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產業界大佬表示做"中國芯"得是企業做,不能是國家去做。因為民企會對用多少錢、賣給誰、什么時候賣等等,了解的非常透徹。因為一做不好就賠了,所以必須拿命博很小心,還是要敢往里投/往里闖。最好的研發單位,實際就是在企業的研究院。以前我們做"兩彈"是拼了命的,不惜成本。但現在拿這個精神去做(芯片),就真的是"誤國殃民"了。
其實,持這種觀點的專家和產業界大佬有很多。鐵流一直呼吁建中國版Wintel,但行業里的人很多都持否定態度,一心跟在X86和ARM身后吃土。甚至還用日本當年自己搞一套的悲劇作為論據,但如果就事論事分析,機會發現,用日本的當年自己搞一套最后失敗了作為論據,是靠不住的。
在2G通信時代,GSM標準是國際主流,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組建的2G網絡就采用GSM標準,全球80%的2G網絡也采用了GSM標準。其次是CDMA標準,主要是北美運營商和中國電信使用這個標準。而日本卻偏偏在本國推行PDC標準,也就是中國人比較熟悉的小靈通。但由于日本本土市場過于狹小,而歐美的通信設備和手機大多只支持GSM和CDMA標準,不支持日本的PDC標準,這就使國外手機廠商無法進入日本,最后自然悲劇。
再來看計算機。在美國IBM公司發售IBM-PC的第二年,日本NEC公司推出了PC-9800系列計算機。雖然日本的PC-9800系列計算機也曾采用美國英特爾公司的處理器和微軟公司的MS-DOS操作系統,與IBM-PC在基礎軟硬件上完全兼容。但日本政府要求,計算機必須支持日文處理,這就對海外計算機企業打進日本市場造成了很大的障礙。依靠政府的保護性政策,NEC的PC-9800系列計算機占據了日本絕大部分市場,形成了一個非常排外的獨特市場。
日本政府還搞了一個TRON項目。這個項目是匯集操作系統和CPU于一體的發展計劃。目的是要建立日本獨立的計算機軟硬件體系。也就是要在美國的Wintel聯盟之外另起爐灶。可惜的是,這引發了美國高度反彈。美國向日本政府施壓,TRON項目的財政補貼被大幅削減。在失去政府輸血后,TRON項目自然就悲劇了。
從中可以看出,日本另起爐灶悲劇的原因在于本國市場過于狹小,以及本土駐扎著美國大兵,美國要求日本放棄補貼,沖擊美國的技術天花板,日本只能照辦。
但這兩點對于中國來說,完全不存在問題。中國本土市場異常龐大,以通信產業來說,全球一共500多萬個基站,中國就建了超過350萬個,其中中移動一家就建了200萬個基站,一旦中國自己搞一套,老外不來跟隨,那等于是愛立信、諾基亞自動放棄了全球70%的市場,如果老外不做中國標準,就歐美那點有限的市場,保不齊連研發成本都收不回來。
就計算機產業來說,也是類似的,中國市場已經巨大,特別是有全球最為龐大的受政府控制和影響的市場,黨政軍單位、事業單位、國企等的采購量就足以養活中國版Wintel。
如果說,日本是先天不足,“丫鬟的命,公主的心”,心比天高,命比紙薄。
那么,中國如今一些專家和產業界大佬的觀點和做法,就是“皇帝的命,太監的心”,哪怕你自己揮刀自宮,但大國體量擺在這里,老牌霸主不弄死你,怎么能安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