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應用創新不僅是各行各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的關鍵抓手,同時也成為我國強化網絡安全與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對時刻與風險相伴的金融行業來說,信息技術應用創新更顯得尤為重要。在“缺芯少魂”的客觀現實下,實現基礎軟硬件的國產化替代是當務之急。
據statcounter統計,截止2021年2月,中國境內電腦90%安裝了windows系統,其中有近一半是windows7。就智能手機而言,操作系統基本被微軟、蘋果壟斷,國內手機廠商只是寫了一個UI,即便一些明星廠商推出所謂的國產OS,但實際上依然是安卓重寫虛擬機,或基于安卓做修改。現階段,微軟、Google、Apple等外企在操作系統市場中占據近乎壟斷的行業地位。
操作系統是計算機的靈魂,也是信息產業的基礎和根基。國內自研操作系統是軟件國產化的根本保障,是軟件行業必須要攻克的陣地。中國作為發展中的大國,必須掌握操作系統技術與生態,才能在未來的發展之路上不受制于人。
在全球范圍來看,謀求“操作系統自主權”已經成為各國不約而同的選擇。韓國準備在2026年前,將其政府的操作系統轉向開源國產系統。而德國、瑞士、巴西、荷蘭等國家都有類似的計劃,原因都是降低成本、預防風險。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指出,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里,中國的網信領域會有一種新常態,就是國產的自主創新的軟硬件要替代處于壟斷地位的外國產品。
受國際大環境和國內政策影響,讓國產操作系統迎來了戰略機遇期,XC市場對我國自主研發的操作系統需求大幅上升。1月14日,中央政府采購網發布中央國家機關2020-2021年Linux操作系統協議供貨采購項目成交公告,統信桌面操作系統V20和統信服務器操作系統V20產品成功入圍。在辦公領域,國產linux開始逐步取代windows。
接下來,這股風潮會從機關單位刮向八大行業,國產操作系統迎來了發展機遇期。統信軟件總經理劉聞歡指出:“如果按照公開的統計數據,每年微軟在中國就有約100億規模的市場,如果算上3到5年一次的汰換,未來國產自研操作系統潛在的市場規模還是很樂觀的。”
機遇已至,但危機和困難依然存在。從現有的PC用戶操作系統市場來看,Windows份額超過90%以上,而且在軟件生態上與微軟差距巨大。誠然,國產OS在生態建設上進步很快,比如UOS先后發布統信UOS社區版、行業版等六個版本,完成了近2萬次適配工作,積累超100萬開源社區用戶,但依然處于小樹苗茁壯成長的階段,而微軟則是參天大樹。由于“大樹底下草不長”,國產OS在商業市場上如何侵蝕微軟的市場依然非常嚴峻。
操作系統和CPU是一對歡喜冤家,必然是相輔相成的,正如Intel和微軟聯盟,國產OS的推廣必須和國產CPU的推廣緊密相連,形成自己的Wintel聯盟,并以此為基礎聯合上下游企業共同打造生態聯盟。
經過多年砥礪前行,希望國產操作系統能夠借助時代機遇一飛沖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