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章 > 經濟 > 產業研究

牟承晉:自主創新是根本,自立自強真中華

牟承晉 · 2021-02-04 · 來源:昆侖策研究院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對于中國共產黨人和堅定不移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中國人民來說,自主創新是根本,自立自強真中華。退一步是為了進兩步。盲目追隨、迷信美國,唯“洋人”為大的殖民意識、屈辱時代,必將一去不復返。

 

  “TCP/IP協議棧是因特網安全危害的根源”問題,涉及到不得不全面審視“規模部署IPv6”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這才是問題的實質、關鍵和要害。某些文章圍著TCP/IP“協議”兜圈子,回避“協議棧”在ICT供應鏈安全中舉足輕重、牽一發動全局的根本性問題,是某些人熱衷于網信學術和技術“打太極”的真實目的。說到底,是要不要關鍵核心技術“立足自主創新、自立自強”的問題。

  

  1985年底,按照美國國防部和商務部的意圖,以及遵循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法律成立的“因特網工程任務組(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是一家不設理事會和委員,沒有嚴格成員概念的民間機構,主要是組織、協調和制定符合美國聯邦政府要求的因特網相關技術規范。

  所謂IETF的“工作原則”:“We reject kings, presidents and voting. We believe in rough consensus and running code.(我們拒絕國王、總統和投票。我們相信粗略的共識和運行代碼。”并非IETF正式的“行動綱領”。這是因特網開創者之一、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高級研究員大衛•克拉克(David Clark)的一句格言。對于這句話,英文中有一個重要的形容詞“rough”(粗糙的、粗略的、大致的、不確切的),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地被某些中譯文“省略”了。

  在中文的語境里,“我們相信粗略的共識和運行代碼”,反映了實事求是的真實狀況和科學的認知態度。表明在“粗略的共識和運行代碼”形成之前集思廣益,并不強求一致,且為形成過程之中和之后,留出了修訂、補充乃至創新的空間。有沒有“粗略的”(rough)這個詞,大不一樣。

  若是IETF要省略掉大衛•克拉克清楚表明的“粗略的”這個詞,“共識和運行代碼”就成了強求一致的結果,成了IETF獨家說了算、誰也不可改變的定論。顯然,省略或拿掉“rough”(粗略的)另有其人。若是中國因特網“專家”的杰作,拿掉“rough”(粗略的),是不是為了向中國用戶和管理者灌輸無條件服從(盲目崇拜)IETF的意識?還是為了證明寫過幾條“RFC”文檔建議的中國專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權威呢?

  RFC(Request For Comments)的英文本意是“征求意見”、“請求評議”。其文件格式及序號,1969年起源于美國國防部阿帕網(ARPAnet)計劃,早期就是阿帕網的文件資料匯編。RFC文件在成為正式標準前,至少要經歷因特網的草案發布(取得RFC號)、提出供開放討論的建議標準、擬定提交審核的草案標準,以及最終經IETF及其下屬的“因特網工程師指導組”(IESG )審定、作為RFC文檔出版的正式標準4個階段。即便如此,也只是形成“粗略的共識和運行代碼”,或如某些說法,“IETF雖然自己制定標準,但并不硬性推廣標準,更不謀求控制互聯網。”

  但是,在中國的網信領域,硬是說IETF是“互聯網國際標準組織”鼓吹盲從,硬是將IETF“粗略的共識和運行代碼”強加于國家、國人和業界,硬是打壓、阻止、封殺國人對IETF推出的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大有人在。IETF,早已成了某些因特網專家抱團抵制“立足自主創新、自立自強”構建我國主權網絡,堅定不移建設網絡強國最大的“擋箭牌”、“殺手锏”。

  

  計算機是構建計算機網絡的基本要素,是自主可控的基礎,是現代科技人拳不離手的工具和武器。計算技術人才是計算機事業持續創新發展的重要先決條件之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中國計算機科研事業的起步,比美國等晚了大約十年。

  回顧我國“立足自主創新、自立自強”的計算機發展歷史,激勵國人,不待揚鞭自奮蹄!

  1952年,美國侵略者在朝鮮發動細菌戰,故意拖延和干擾停戰談判,壯烈的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爆發。全國軍民義憤填膺、同仇敵愾。

  就在這一年,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親自組建了由閔乃大、夏培肅、王傳英組成的我國第一個計算機科研小組。

  曾被譽為“中國計算機之母”的夏培肅,1951年就試制成功一個模擬計算裝置的電解質溶液計算盤,可用來求電訊網絡的穩態解和瞬態解,還可用來求高次代數方程式的根。在當時沒有計算機原理中文資料、沒有復印機、沒有實驗室等實實在在“一無所有”的艱難條件下,1953年,夏培肅所在的計算機小組提出了研制相當于當時美、英水平和規模的中國第一臺電子管串行計算機的設想。夏培肅完成了運算器和控制器的設計,編寫了我國第一本電子計算機原理講義。

  1956年,中科院計算研究所籌備成立,我國建立起最初整建制的計算機科研、工業生產、應用和管理團隊。在以中科院為主、軍民融合的舉國協作下,1958年8月和1958年9月分別研制成功我國第一臺小型電子管數字計算機(103機)和第一臺大型通用電子管數字計算機(104機),填補了中國計算機技術的空白,成為中國計算機事業起步的里程碑。

  1958年,夏培肅將原來設計的示波管存儲器改為當時先進的磁芯存儲器,完成了總體功能設計、邏輯設計、工程設計、部分電路設計以及調試方案設計,并參與電路測試和部件、整機調試。1960年,我國第一臺自行設計和試制成功的107電子計算機問世,一面為教學服務,一面接受潮汐預報計算、原子反應堆射線能量分布計算等。

  60年代,美國等國家采用晶體管的第二代計算機開始問世。1964年,我國基于晶體管設計的119機,在美國等的國際封鎖下,采用電子管先制成了119甲機;1965年制成第一臺大型晶體管計算機(119乙機);兩年后推出119丙機,應用于中國第一顆氫彈的研制、發射計算任務,被稱為“功勛機”。1965?1975年間,我國研制成功每秒100萬次的大型通用計算機,我國自行研制的多型號小型晶體管計算機實現小批量生產應用。

  80年代,我國第四代超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的研制,趕超美國等先進、發達國家,后來居上,已經處在同一水平。

  90年代,我國自行研制的超大規模并行處理計算機,進入國際先進行列。

  自此,我國立于世界計算機(電腦)強國之列。

  

  然而,回顧我國的計算機網絡發展歷史,卻長使英雄淚滿襟。

  在90年代初共享TCP/IP協議的Internet商用網絡系統推廣普及之前,中國部分科研單位與高校,積極自主探索計算機網絡的構建與國際聯網,取得了重要的創新成果。

  1986年,北京市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與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University of Karlsruhe)合作,啟動中國學術網(CANET,Chinese Academic Network)國際聯網項目。1987年9月建成中國第一個國際電子郵件節點,發出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

  1988年初,中國第一個X.25分組交換網CNPAC建成,當時覆蓋北京、上海、廣州、沈陽、西安、武漢、成都、南京、深圳等城市。同年,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通過X.25網,使本單位的DECnet成為西歐DECnet中心的延伸,實現了國際遠程連網及與歐洲、北美地區的電子郵件通信。12月,清華大學校園網通過X.25網,與加拿大UBC大學開通了電子郵件應用。

  1989年5月,中國研究網(CRN)通過X.25網實現了與德國研究網(DFN)的互連。中國研究網的成員包括:位于北京的電子部第15研究所和電子部電子科學研究院、位于成都的電子部第30研究所、位于石家莊的電子部第54研究所、位于上海的復旦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位于南京的東南大學等。CRN提供符合X.400(MHS)標準的電子郵件、符合FTAM標準的文件傳送、符合X.500標準的目錄服務等功能,并通過德國DFN的網關,實現了與因特網(Internet)的溝通。

  1994年4月,中國決定全面接入美國因特網。自此,中國的自主創新網絡全部被陸續中斷、改造。美國因特網(Internet)變身中國公用計算機互聯網(CHINANET)、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CERNET)、中國科技網(CSTNET)、中國金橋信息網(CHINAGBN)擴展全中國,連接日本、美國。

  

  自1994年全面接入美國因特網以來,我國宣傳、教育和傳承老一輩科學家在計算機和計算機網絡發展的奮斗歷程和拼搏精神方面,越來越淡化、低調、忽略,甚至出現空白,造成了幾代人教育認知的落差。有些已是耄耋之年的當時少年,也忘記了過去,忘記了新中國崛起的艱難和中國共產黨的初心。

  竟有青少年信誓旦旦地以為,中國的“兩彈一星”,是靠算盤撥出來的,是靠弓箭射上天的。竟有人再三無中生有地公開指責污蔑,原信息產業部組建的“十進制網絡標準工作組”的自主研發成果,盡管得到了美國國家成員體兩次投票贊成并載入ISO/IEC(國際標準化組織)的正式文件,盡管獲得了美國的知識產權授權,也是“偽科學”。我國政府主管部門,無動于衷,有失公正,情何以堪?

  有人將起始于1959年、結束于1972年的蘇聯“全國信息計算和處理自動化系統”(OGAS)的失敗,歸結于蘇聯國內的官僚內耗。慶幸美國的阿帕網(ARPANET)成功了。

  當時正是美蘇冷戰激烈時期。1957年,蘇聯發射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刺激美國在1958年成立了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署(ARPA)。美國不擇手段地顛覆蘇聯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政權,不擇手段地阻止和破壞蘇聯的科技發展,盡人皆知。恰在1972年,蘇聯OGAS計劃下馬,美國ARPANET開了現代計算機網絡的先河,這難道僅僅是歷史的巧合嗎?

  OGAS的自主創新發展與本不應該的結局,對于今日遭到美國新冷戰圍困、封鎖、制裁、打壓的中國,實在是再典型不過的經驗教訓。今日之中國,不是當年之蘇聯。美國及其擁躉者不要打錯了算盤,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作繭自縛。

  對于中國共產黨人和堅定不移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中國人民來說,自主創新是根本,自立自強真中華。退一步是為了進兩步。盲目追隨、迷信美國,唯“洋人”為大的殖民意識、屈辱時代,必將一去不復返。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朱旄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2.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3. 從歷史工人運動到當下工人運動的謀略——(一)歷史工人運動
  4.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5. 到底誰“封建”?
  6.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7.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8.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9. 韓亂時,朝鮮做了三件事
  10. 尹錫悅這樣的奇葩為什么會出現?
  1.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2. 歷史上不讓老百姓說話的朝代,大多離滅亡就不遠了
  3. 與否毛者的一段對話
  4.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5.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6. 社會亂糟糟的,老百姓只是活著
  7. 不能將小崗村和井岡山相提并論!
  8.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9.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10. 元龍:特朗普一示好,主流文人又跪了!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7.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元龍:1966-1976,文人敵視,世界朝圣!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造人類歷史
  3. 到底誰不實事求是?——讀《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與《毛澤東年譜》有感
  4. 果斷反擊巴西意在震懾全球南方國家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機關事業單位老人、中人、新人養老金并軌差距究竟有多大?
亚洲Av一级在线播放,欧美三级黄色片不卡在线播放,日韩乱码人妻无码中文,国产精品一级二级三级
亚洲日韩一中文字暮AV | 在线亚洲人成电影网站色 | 亚洲国产v高清在线观看 | 综合欧美亚洲日本少妇 | 午夜福利在线永久视频 | 五月丁香伊人青青草原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