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中國廣電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京成立,成為國內第四大運營商。據北京日報,后續中國廣電將發行192號段的手機號碼,中國廣電的手機用戶可使用自建的5G基站,可以共享使用移動的基站。對于廣電入局,前景是不太明朗的。
首先,當下5G技術不成熟。
現階段5G走的就是高頻擴容路線,性能就是靠大帶寬、MIMO天線、高性能芯片等暴力堆料堆上去的,在效率上相對于4G提升不到。而暴力堆料又導致功耗問題。
財政部原部長樓繼偉表示,基礎設施適度超前是必要的,但有些方面過度超前,抬高了用戶成本或不可持續的公共部門債務。現有5G技術很不成熟,數千億級的投資已經布下,而且運營成本極高,找不到應用場景,今后消化成本是難題。
中國電信技術創新中心副主任楊峰義指出,5G基站典型功耗在3500瓦左右。同樣覆蓋目標情況下,5G基站數量將達到4G的3-4倍,這樣5G移動網絡的整體能耗將是4G的9倍以上。楊峰義表示,2018年全年三家運營商的移動基站共耗電約270億度,總電費約240億元,“在同樣覆蓋情況下,5G網絡的能耗將達到2430億度,電費將達到2160億元。”
根據2019年財報,三大運營商營收總和為1.4萬億元,總利潤為1384億元。換言之,就是5G基站的功耗會達到三大運營商的總利潤的1.5倍。
因此,一些廠商又提出低頻5G方案,以閹割的方式降低功耗。但這又帶來一個問題,那就是這種低頻5G方案網速和4G相差無幾。相對于中頻500兆左右的帶寬,以及高頻1000兆以上的帶寬,低頻的帶寬只有幾十兆,和4G的帶寬差不多,天線則基本就是4G的規格。這種為了降低成本和適應700Mhz搞閹割,就導致閹割之后的5G性能和4G差不多。
從實踐上看,廣電就在700M低頻上部署這種低成本、低功耗組網模式,消耗40M帶寬,理論下行網速為220—440Mbps。愛立信在20MHz帶寬、2T2R情況下,5G終端實測下載速率為163Mbps。中國廣電與H開通了全國首個基于700M的 2×30M頻譜帶寬的5G基站,可實現300Mbps的5G網絡下行速度。
作為參照,早期的4G Cat 4標準理論下行網速為150Mbps,4G Cat 6標準理論下行網速為300Mbps,4G Cat 12、Cat 13標準理論下行網速600Mbps,聯通在雄安4G實測網速則達到1.2Gbps。
也就是說,廣電的低頻5G相當于重復建設一個滿血版的4G Cat 6,雖然比現在大家用的閹割版4G要強,但廣電5G與韓國、香港地區的4G網速相比沒有多少優勢,對比雄安的4G而言則處于劣勢。
廣電如果將大筆資金投入到不成熟的技術上,最終只能浪費資源,自食惡果。
其次,廣電很難從共享移動基站的方式建立自己的用戶基本盤。
對于運營商而言,最關鍵的就是用戶量和通信網絡。
在3G時代,聯通的WCDMA和電信的CDMA都優于移動的TDS,但移動依然能夠穩居老大的地位,就是因為用戶量大,而且換手機號又比較麻煩,政策又不允許攜號轉網。對于已經被三大運營商瓜分殆盡的市場,廣電如何建離自己的用戶基本盤就是一個大問題。
就通信網絡而言,移動和電信覆蓋比較完善,廣電則是新玩家,短時間內沒有能力建成“村村通”的覆蓋,因而只能共享/租用移動的2/4G網絡。
從市場上看,廣電是相對比較缺乏活力的單位,市場嗅覺不夠敏銳,三大運營商則是非常市場化的企業,比廣電更具活力。此前,廣電就拿固網業務與傳統運營商競爭,在有龐大老客戶的情況下,廣電的固網業務也沒有在運營商面前占到多少便宜。
從此前的報道看,廣電和移動的合作是廣電以700M頻率作為對價換取移動較為完善的2G、4G、5G網絡開展業務,移動獲得了700M頻率,這樣可以通過低頻5G以相對較低的成本完成5G信號覆蓋。雖然低頻5G的網速與滿血版4G相當,但在大陸4G網速被限速的情況下,200—400Mbps的低頻5G就是市場競爭的神器。這場合作,移動才是大贏家。廣電想寄希望于5G來翻盤,無疑是所托非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