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長江存儲首席執行官楊士寧在2020年北京微電子國際研討會暨ICWORLD學術會議上表示,雖然長江存儲的64層3D NAND只是第一個產品,但是這顆產品已經做到了Mate40的旗艦機里面,在會議上,楊士寧還稱長江存儲的NAND是“出道即巔峰”。有鑒于過去幾年美國政府在半導體技術上對我國進行圍堵,以及國產半導體廠商實力的穩步提升,內循環已然是大勢所趨,國內整機廠商和半導體產業鏈彼此協同合作會越來越緊密。
發展半導體產業必須自主研發
過去幾年,國內企業從IBM、ARM、高通、格羅方德、聯電、TowerJazz等廠商引進技術,雖然投入了巨資,但這些引進項目往往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從IBM引進技術的宏芯曾經鬧出欠薪風波,與ARM合資的ARM中國鬧出換帥風波,購買ARM授權的麒麟芯片因制裁而絕版,從高通引進技術的華芯通則直接關門,與格羅方德合資的成都格芯在停擺2年后只能找接盤俠,從TowerJazz、東芝等廠商引進技術的德淮/德科碼也陷入休克,晉華則被聯電和鎂光的知識產權糾紛波及而陷入休克......上述很多都是投資幾十億、上百億的項目,之所以最后慘淡收場,根源就是選擇了技術引進的不歸路。
市場份額與外商差距明顯 設備原材料受制于人
誠然,長江存儲的64層3D NAND被用于Mate40值得慶賀,但長江存儲在技術上和商業上與外商的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就商業市場份額而言,日韓廠商依然處于優勢地位。
在2020年第三季度,三星NAND存儲芯片收入為48.5億美元,市場份額達到33.3%,愷俠的NAND存儲芯片業務營收為31.1億美元,市場份額21.4%,西部數據NAND存儲芯片業務營收20.8億美元,市場份額為14.2%。SK海力士NAND存儲芯片業務營收16.5億美元,市場份額為11.3%,鎂光NAND存儲芯片業務營收15.1億美元,市場份額為10.3%。相比之下,長江存儲的產能僅占全球NAND總產能的1%。就技術水平而言,長江存儲目前商業化量產的為64層3D NAND(TLC),128層NAND還未商業化量產。作為對比,鎂光已經推出176 層 NAND。國產NAND想要實現逆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另外,購買到設備并非一勞永逸,正如大家的汽車在使用中需要保養,這些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半導體設備,也是需要持續“保養”的,國外設備大廠都會有技術人員駐工廠提供技術支持,一旦國際局勢風云突變,外商會撤走所有技術支持,晶圓廠會陷入非常尷尬的境地,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福建晉華。當下,國內企業最需要的是時間,低調做事,以十年為單位逐漸提升生產線的國產化水平。
雖然長江存儲在技術上和市場上與外商具有差距,但能夠在量產存儲芯片的同時,又努力提升設備的國產化水平,堪稱低調干事、實業報國的典范。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