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操作系統商業模式逐步完善
統信軟件增勢迅猛
目前我國操作系統整體國產化率不足5%,從“2+8+N”的體系來看,黨政體系操作系統國產化率高于行業體系,在行業中金融行業和電信行業國產化率逐步提升。
據測算,國產操作系統通用市場增速將超過20%。
在市場和政策的推動下,國產操作系統業態逐步收縮。2021年開始,國產操作系統廠商由定向模式向定向、產品、方案三種模式共同發展,銷售渠道由傳統的直銷模式向多元化銷售渠道擴展,市場推廣速度加快。
從財務角度來看,統信軟件2021年營收較2020年增長55%,增勢迅猛。
2021年,統信操作系統在桌面端通用新增市場銷售額占比近70%,持續保持市占率第一。統信操作系統在服務器端通用新增市場銷售額占比近30%,增速為行業第一。
中國需要建立自主開源根社區
統信打造中國首個桌面操作系統根社區
開源社區是開源操作系統的創新源泉和主要的開發場所,對于供應鏈安全極其重要。
受俄烏沖突影響,俄羅斯操作系統受到影響。2022年3月,微軟宣布退出俄羅斯市場,暫停相關商品銷售及服務;SUSE和RedHat宣布不再為俄羅斯提供任何業務支持;4月,Ubuntu的開發方Canonical公開表示將終止為俄羅斯企業提供服務。
易地處之,如果Ubuntu、RedHat等停止對中國的服務與支持,國產操作系統將面臨重大危機。
近年來,開源軟件安全問題屢屢成為熱議話題。CentOS停服、Apache Log4j2安全漏洞事件等,均凸顯開源供應鏈安全和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對此,構建中國主導的根社區成為我國網絡空間安全發展的必然要求,以統信軟件為代表的國產操作系統廠商和以華為云、阿里云、騰訊云為首的云計算廠商,率先在國內成立開源社區,努力掌握其在底層系統軟件的話語權。
統信軟件于今年5月宣布打造首個中國桌面操作系統根社區,15年蓄力積累,步步向根社區挺進,不斷提升產業競爭優勢,構建強大開發生態。
桌面操作系統方面,統信deepin社區有著清晰明確的發展路線和規劃:從2008年基于Ubuntu社區發布deepin版本;到2015年脫離Ubuntu社區,基于Debian社區打造國內外知名的deepin15;再到2022年開始脫離Debian社區,基于Linux內核打造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桌面操作系統根社區。
服務器操作系統方面,統信軟件同時是openEuler、OpenAnolis雙社區的參與者和貢獻者,統信軟件對各國內操作系統社區,持開放中立態度,積極參與社區建設,并汲取各社區優勢特性和成果,作為統信服務器操作系統研發上游。
我國操作系統根社區建設還在初期階段,從社區運營到產品發布有待完善。
CentOS停服造成市場缺口
“統信方案”成行業客戶優選
2020年12月,紅帽公司宣布于2021年12月31日停止維護CentOS 8,2024年6月30日停止維護CentOS 7,這意味著使用廣泛的CentOS服務器系統即將停服。
對于用戶來講,CentOS停服后將無法得到官方的系統升級和補丁安裝支持,一旦出現新的安全漏洞并被黑客利用,將帶來宕機、服務中斷、數據泄露等風險,網絡安全風險陡增。
Windows 7停服、CentOS停服對國內影響范圍較大,國產操作系統廠商應承接 Windows、CentOS生態延續與技術兜底需求。
2022年5月相關主管部門啟動《CentOS停服應對實踐指南2.0》編寫。統信軟件及相關開源社區等產業力量推出CentOS停服應對專區及解決方案,并專題研究編制《CentOS服務器操作系統停服應對實踐指南》,為用戶提供對CentOS更換或安全接管的解決方案。
“統信方案”已經在電信、金融、郵政等關鍵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性能優異、安全穩定,得到了用戶的高度認可,在“服務器操作系統創新應用”試點項目評選中國榮獲5個“卓越獎”、3個“先鋒獎”,成為行業客戶應對CentOS停服的優選方案。
國產操作系統生態“臨界點”到來
統信操作系統構建國內最大生態圈
目前國產操作系統完成適配的應用數量與海外的MacOS和Windows操作系統相比,仍然存在數量級上的差距。
統信軟件作為國產操作系統領航者,在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的同時,在全國建立多家通用適配中心,與數千家軟硬件廠商和整機廠商開展全方位的兼容性適配工作,不斷推進國產操作系統平臺的生態建設,向市場化發起有力沖擊。
截至2022年7月底,統信軟件生態適配數量達到53萬,成為國內首個突破50萬生態適配的操作系統廠商,百萬生態指日可待。
生態建設是操作系統產業的核心,而生態系統建設的核心在于盡快突破 “臨界規模”。一旦突破“臨界點”,用戶會因為應用軟件的豐富而加入,應用軟件開發商也因為用戶基礎而投入更多資源進行與操作系統的適配,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目前業內普遍將臨界點設定在百萬大關上,有專家表示未來1-2年可能會突破這個臨界點。
國產操作系統商業模式逐步完善
統信軟件增勢迅猛
目前我國操作系統整體國產化率不足5%,從“2+8+N”的體系來看,黨政體系操作系統國產化率高于行業體系,在行業中金融行業和電信行業國產化率逐步提升。
據測算,國產操作系統通用市場增速將超過20%。
在市場和政策的推動下,國產操作系統業態逐步收縮。2021年開始,國產操作系統廠商由定向模式向定向、產品、方案三種模式共同發展,銷售渠道由傳統的直銷模式向多元化銷售渠道擴展,市場推廣速度加快。
從財務角度來看,統信軟件2021年營收較2020年增長55%,增勢迅猛。
2021年,統信操作系統在桌面端通用新增市場銷售額占比近70%,持續保持市占率第一。統信操作系統在服務器端通用新增市場銷售額占比近30%,增速為行業第一。
中國需要建立自主開源根社區
統信打造中國首個桌面操作系統根社區
開源社區是開源操作系統的創新源泉和主要的開發場所,對于供應鏈安全極其重要。
受俄烏沖突影響,俄羅斯操作系統受到影響。2022年3月,微軟宣布退出俄羅斯市場,暫停相關商品銷售及服務;SUSE和RedHat宣布不再為俄羅斯提供任何業務支持;4月,Ubuntu的開發方Canonical公開表示將終止為俄羅斯企業提供服務。
易地處之,如果Ubuntu、RedHat等停止對中國的服務與支持,國產操作系統將面臨重大危機。
近年來,開源軟件安全問題屢屢成為熱議話題。CentOS停服、Apache Log4j2安全漏洞事件等,均凸顯開源供應鏈安全和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對此,構建中國主導的根社區成為我國網絡空間安全發展的必然要求,以統信軟件為代表的國產操作系統廠商和以華為云、阿里云、騰訊云為首的云計算廠商,率先在國內成立開源社區,努力掌握其在底層系統軟件的話語權。
統信軟件于今年5月宣布打造首個中國桌面操作系統根社區,15年蓄力積累,步步向根社區挺進,不斷提升產業競爭優勢,構建強大開發生態。
桌面操作系統方面,統信deepin社區有著清晰明確的發展路線和規劃:從2008年基于Ubuntu社區發布deepin版本;到2015年脫離Ubuntu社區,基于Debian社區打造國內外知名的deepin15;再到2022年開始脫離Debian社區,基于Linux內核打造立足中國、面向世界的桌面操作系統根社區。
服務器操作系統方面,統信軟件同時是openEuler、OpenAnolis雙社區的參與者和貢獻者,統信軟件對各國內操作系統社區,持開放中立態度,積極參與社區建設,并汲取各社區優勢特性和成果,作為統信服務器操作系統研發上游。
我國操作系統根社區建設還在初期階段,從社區運營到產品發布有待完善。
CentOS停服造成市場缺口
“統信方案”成行業客戶優選
2020年12月,紅帽公司宣布于2021年12月31日停止維護CentOS 8,2024年6月30日停止維護CentOS 7,這意味著使用廣泛的CentOS服務器系統即將停服。
對于用戶來講,CentOS停服后將無法得到官方的系統升級和補丁安裝支持,一旦出現新的安全漏洞并被黑客利用,將帶來宕機、服務中斷、數據泄露等風險,網絡安全風險陡增。
Windows 7停服、CentOS停服對國內影響范圍較大,國產操作系統廠商應承接 Windows、CentOS生態延續與技術兜底需求。
2022年5月相關主管部門啟動《CentOS停服應對實踐指南2.0》編寫。統信軟件及相關開源社區等產業力量推出CentOS停服應對專區及解決方案,并專題研究編制《CentOS服務器操作系統停服應對實踐指南》,為用戶提供對CentOS更換或安全接管的解決方案。
“統信方案”已經在電信、金融、郵政等關鍵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性能優異、安全穩定,得到了用戶的高度認可,在“服務器操作系統創新應用”試點項目評選中國榮獲5個“卓越獎”、3個“先鋒獎”,成為行業客戶應對CentOS停服的優選方案。
國產操作系統生態“臨界點”到來
統信操作系統構建國內最大生態圈
目前國產操作系統完成適配的應用數量與海外的MacOS和Windows操作系統相比,仍然存在數量級上的差距。
統信軟件作為國產操作系統領航者,在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的同時,在全國建立多家通用適配中心,與數千家軟硬件廠商和整機廠商開展全方位的兼容性適配工作,不斷推進國產操作系統平臺的生態建設,向市場化發起有力沖擊。
截至2022年7月底,統信軟件生態適配數量達到53萬,成為國內首個突破50萬生態適配的操作系統廠商,百萬生態指日可待。
生態建設是操作系統產業的核心,而生態系統建設的核心在于盡快突破 “臨界規模”。一旦突破“臨界點”,用戶會因為應用軟件的豐富而加入,應用軟件開發商也因為用戶基礎而投入更多資源進行與操作系統的適配,從而形成良性循環。
目前業內普遍將臨界點設定在百萬大關上,有專家表示未來1-2年可能會突破這個臨界點。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