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英偉達宣布計劃以400億美元從軟銀集團手中收購英國芯片設計商ARM,計劃在18個月內完成。據外媒報道,英偉達400億美元收購ARM收購案幾乎毫無進展。英偉達曾私下和合作伙伴表示,已不期待收購案能成功完成。軟銀也開始籌備ARM的公募上市計劃,當作英偉達收購案失敗的備選方案。
英偉達之所以希望收購ARM,很大程度上是瞄準數據中心市場。目前,使用GPU作為加速器已經比較普遍,英偉達的GPU在該領域的地位幾乎無可撼動。然而,GPU無法單獨在數據中心使用,一般是CPU+GPU的形式——目前數據中心常用英特爾的CPU加英偉達GPU的解決方案。英偉達執意要收購ARM,就是為了補齊CPU方面的短板,一旦完成收購,就可以用ARM CPU+英偉達GPU把英特爾趕出局。
英偉達的收購計劃之所以一波三折,主要還是行業影響太大。ARM公司的是一家出售技術授權的公司,既賣ARM指令集授權,也賣IP授權,并不設計和制造成品芯片直接參與市場競爭。ARM陣營里有500多家公司,這些公司購買技術授權設計芯片投放市場,國外高通、三星和國內華為、聯發科在芯片設計上均需要購買ARM授權,華為的麒麟芯片在過去10多年中CPU核均從ARM購買,華為做的是買到CPU、GPU核之后設計SoC。如果ARM被軟銀這類財團收購,業界不會有太大反應,然而,收購的對象換成英偉達這種高度參與市場競爭的巨無霸企業,就會激起業績巨大聲討浪潮,高通、蘋果、谷歌、亞馬遜、特斯拉、三星、聯發科、博通、華為等大公司都會擔憂英偉達改變ARM的商業模式,甚至直接以ARM作為武器打擊競爭對手。在數據中心市場,英特爾也會擔心ARM+GPU的組合會沖擊自己的基本盤,必然對此高度警惕。
2021年8月,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表示,這場收購案可能擾亂芯片行業競爭格局,影響英國國家安全,考慮阻止收購案;10月,歐盟反壟斷監管機構發布警告,稱該收購案存在推高全球芯片價格的風險。2021年12月2日,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發的關于將提交針對英偉達收購ARM的行政訴訟案的說明。說明中稱,這場收購同時傷害了英偉達基于Arm產品的三個全球市場,汽車領域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數據中心市場的智能網卡DPU和云計算市場的基于Arm的CPU。根據聲明,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將于2022年8月9日正式對英偉達收購ARM提起訴訟。
本次英偉達收購ARM未遂,根本原因在于歐美大公司之間的內部矛盾,雖然華為也提交了反對意見,但作用微乎其微。本次事件,并不意味著ARM就“中立了”,事實上,這幾年ARM先后參與川普政府對中興和華為的制裁就表面ARM不可信,麒麟芯片“絕版”更是血淋淋的教訓。無論ARM將來是被收購,還是上市,我國應對始終堅定不移自主研發,千萬別做把ARM芯片包裝成自主研發的蠢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