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第十五屆“中國芯”集成電路產業促進大會暨“中國芯”優秀產品征集結果發布儀式在浙江杭州舉行。LQ的津逮CPU榮獲“中國芯”年度重大創新突破產品獎。
據媒體報道,早在2016年起,LQ科技與Intel、QH大學合作,開發出安全可控CPU,并結合LQ科技安全內存模組推出該安全可控的高性能服務器平臺。
LQ科技高管曾經介紹,津逮服務器平臺是在英特爾至強通用處理器技術的基礎上,融合了QH大學可重構計算處理器(RCP)模塊以及LQ科技混合安全內存模組(HSDIMM®),構成了動態安全監控技術(DSC),以滿足國內數據中心對高安全、高性能計算的迫切應用需求。
雖然在LQ的高管和媒體報道都宣稱京逮CPU安全可控。但實際上,京逮CPU在安全方面是非常值得商榷的。津逮CPU其實就是在Intel CPU上加一個所謂的安全模塊,是CPU+ASIC,CPU直接用英特爾的,ASIC國內單位自己做。
事實上,LQ京逮CPU的AISC模塊其實完全可以不和Intel的CPU封裝在一起,完全可以分開,安裝在主板上,而且這么一來,LQ在商業模式上,可以更加靈活——ASIC模塊可以單獨出售,也可和Intel的CPU一起搭配出售,甚至還可以和AMD、IBM等國外CPU搭配出售。就成本來說,也可以省去一筆額外的封裝費用。
但之所以要和Intel的CPU封裝在一起,根源就是這樣可以讓京逮CPU看起來,是國內自己搞出來的東西,可以標榜自主,營造技術光環。
至于京逮CPU所謂高安全,并非CPU代碼全部自己寫,而是通過搞一個安全模塊來實現。LQ就是把安全向下做到硬件這一級,理論上會檢查所有的指令,檢查X86內核運行時行為是否與預期一致,若一致則執行,如果不符合預期定義的動作都不讓執行。而運算功能則由Intel做的X86內核負責。
但這么一來,LQ的CPU部分其實就是Intel的內核,完全是黑箱。考慮到Intel的一系列高危漏洞10年不改,更不承認,直到2017年3月底安全研究者Maksim抓個現行后,Intel才表示:“十年來的產品都因高危漏洞存在安全隱患”的黑歷史。在CPU安全方面完全仰仗Intel是否靠譜依然是未知數。
何況,國內單位通過對某些國外X86 CPU的嚴格測試,可以確認存在功能不明確的“多余”模塊,它不是一般意義的調試接口,而是由特定的CPU芯片引腳控制,可讀寫CPU內部狀態寄存器、讀寫指定存儲區域、激活特定的微代碼段執行某個處理流程、并且可以對CPU進行復位。同時,還發現其存在未公開指令,包括加解密、浮點操作在內共計二十余條,其中,有三條指令在用戶模式就可以使機器死機或重啟,作用機制直接穿透各種軟件保護措施,防護軟件不能感知;普通應用程序中嵌入一條即可使系統宕機。
在這種情況下,加一個可重構計算處理器是否能真的實現100%安全,恐怕還需要時間去檢驗。
對于津逮CPU榮獲“中國芯”年度重大創新突破產品獎,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一位網友就評論,“一個真敢發,一個真敢領”。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