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9日,工商登記顯示ARM China的多項關鍵信息于2022年4月28日發生了變更。ARM China的法定代表人和指定聯系人由董事長兼總經理吳雄昂變更為總經理劉仁辰,暫不設董事長一職。
緊接著,ARM China發表聲明,認為工商變更登記程序存在重大法律瑕疵,已經申請行政復議,吳雄昂也出面接受媒體采訪表明態度。
其實,早在2020年6月,吳雄昂就已經被罷免,ARM China董事會以7票對1票將董事長吳雄昂解雇,并向中國媒體及客戶發出通告。吳雄昂以擁有公章為由,繼續以ARM China名義從事相關業務,同時起訴ARM China,控訴對其解雇不合法。
這兩次沖突,根源既是投資人和管理層的矛盾,又是ARM與ARM China之間的矛盾。
ARM China成立之初旨幫助ARM從中國市場賺取更多利潤
雖然在一些報道中ARM China套上各種華麗的光環,但究其本質,ARM China是ARM公司在中國的代理人,服務于ARM的在華利益,就定位來說,ARM China就是ARM在中國大陸的分銷商,其主要功能是向中國大陸客戶出售ARM的各類IP。只要打開ARM China的官網就可以發現,出售的基本都是ARM公司開發的IP。
從吳雄昂這幾年的一些行為來看,是一個非常有野心的人,也是非常有想法的一個人,顯然不滿足于扮演一個分銷商的角色。根據吳雄昂的公開講話,ARM China組建團隊開發了一些用于人工智能的IP,研發的兼容ARM指令集IP將于6月問世。過去,ARM China出售ARM IP九成以上要上繳ARM總部,而如果出售由ARM China研發的IP,就可以降低上繳的資金比例。這顯然會影響ARM從中國市場所能攫取的利益。
更惹非議的是,吳雄昂在擔任ARM China董事長期間,建立了一只名為Alphatecture的基金,通過一些措施讓ARM客戶給Alphatecture公司投資并實現贏利,這種行為不僅涉嫌與其雇主/投資人競爭,損害了投資人的利益,還可能觸及《公司法》第147條,在違法的邊緣游走。
簡言之,在ARM看來,吳雄昂這個分銷商不老老實實賣IP,反而在玩“借雞生蛋”的把戲,吳雄昂的一些行為與ARM的利益相背。
正如冷戰時期一些接受美蘇扶持的第三世界國家不聽話,美蘇選擇廢掉不聽話的代理人,比如吳庭艷,換上聽話的代理人。吳雄昂“兩度”被罷免,其背后的邏輯也是類似。
軟銀意圖變現套利
本次ARM China變更工商登記,其直接原因也許是為ARM上市服務。其實,在軟銀收購ARM之后,各種套現手法就沒停止過。
ARM China從成立之初就是一場非常徹底的資本運作。由于日本軟銀以310億美元收購了英國ARM,即便不計算利息,收回投資需要88年。日本軟銀曾經宣稱ARM公司將繼續保持原有的管理體制,其商業模式不會受日本軟銀鉗制。但投資人是趨利的,日本軟銀也急需從ARM身上攫取利潤。
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借助ARM資本運作,比如把ARM China的股權高溢價出售給中資和中國股民。如此一來,軟銀既可以依舊牢牢控股ARM,又能空手套白狼。畢竟ARM的主要研發中心在美國和歐洲,核心技術也歸屬ARM。日本軟銀以失去一個合資公司的控股權為代價,回收部分收購ARM耗費的資金,這筆買賣在中國已然掀起“芯片熱”的背景下可以大撈一把。
正是基于這種邏輯,在ARM China成立后不久,其股東就試圖讓ARM China上市,只不過未能成功。當時,一位行業人士評價此事:上次ARM China分離上市是厚樸主導,拉上中投和絲路基金出錢,然后做個套利賺股民錢,聯合孫正義一起從中國外儲掏錢還沙特王公,可以看出這種你好我好大家好吃公家的現代玩法吧......每個時代都有同樣套路。
在這次套現失敗后,軟銀又迎來了英偉達,英偉達試圖以400億美元收購ARM,在收購碰壁后,決定進一步提高收購價格。也許是怕影響到英偉達的收購案,所以ARM這兩年對吳雄昂引而不發。直到英偉達收購失敗,軟銀試圖讓ARM上市,這時必須把ARM和ARM China之間這筆糊涂賬算清楚。之前,媒體傳出ARM已經將其持有的ARM China股份全部轉讓給了其母公司軟銀集團旗下的特殊目的公司SPV,就是試圖把ARM China從ARM麾下剝離,以“冷處理”的方式規避這筆糊涂賬,以加速ARM IPO進程。
變更登記是用“歪招”對付“歪招”
雖然外人無法了解ARM China公司章程,但根據《公司法》的規定,以及公司“資合”屬性。一般公司章程罷免公司董事長會有兩種方式,一是通過股東大會罷免,需50%以上股東(表決權)投票同意;二是舉行董事會會議罷免。比如2020年7月瑞幸咖啡就因未獲得不少于三分之二出席董事的贊成票,陸正耀未能被罷免瑞幸董事長的職務。
2020年6月,ARM China公司董事會以7票對1票將董事長吳雄昂解雇,當時ARM China的董事會有9個席位,其中Arm總部4個席位(吳雄昂是其中之一),厚樸投資有3個席位,Arm生態推薦2個席位,分別是中科創達的趙鴻飛和軟銀中國的薛村禾。最終的投票結果是7票贊成,1票反對,吳雄昂的董事資格因為被Arm撤銷,未能投票。而投反對票的人則是軟銀中國的薛村禾。
從“資合”屬性來看,吳雄昂已被資本拋棄。事實上,類似事件在IT行業屢見不鮮,即便是大名鼎鼎的喬布斯,也曾經被資本趕出了其一手創立的蘋果公司,更何況吳雄昂只是ARM China董事長,頭頂上有ARM、厚樸,以及“太上皇”軟銀。
由于在企業實際經營中,公章作用重大,沒有公章的一方往往寸步難行,即便是處于控股地位的大股東,有時也不得不認慫。正是因此,這幾年爆出多起“搶公章”大戰,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關于“搶公章”的案件糾紛多達上千起,最有名的莫過于當當網公章爭奪戰。ARM China要想將罷免吳雄昂的決議落地,前提是拿到公章和營業執照等全套資料。吳雄昂利用其掌握的公章,及這幾年經營起來的“兄弟連”牢牢控制著公司,從最近吳雄昂發布的信息和幾百人簽名來看,其對公司有著很強的控制力。這其實是強勢經理人利用現行規則的漏洞對抗大股東,這種做法并非正道,畢竟股東會是公司的最高權力機構。
由于走法律程序耗時耗力,無比冗長,資本方選擇快刀斬亂麻,以“靈活操作”的方式變更工商登記,直接釜底抽薪,試圖達到重新掌握ARM China的目的。
ARM China爭奪戰本質上是“狗咬狗”
當下國產CPU正處于群雄逐鹿的階段,自主CPU、馬甲CPU之間的斗爭日趨白熱化,爭奪的陣地已經出現了從機關單位市場向行業市場轉移的趨勢,各家CPU都在自我標榜力圖獲得更多的支持。其實,當下的格局和抗戰時期非常類似:
X86是日寇,占據華夏大好河山。
ARM是美帝,ARM China是蔣光頭,H公司、F公司是李、白等地方軍閥。
龍芯和申威是八路軍、新四軍。
蔣光頭(ARM China)利用其從美帝獲得的軍援和美元(技術授權)成為軍閥勢力(H公司、F公司)的“盟主”。ARM在一些領域確實阻礙了X86的擴張,但ARM CPU也擠壓了自主CPU的生存空間。特別是在信創領域,深得“積極剿G,消極抗日”真傳。
龍芯和申威在CPU指令集、微結構等方面完全自主設計,正在逐步打造可媲美Wintel的自主技術體系,是幾十年如一日堅持座冷板凳的科研成果,最具革命性和自主性,一旦搞成了,則有望把X86、ARM等國外CPU趕出中國市場,就如同PLA解放全中國紅旗遍地。
ARM China爭奪戰本質上是美帝和其代理人的矛盾,也就是美帝和蔣光頭的矛盾。在一些媒體通稿中,試圖把吳雄昂塑造成一個反抗美帝的愛國者和一個CPU自主化的實踐者。對此,鐵流的看法是塑造人設,爭取輿論支持。
畢竟,如果真那么愛國,真那么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為何去給美帝當代理人?
美帝決定換人,怕成為吳庭艷,這時候開始高唱愛國,打愛國牌了?問題是早干啥去了?
特別是有龍芯申威獨立自主、另起爐灶的珠玉在前,ARM China打愛國牌顯得蒼白無力。
要說又紅又專,首推龍芯和申威,ARM China和吳雄昂只是時代浪潮下的投機者。
總之,ARM China爭奪戰是“狗咬狗”,無論是自主CPU的堅定支持者,還是普通愛國同胞,大家千萬別站隊,靜靜吃瓜看戲即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