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H公司消費者業務CEO余某表示,由于美國制裁,H公司QL高端芯片在9月15日之后將無法制造。分析人士指出,H公司可以與全球15家芯片供應商合作,但只有5個“可行”的選擇,且每一個選項都面臨重大挑戰。
Strategy Analytics無線設備策略部執行董事尼爾·馬斯頓(Neil Mawston)表示,H公司可以與全球15家芯片供應商進行合作,但只有五個可行選項。
一:將QL處理器生產訂單轉交中芯國際,而非臺積電;
二:向展訊采購芯片;
三:下單給聯發科;
四:將芯片代工外包給三星電子;
五:想辦法讓高通取得美國禁令的豁免權。
不過,這五條出路均存在一定問題。
就第一條策略來說,可行性很低。就技術上來說,中芯國際在技術上明顯落后于臺積電,目前只能代工14nm芯片,與臺積電的5/7nm有一定差距,無法滿足H公司的需求。就對抗制裁的能力來說,中芯國際和臺積電一樣都使用美國設備和美國技術,在對抗制裁方面并不比臺積電強。而且在8月7日,中芯國際聯合CEO梁孟松曾就上述問題表態,該公司絕對遵守國際規章,有很多其他客戶也準備進入其有限的產能里面,若不能繼續支持H公司,影響應該可以控制。
向三星尋求代工服務也不現實,原因和找中芯國際代工一樣。
想辦法讓高通取得美國禁令的豁免權確實是一條路,而且高通確實在游說試圖撤銷禁止了。但在當下這種大環境下,美國政府是否批準還是未知數。
向聯發科和展銳采購手機芯片是短期可行性比較高的選擇,H公司也采購了很多聯發科的芯片。不過,聯發科在設計上需要ARM的IP授權,在制造上也要依賴臺積電,同樣存在風險,一旦聯發科被瞄上,也被下禁令,那么,這個芯片供應商屆時是否能夠供貨也是一個問題。
另外,這里討論的僅僅是手機主芯片,事實上,手機需要的芯片類型很多,除了主芯片之外,還有NAND、DRAM、WIFI、射頻等等,而這些芯片大部分被歐美日韓廠商壟斷。
短期來看,依靠庫存和一些制裁還未覆蓋到的廠商供貨尚能維持手機產品線,但一旦韁繩進一步收緊,H將會面臨更加嚴峻局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