合的市場被消費者使用。
簡言之,電動車推廣可以解除對石油的依賴是謊言。何況鋰離子電池最關鍵的原材料鋰礦,我國是需要大量進口的(7成),由于電車熱需求暴增,加上資本炒作牟利,鋰價一年內曾漲了10倍,鋰的供應鏈不見得比石油供應鏈更安全。
鐵流認為,與其造謠電動車可以解決石油依賴,不如多建幾個航母戰斗群,一勞永逸保護海上能源運輸線。
電車是未來,但現在這些技術不成熟,存在安全性、續航、充電速度、電池衰減等問題的電池車絕不是未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