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信息化百人會 2020 年峰會上,H公司高管余某透露,由于第二輪制裁,芯片只接受了5月15號之前的訂單,到9月16號生產就停止了,所以今年可能全球最領先的、QL高端芯片的絕版、最后一代。
鐵流認為,該事件集中折射出當下國內IC設計公司在設計和制造上依賴境外廠商存在巨大隱患。
國產尖端ARM芯片設計制造兩頭在境外
近年來,國內一些IC設計公司在商業上脫穎而出,這些公司的設計上依賴ARM授權,在制造上依賴臺積電工藝,在OS上依賴谷歌的安卓系統以及建立在安卓之上的軟件生態。在國際環境良好的情況下,這種芯片設計、制造和軟件生態依賴ARM、臺積電、谷歌等境外公司的做法可以較快的借助境外成熟的技術體系切入商業市場,進而獲得收益和名氣。但國際環境一旦發生變化,就存在巨大風險。
誠然,一些國產ARM芯片依靠商業上的成功獲得了明星光環和品牌光環,但這無法掩蓋其在技術上依賴ARM授權和臺積電工藝的問題。以H公司的QL系列手機芯片而言,在過去10年時間里,CPU核與GPU核全部從ARM等外商購買,在制造工藝上高度依賴臺積電尖端工藝。H公司做的是把買回來的IP做SoC設計,并非自主設計CPU。一位行業人士曾經打過一個比方,買IP設計SoC就好比給毛胚房做軟裝,并非自己建房自己裝修。
誠然,設計SoC也是具有一定技術含量的,但這距離真正的原始創新尚有不小距離。且買IP設計SoC流程非常成熟、非常完善,ARM在華夏就有合作伙伴200多家,從稀缺性的角度看,買IP設計SoC并不是多么高不可攀的技術。
從實踐上看,H公司過去十年里先后購買了ARM Cortex A9 A7 A15 A53 A57 A72 A73 A76 等CPU核,可謂是引進一代、落后一代、反復引進,手機芯片性能提升高度依賴從ARM購買更好的CPU核與采用臺積電更好的工藝。這種設計、制造兩頭在外的模式是存在較大風險的,一旦國際環境發生變化,就有休克的風險。數日前,余某表示QL芯片的生產將于 9 月 15 日截止,QL高端芯片或將絕版就是這一風險的最佳寫照。
ARM聯合創始人:英偉達收購ARM將是一場災難
此前,彭博社、金融時報等媒體報道英偉達計劃以超過320億美元現金加股票的條件,從軟銀手中收購Arm。對此,對此ARM聯合創始人赫爾曼·豪瑟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的采訪時,他明確表示反對英偉達收購ARM,他也認為這一交易最終不會獲得通過。
赫爾曼·豪瑟還認為,如果ARM被英偉達收購,將是一場災難,將會損害ARM的中立性和滿足多家不同公司和供應商需求的能力。
對此,國外分析機構則評價“可能導致人心叛離,越來越多Arm的客戶會轉投RISC-V陣營。”蘋果、高通、博通、恩智浦、聯發科,甚至是Intel、AMD等公司,都不得不重新考慮與英偉達和ARM的關系。就ARM公司而言,最好的歸屬還是軟銀這類資本財團掌控,任何一家IC設計公司收購ARM,都可能對ARM的中立性以及行業格局造成影響。
誠然,英偉達收購ARM至今還是未知數,而且阻力頗為不小。但如果英偉達完成對ARM的收購,對國產ARM CPU廠商最為不利。由于英偉達是美國公司,且ARM重要的研發中心就在美國,一旦由英偉達掌控ARM,美國政府對ARM的控制會進一步加強。在當下這種大環境下,美國進一步加強對ARM的掌控,猶如把槍口頂在腦門上,這對國產ARM CPU而言絕不是好消息。
結語
一旦ARM授權和臺積電工藝兩個都被卡脖子,對于國產ARM CPU而言,等于是被拷上了雙重鎖鏈。當下,ARM路線可以作為一個嘗試的路線,去試一試,但絕不能把寶完全壓在ARM上,更不能無視ARM路線的巨大風險,指鹿為馬把ARM CPU標榜為自主,聲稱不怕制裁。
在臺積電將于9月16日停產QL芯片,以及英偉達試圖收購ARM的大背景下,就機關單位和國企,以及一些自主性要求非常高的領域,不宜大規模推廣ARM芯片。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