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知名時事評論員Ksliu授權獨家原創發布
上星期《日本經濟新聞》發表評論文章稱,新一代技術核心的尖端半導體制造,全世界已開始被2家企業所壟斷,那就是臺灣的“臺積電”(TSMC)和荷蘭的“阿斯麥爾”(ASML),甚至形成沒有這兩家企業就無法生產尖端產品的狀況。
文章指出,半導體行業如今正在因這2家企業而明顯改變,企業甩開競爭而邁向壟斷,今后尤其在自動駕駛和人工智能(AI)等增長領域,壟斷有可能變得明顯。例如,美國蘋果的熱門智能手機“iPhone13”。世界上只有ASML擁有能制造屬于心臟部位的尖端半導體的設備,只能使用該公司開發的“EUV(極紫外)光刻設備”生產,全球份額達到100%。同時,能利用這種EUV設備、以較高成品率穩定生產尖端半導體的企業目前在世界上也幾乎只有臺積電1家,其全球份額為92%。
“阿斯麥爾”和“臺積電”之間的關系緊密,不僅是因為“臺積電”是“阿斯麥爾”的最大客戶,還因為荷蘭“飛利浦”既是“臺積電”的大股東,也是“阿斯麥爾”的大股東,全世界的芯片企業都沒有這樣的“強強聯盟”。
文章認為:ASML和臺積電今后將引領全球半導體制造,使半導體電路線寬為2納米(納米為10億分之1米)以下的超尖端半導體制造變為可能的新一代設備的引進終于提上議事日程。
文章指出:EUV設備由10萬個零部件構成,重約200噸。由于是每臺高達200億日元的高性能設備,2021年的供貨量僅為42臺,多數賣給了“臺積電”,但設備相關企業的高管表示,“現在各國政府也卷入其中,爭奪戰呈現白熱化的狀態”。
據《日經》報道,韓國“三星”被判徒刑目前保釋在外的副會長李在镕最近到荷蘭與“阿斯麥爾”高層談判,目的只有一個:希望“阿斯麥爾”賣幾臺EUV給“三星”。熟悉三星內情的大型設備相關企業的一位高管透露,“三星遲遲無法提高尖端半導體的成品率,明顯感到焦慮,主要客戶也減少訂貨量,最近1年感到非常頭疼”。
最近《日經》采訪了中國半導體政策性大型企業“紫光集團”的高級副總裁坂本幸雄,根據坂本幸雄的說法,“在運算用邏輯芯片領域,即使是中國頂尖的中芯國際(SMIC),產品的最細電路線寬也只是14納米,這已是7、8年前的技術。世界頂尖的“臺積電”正在開發2納米的產品,差距并未縮小。” 他還說:“中芯國際以工序管理的工程師為中心,或許難以推進新技術的開發。由于美國的制裁,還難以引進尖端的生產設備,無法涉足價值巨大的處理器(運算處理裝置)的尖端領域。經營資源完全被用于增加14納米以上的產能,如果缺乏在3~4年后追上“臺積電”等龍頭企業的決心,差距會不斷擴大。”
(所有圖片Ksliu提供)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