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寫于2018年,略作修改重新發(fā)。從實踐上看,鐵流在文末的話真的一語成讖。個別大公司在2018年已經有中興這樣血淋淋的先例之后,依然選擇“融入國際主流”的做法,甚至還標榜ARM自主高調沖擊安全市場。唯一的區(qū)別就是以3倍的使用量采購國外芯片,以庫存拖時間寄希望于兩邊家長談妥后接觸危機。
從過去的實踐看,西方政客的訛詐是無止境的。鐵流還是那句話,如果中國集成電路產業(yè)依舊像過去那樣缺乏頂層設計,一盤散沙,始終對洋人抱有幻想。中興事件還會在另一個時間,另一個地點,以另一種形式,反復出現。
中興事件本質上是為過去30年放棄核心技術自主研發(fā)而買單
日前, 美國商務部公布了對中興通訊的最新處罰通告,主要內容為:
1、此次將新繳納10億美元的罰金,同時在第三方賬戶存放4億美金保證金,加上之前的8.92億罰金, 累計罰款總額22.9億美元;(中興2017年凈利潤7億美元)
2、中興通訊相關公司必須在30天內更換全部董事會和管理層;
3、中興通訊必須聘請美國商務部挑選的合規(guī)團隊對企業(yè)進行監(jiān)督,為期10年;
4、未來10年美國隨時有權利重新激活禁令。
此消息公布后,引起了巨大反響,有網友調侃,中興將成為“混改”最徹底的國企,也有網友認為這是新時代的辛丑條約,喪權辱國。還有網友開始大肆抨擊中興,甚至把中興視為“買辦”。
對于中興事件,鐵流認為應該辯證的看。
抨擊中興是買辦并不客觀
中興在2015年國際專利申請量榜單中排名第三,其通信方面的技術底蘊雄厚,是實打實的技術企業(yè)。自2010年到2015年初,中興通訊研發(fā)投入超400億元,已擁有超過6萬件全球專利申請、1.7萬件已授權專利,其中涉及4G標準的LTE基本專利超過800余件,全球占比13%。
可見,中興并非沒有核心技術。
這次遭遇制裁,中興陷入“休克”。
主要是因為中興是一家通信公司而非IC設計公司,長于通信技術,短于IC設計——正所謂“隔行如隔山”,中興作為通信公司,IC設計能力弱,就如同作為IC設計巨頭的Intel、AMD在通信技術方面技術底子相對單薄。
比如,Intel是靠收購英飛凌才打開通信的缺口,折騰了多年英飛凌基帶才勉強堪用。而且蘋果采購了英特爾的基帶之后,還必須閹割高通基帶的性能,以保障采用不同基帶的蘋果手機,擁有類似的用戶體驗。通信公司不擅長做芯片,芯片公司不擅長做通信,這其實是正常現象。
因此,用“中興IC設計實力弱,需要采購美國電子器件”的情況來證明中興是不具備核心技術的“組裝廠”和買辦,并不合適。在正視中國集成電路產業(yè)和美國的差距的同時,絕不可妄自菲薄。
中興休克的根源在于集成電路產業(yè)不如人
事實上,中興并非沒有芯片設計部門,中興微電子是國內營收僅次于H海思和紫光展銳的芯片設計單位。
不過,由于芯片的種類太多,產業(yè)鏈太長,任何一家公司都無法做到包打一切,中興微電子只能滿足部分需求,其余的基本需要進口。
其實,像中興的競爭對手,H、愛立信、諾基亞都采用的全球采購元器件的模式。
畢竟,一個廚師的任務是把菜燒好,如果要求廚每個廚師做的菜肴,所使用的食材,必須是廚師親自種植和養(yǎng)殖的,未免就有些苛刻了。
必須指出的是,雖然H和中興能夠設計部分芯片,但絕大部分芯片都是需要進口的。以H公司為例,2018年和2019年芯片采購金額都超過200億美元。
何況,即便是H、中興能夠自產自足的芯片,很多也是高度依賴國外技術授權的,比如H的麒麟芯片,CPU和GPU等核心技術完全仰仗從ARM公司購買。
正是因為產業(yè)鏈太長,且中國芯片產業(yè)和美國差距很大,很多底層技術都掌握在美國人手里,中國任何一家公司都經不住同樣等級的制裁。中興的悲劇根源在于整個產業(yè)鏈不如人。
模擬器件才是重災區(qū)
之前介紹了,中興這次的問題,主要是中國集成電路產業(yè)整個產業(yè)不如人。從CPU、GPU、DSP、FPGA這些數字電路,到各種模擬電路,都和美國廠商有不小的差距。
必須指出的是,相對于CPU這種“明星”芯片,很多時常被人忽略的模擬器件,中美之間的差距更大,才是真正的重災區(qū),比如射頻和模擬前端是比CPU還糟糕的重災區(qū)。
這其中主要模擬的工藝參數啥的都比數字復雜。其實,學校芯片制造方面的專業(yè)也是重數字輕模擬。
數字電路,不管你是0.1還是0.2都代表0,不管你3.3還是 3.0都代表1。
但模擬電路則不行,里面比如一個運放,輸入偏置都是毫伏和以下級別的。
一旦漏電導致電壓偏個幾毫伏,性能指標都相差幾個等級了。
畢竟數字里只有0和 1,你多個0.X,只要不會把0變成1,對下一級就都是不可見的。
而模擬電路,多的任何一點都會傳遞到下一級,而且會累加,所以只要前級有一點干擾,就會疊加,導致整體性能沒法看。這還不說一致性的問題。
之前提到,高校重數字輕模擬,原因就在于數字電路好入門,設計只要擼代碼就行了,CPU都靠代碼擼出來。
作為對比,模擬電路就不行了,是一堆電路一堆參數,還要緊密結合制造材料和工藝。
而且像美國模擬電路很多是IDM模式,這個也會有巨大的優(yōu)勢。
比如老大德州儀器,就有自己的工藝線,他家的模擬芯片設計師可以直接結合線來設計優(yōu)化。
但是國內大多是Fabless模式,這樣設計和制造磨合溝通的時間成本和資金成本都會偏高,而且設計和制造的磨合優(yōu)化也會比較麻煩,整個研發(fā)周期就會慢很多。
這段話主要想表達的意思是,雖然很多媒體把目光集中到“H有麒麟芯片不怕制裁”,“中興放棄手機SoC研發(fā)缺乏遠見”這類的話題上。這很容易把節(jié)奏帶歪了,把真正的短板和問題掩蓋掉。
實際上,模擬器件才是真正的重災區(qū),博通、TI、ADI、Skyworks等公司在各自的強勢領域幾乎是統(tǒng)治性的。何況“H有麒麟芯片不怕制裁”本身就是偽命題。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中興如今的窘境,直接原因是中興自身保密制度形同虛設。
但根本原因,還是因為,中國集成電路整個產業(yè)技不如人。
畢竟,如今的美國把中國作為最大競爭對手,若要想打壓中國,有的是借口。就像一句古語: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而集成電路產業(yè)出現大量的空白和缺口。根源在于80年底開始奉行的“造不如買”的政策,以及自80年代以來,一大批企業(yè)紛紛以“貿工技”為指導思想有關。
由于缺乏頂層設計,中國的集成電路事業(yè),在科研、教育、產業(yè)方面相互脫節(jié)。
在產業(yè)政策制定上選擇了“造不如買”,盲目對外開放,放棄了過去全國一盤棋,自力更生,獨立自主的指導方針。
“造不如買”的政策直接摧毀了中國獨立的科研和產業(yè)體系;
科研面是單打獨斗,科研成果轉化成產品的微乎其微;
高校教育淪為國外巨頭的附庸,大多是為留學和外企培養(yǎng)人才,或者是教授學生如何使用芯片,而不是如何設計和制造芯片;
產業(yè)在硬件上淪為組裝廠,為外資企業(yè)提供廉價勞動力;在軟件上圍繞國外制定的技術標準和技術體系馬首是瞻,軟件工程師轉變?yōu)榱畠r的碼農。
極其少數堅持獨立自主路線的企業(yè),在買辦和外資的夾縫中求生存。
中興事件可能會反復出現
中興事件的最大教訓,就是狠狠扇了國內洋奴買辦一記耳光,從這個角度看,也未必是壞事。
不過,怕就怕一些人不長記性,“洋人虐我千百遍,我待洋人如初戀”。不僅沒有知恥而后勇,大力發(fā)展自主技術,反而在國家級決策咨詢會議上,大放厥詞國家應該放棄自主芯片研發(fā),轉而依附于國外技術體系,并認為只有“依附于洋技術”,只有“跟在洋人身后吃土”,才有市場,才能生存。
如果中國集成電路產業(yè)依舊像過去那樣缺乏頂層設計,一盤散沙,始終對洋人抱有幻想。那么,就會演變成“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的悲劇,中興事件還會在另一個時間,另一個地點,以另一種形式,反復出現。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