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英偉達與軟銀宣布達成最終協議,英偉達將以400億美元的價格從軟銀收購ARM。在臺積電明確于9月15日后不再向HARM提供代工服務之后,一家美國公司又將ARM收入囊中,這使國產ARM CPU在設計和制造環節都存在巨大風險。在H的ARM CPU已經失去流片渠道,以及英偉達收購ARM的情況下,必須對ARM的的風險有清醒的認識,特別是對自主和安全非常重視的XC市場,不能倚重ARM,而應當扶持真正的本土技術。
隨著近年來的芯片熱和XC工程的開展,不少商業公司都開始打這一塊市場的主意,國內企業通過與IBM、高通、ARM等公司合資,或購買技術授權的方式研發芯片,并包裝之后沖擊XC市場。其中,以ARM陣營企業表現最為突出。
如果沒有意外的話,ARM CPU將以這種方式把黨政單位和國企的基礎硬件綁在ARM的戰車上。然而,特朗普政府升級了制裁,打破了國內一些企業“融入國際主流”的幻想。
這一事件堪稱黑色幽默,一直以來,國內能人志士呼吁和強調自主研發,但總有一些利益集團對西方抱有幻想,堅持“融入國際主流”、“跟在洋人身后吃土”的技術路線。真正把國內企業逼上梁山,另起爐灶,自力更生的居然是特朗普。這一點與當年赫魯曉夫撤走援華專家逼迫中國獨立研發核武器,歐洲國家在衛星導航系統研發上把中國當冤大頭導致中國獨立研發北斗系統如出一轍。
雖然國內ARM CPU廠商和一些媒體鼓吹ARM中立、自主,但從實踐上看,ARM也是屈從于西方政客的,談不上中立,至于自主就更是偽命題。誠然,一些網友認為國內ARM CPU購買了ARM V8指令集的永久授權,但這種商業授權行為根本無法對抗西方政客動用國家力量下達的禁令,西方國際可以用威脅國家安全的名義輕易將授權作廢。
ARM創始人Hermann Hauser就對英偉達收購ARM非常憂慮,認為將ARM出售給英偉達意味著ARM將受到美國CFIUS法規的約束。英國電子行業有數百家公司,雇用數以萬計的人在其產品中使用ARM。其中許多產品出口到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主要市場,那就意味著他們都必須遵守美國CFIUS法規。這使英國處于令人難以置信的立場,即關于允許ARM出售給誰的決定權將在白宮而不是唐寧街。主權曾經主要是一個地理問題,但是現在經濟主權同樣重要。將英國最強大的貿易武器交還給美國正在使英國成為美國的附庸國。
Hermann Hauser作為ARM創始人,對于ARM的論斷是最為權威的。從Hermann Hauser的言論表明,ARM被美國公司收購后,即便是英國企業也將受制于白宮。
在此前制裁事件中,ARM等西方科技公司也是在賺錢和政治風險找平衡,當政治風險大的時候,打著“不合規”的旗號,立馬翻臉制裁你。當政治風險變小了,就一幅“中國人民的老朋友”的樣子,標榜“合規”,在中國做生意,從中國賺取高額利潤。甚至和聯合中國合資企業或合作伙伴高舉自主可控旗幟,大家千萬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
從實踐上看,國產ARM芯片設計制造都對境外技術有依賴,設計上依賴ARM授權,在制造上依賴臺積電工藝,這種設計、制造依賴境外技術的模式是存在較大風險的,標榜“ARM符合自主標準”已經成為皇帝的新衣。某ARM芯片絕版就皇帝新衣被揭穿的最佳寫照。最近,英偉達以400億美元收購ARM,美國進一步加強對ARM的掌控。國產ARM CPU的設計和制造兩個環節都被美國掌控。
在這種情形下,ARM的鼓吹者卻宣傳:“中國的XC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將ARM的CPU引入服務器和云,在生態上為全球技術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這種論調完全是利令智昏,無視ARM的客觀風險,使XC事業誤入歧途。另外,個別公司把ARM標榜自主沖擊XC市場,無疑是特洛伊木馬的翻版,只能令親者痛,仇者快。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