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關于美國切斷美元支付通道的文章在互聯網上傳播甚廣。從歷史上看,美國曾經動用CHIPS和SWIFT對朝鮮、伊朗和俄羅斯進行過金融戰,而且還取得了不錯的戰績。面對美國的金融霸權,我們一定要高度警惕。本文將援引美國兩次金融戰,簡述CIPS對人民幣國際化和中國金融安全的重大意義和美國操控CHIPS和SWIFT的破壞力。
CHIPS和SWIFT
在講訴美國兩次金融戰之前,先介紹在金融戰中,充當了“千里眼”、“順風耳”,并完成最后致命一擊的CHIPS和SWIFT。
CHIPS位于紐約,顯然在美國的掌控之中。
而SWIFT位于布魯塞爾,美國為獲取SWIFT數據還破費了一番周折——美國財政部在80年代就嘗試獲取SWIFT數據庫,但當時未能如愿。在911事件后,美國以打擊恐怖主義的名義如愿以償。
CHIPS和SWIFT的數據庫是無價之寶
CHIPS和SWIFT豈止是紐約清算所銀行同業支付系統和全球同業銀行電訊協會這么簡單,它們的數據庫才是真正的無價之寶,因為全球任何一筆美元交易和商業匯款都在CHIPS和SWIFT的數據庫中,只要順著交易線索進行深度挖掘,就可以獲取大量國家機密和商業情報。
另外,雖然美國獲取SWIFT的數據庫的目的并非是單純的為了打擊恐怖主義,但CHIPS和SWIFT的數據庫確實在打擊恐怖主義發揮了很大作用——美國財政部通過對CHIPS和SWIFT的數據庫的深度挖掘,掌握了恐怖組織的資金流向方面的相關數據,借此成功破獲數十起恐怖主義襲擊案件,并成功挖出了基地組織的二把手。
前車之鑒:美國兩次金融核戰
深度挖掘SWIFT和CHIPS數據資料不僅能用于分析國家對外戰略、獲取商業機密和打擊恐怖主義,在金融戰爭中更能發揮出金融核打擊般的奇效。讓我們一同回溯西方如何運用SWIFT和CHIPS在金融戰中重創對手的經典案例。
1、對朝鮮進行金融制裁
在宣布將匯業銀行列入黑名單后,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
一是引發大規模擠兌,澳門匯業銀行在一天內被客戶取走了3億澳門元,占該銀行總存款的十分之一。
二是全世界的銀行不敢冒著美元清算被中斷于紐約的風險硬頂美國財政部的壓力,紛紛中斷了和匯業銀行的金融往來,并宣布凍結朝鮮客戶的賬戶,香港金管局更是派出所謂中立機構接手匯業銀行在香港的經營。
因全球銀行特別是中國商業銀行中止了給朝鮮客戶的轉賬業務,朝鮮的外部資金渠道全部被切斷,對外貿易失去了銀行的支持進而陷入癱瘓。
2、對伊朗的金融制裁
這就給美國制裁伊朗提供了最好的攻擊靶標和攻擊借口。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游說歐洲,孤立伊朗。
2006年,美國財政部游說歐洲100多家銀行,以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利用歐洲銀行洗錢,購買核武器研發相關的設備和原料,資助哈馬斯和真主黨,資助恐怖主義等為借口要求歐洲銀行凍結伊朗客戶的資金,并宣傳要將繼續為伊朗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列入黑名單。這樣一來,歐洲銀行界被嚇得六神無主、人人自危——瑞信和UBS率先宣布凍結伊朗賬戶,德國、英國、法國的銀行紛紛凍結了伊朗客戶的資金,這使得伊朗對外貿易受到重創。
第二階段,制裁升級,斷絕貿易。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墻梯。為了逃避美國的制裁,伊朗則采取了在國外注冊空殼公司運營海外貿易,伊朗的貨輪在巴拿馬等地注冊,掛萬國旗,貨輪關閉GPS定位,防止被美國跟蹤等措施。但美國通過對SWIFT和CHIPS數據庫的分析,以資金流向為突破口,對伊朗的空殼公司實行定點清除。
第三階段,中止伊朗美元清算
第四階段,制裁伊朗中央銀行
2011-2012年,美國以洗錢為由,制裁伊朗中央銀行,徹底斷絕了全世界中央銀行,特別是俄羅斯和中國中央銀行與伊朗央行的金融往來。另外,為了震懾中國,2012年7月,中石油集團控股的昆侖銀行被美國財政部列入制裁黑名單。
在國內經濟困頓,民間抗議示威此起彼伏的狀況下,內賈德不得不向美國表示,原意放棄核武器開發,換取美國取消金融制裁。
2013年11月,日內瓦會談,伊朗妥協終止20%純度以上的鈾礦提煉,并于2014年1月20日,濃縮鈾項目全部停工。美國隨后放松對伊朗的金融制裁。
在兩次金融制裁中,美國都通過金融手段使對手延緩或放棄了核武器開發,基本達到了預期目的。在2014年烏克蘭危機后,美國除了聯合沙特將石油價格腰斬外,更是將上述手段一一施展,西方一些國家就曾經威脅將俄羅斯排除在SWIFT系統之外。即使以俄羅斯雄厚的國力和有中國輸血的情況下,俄羅斯的經濟依舊受到很大影響,盧布更是大幅貶值。
戰略上藐視 戰術上重視
過去,中國人民幣跨境支付一直要借助于SWIFT系統,這是非常危險的。但在CIPS于2016年上線運營后,一切都不同了——中國有自己的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
雖然在現階段,CIPS還比較弱小,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會呈現CIPS和SWIFT并行的情況,但CIPS給了中國一個機會——以自主研發中文支付報文信息系統為基礎,降低對SWIFT的依賴,甚至在將來發展壯大后,不排除和SWIFT分庭抗禮的可能性。
當下,我們沒必要對美國的金融霸權過分擔心,因為中國不是朝鮮這種小國,也不是伊朗這種對石油出口比較依賴,產業結構比較單一的國家。以中國的市場和自然資源,實現經濟內循環完全不是問題。誠然,對于很多外貿企業和出口導向企業而言,沖擊會比較大,但這也是發展內需的一個機會,可以使經濟內外需結構更加合理。因此,即便美國真把對付朝鮮和伊朗的手段重新施展一遍,中國也能以本土資源和人口扛過去,作為代價,老百姓的日子會過的艱難一些。
同時,我們也不宜過度樂觀,高估自己的實力和低估別人的決心都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后果。由于美國掌控著CHIPS和SWIFT,且當下全球貿易中美元的結算比重太高,人民幣在全球交易和支付結算中所占比例僅為1.78%(2017年),在現階段中國還很難繞過美元進行全球貿易結算。無論是人民幣國際化替代美元,還是人民幣+歐元替代美元結算,在短期內都是不切合實際的。特別是在紐約清算所銀行同業支付系統可以切斷全球美元支付的情況下,對于潛在的風險,我們絕不能掉以輕心。
還是偉人的那句話,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