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日經亞洲評論援引知情人士透露,H公司正在和聯發科、紫光展銳進行談判,尋求競爭對手的幫助,以抵御美國政府對其打壓。從H公司向展銳和聯發科求助的事情來看,H公司標榜的ARM自主可控是站不住腳的,因為如果ARM芯片真的自主可控,又何必向他人求助呢?
目前,在手機SoC上,高通、聯發科、展銳分別占據高、中、低端市場,是當今手機芯片市場份額三強。H公司很顯然是希望向兩家設計商購買芯片作為替代選擇,以維持消費電子業務。一旦臺積電拒接接受H公司訂單,采用聯發科和展銳的芯片,H公司同樣能維持相關業務。
雖然有媒體聲稱H公司一旦換成聯發科和展銳的芯片,會削弱其手機競爭力。但事實上,換聯發科和展銳的芯片,雖然對品牌溢價會造成一定影響,對手機用戶體驗影響微乎其微。
就芯片性能來說,當下的手機芯片早已到了同質化和性能過剩的時代。
說同質化,是因為H公司、聯發科、展銳的CPU核、GPU核等核心IP都是從ARM公司購買,唯一的差別無非是你買A75,我買A76,他買A73,由于CPU核、GPU核都是ARM設計的,H公司、聯發科、展銳做的都是買IP設計SoC,芯片性能怎么樣,關鍵在于購買的CPU核性能如何,以及SoC設計水平如何,像展銳、聯發科這類在市場競爭中活下來的公司,這方面基本都過關。產品的性能和體驗都是不錯的,過去一直無法搭載在高端手機上,更多還是聯發科和展銳品牌溢價和光環不足的問題,并非產品本身的問題。
何況就性能來說,除了極少數發燒友之外,如今千元機上的手機SoC都已經足夠用了,要知道絕大多數用戶都不是發燒友,只是看看視頻,刷刷微博、朋友圈的普通用戶,聯發科、展銳可能會少個把A76、A77的CPU核,GPU的規格也會弱一些,但對于最廣大消費者來說,性能已經是過剩了。其實,當下CPU只要有四個12/16mn工藝的A55 CPU核,CPU的性能就滿足日常使用了。
一句話,就是H公司如果采用展銳和聯發科的芯片,可以應對臺積電拒絕訂單或庫存耗盡后的局面。
不過,這并不代表著如果獲得聯發科和展銳的幫助,H公司就能高枕無憂。因為聯發科、展銳和麒麟一樣,都是大量采用了西方技術,比如CPU、GPU購買自ARM,制造工藝依賴臺積電,EDA工具依賴國外三大廠等等,一旦川普順藤摸瓜,把矛頭對準聯發科和展銳,這兩家公司也會非常麻煩。
因此,鐵流認為,展銳和聯發科可以在制裁還不是特別嚴厲的情況下向H公司供貨,一旦川普動真格,加碼制裁的情況下,最好還是低調做事,避免引火燒身。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