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華夏通信設備寡頭H公司與高通公司簽署協議,高通授權H公司使用其專利技術。根據協議,H公司將支付高通約18億美元,比2017年M國對Z公司的罰款還要高6億美元。在該協議達成后,高通股價盤后一度飆升13%。據媒體報道,18億美元中12億美元是支付2019年年底前,H公司未支付給高通的12億美元,6億美元為2020年上半年產生的專利費,所有費用將在1年內全部支付。
一直以來,國內媒體喜歡在報道H公司的時候沸騰體宣傳,鼓吹H公司在5G標準專利上擁有壓倒性優勢。相比之下,同樣在5G標準專利上頗有建樹的Z公司則無法獲得同等待遇,甚至還要被媒體各種鄙夷。
從數據上看,H公司、三星、LG、諾基亞、愛立信、Z公司、高通、英特爾等公司在5G標準專利上位居前列。H公司申請專利數是第一,但授權專利數量上位列第四。
這里說明一下,申請專利是廠商自己申請的,而授權專利是獲得官方認可的。廠商在申請后,一些專利可能無法通過審批,一些專利還在審批過程中,還未獲得授權,因而申請專利只能說明一家企業申請了很多專利,授權專利才是真正有用的專利。
授權專利的數量排序為:
三星(1728件)、諾基亞(1584件)、LG(1415件)、H公司(1274件)、Z公司(837件)、高通(831件)、愛立信(768件)、英特爾(148件)。
從排名前八的企業數據上看,韓國擁有的5G標準專利數量最多,東亞大國緊隨其后,然后是芬蘭、北美大國和瑞典。從授權專利的數量上看,H公司是5G標準制定的重要參與者,但無法像媒體鼓吹的那樣占據壓倒性優勢。
專利不僅要看數量,還要看質量。當下,專利注水是行業普遍情況,工程師為了完成KPI,企業為了增加必要專利數量,都拼命把垃圾專利往標準里塞。一些廠商把同樣的技術在多個國家申請專利,結果導致專利數量倍增。
要做知識產權談判的話,專利數量只是一個因素,更重要的核心因素是加權專利占比。
5G的必要專利將幾千項,但是其核心技術只有七八項,關鍵技術也只有十幾項,企業之間談判知識產權付費問題,一定會最終折算加權專利占比。就加權專利占比來說,5G知識產權加強占比最兇的是北美大國高通。高通的5G必要專利數量瞧起來不是特別多,但是,它的加權占比很兇,領先于其它會員單位。排在高通之后的,是愛立信。后面的三星、諾基亞、H公司、Z公司幾個企業占比的差距就沒有那么大了,H公司的加權排位是第五位。
可以說,5G標準是全球企業共同制定的標準,既非“東亞大國智造”,也非H公司占據壓倒性優勢的標準,東亞大國企業是5G標準的重要參與者,而非主導者。
在5G存在成本、應用、功耗、覆蓋四大問題的情況下,現階段5G的意義非常有限,一些網友總是喜歡引用北美政客用來煽動民粹的話術,稱H公司5G“秒天秒地”、“壓倒性優勢”,所以北美要壓制,這完全是臆想。
當下,一些企業和媒體喜歡玩弄一種話術,就是把一項技術標榜為“中國智造”、“中國標準”,然后利用大家的愛國熱情對某些東西進行無限拔高和神話。
當有人和單位披露客觀數據揭穿皇帝新衣后,這些企業和媒體開始帶節奏,把說真話的“小男孩”扣上“西方勢力黑手”的帽子,很多網民往往會跟著媒體和企業的宣傳,把正常的觀點劃歸為陰謀論,這是不正?,F象。
從專利分布來看,5G標準專利上處于群雄制衡狀態,5G是全球廠商共同努力的結果。由于高通在過去幾十年有豐厚的專利積累,以及高通并不直接做通信設備,H公司向高通支付18億美元專利費是很正常的商業行為。
有鑒于“高通稅”的收費方式,國內5G建設規模越大,國內企業需要支付的“高通稅”就越多。按照2020年上半年產生6億美元專利費的數據看,半年產生的專利費就相當于2017年M國對Z公司罰款的50%,這著實令人乍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