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據臺媒最新報道,臺積電撤銷了H公司第四季先進制程訂單,并已將H公司原定產能全部開放給了蘋果、高通、聯發科、超微等大客戶。臺積電之所以作出這種決策,是因為北美大國發出了禁令,禁止在全球范圍內使用北美制造的機器或提供的軟件來為H公司及其關聯公司設計或制造芯片。這項禁令有120天的緩沖期,將在第四季度生效。所以將H公司原本預訂的第四季先進制程產能已開放給其它客戶。臺積電的這項決策將會掀起蝴蝶效應,造成多種后果。
遵守禁令對臺積電自身影響不大
由于H公司是臺積電第二大客戶,占臺積電年營收的14%,因而過去很多文章分析臺積電不敢斷供。但從實踐上看,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
在斷供H公司后,臺積電空出來的產能被蘋果、高通、聯發科、超微等公司吃下。臺積電第4季營收將與第3季持平,全年營收成長維持年增15~18%的目標仍可達成。
可以說,遵守禁令對臺積電自身影響不大,但對H公司來說就非常麻煩了。
庫存只能維持到2021年初
根據彭博社的報道,芯片的庫存只能維持到2021年初,在最新的限制措施出臺后,H公司迄今未能針對限制令想出一個解決方案。此前,業界傳聞H公司向聯發科和展銳求助,但可能得不到足夠的支持,一旦“懂王”擴大范圍,聯發科等公司會因恐懼引火燒身而撇清關系,斷掉供應鏈,正如現在臺積電的所作所為。
中芯國際無法頂上去
日前,中芯國際在招股書中表示:
在獲得北美商務部行政許可之前,可能無法用于為若干客戶的產品進行生產制造。
上述中美經貿摩擦等相關外部因素,可能導致公司為若干客戶提供的晶圓代工及相關配套服務受到一定限制。公司可能面臨生產受限、訂單減少的局面,進而對公司的業務發展和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雖然中芯國際在招股書中的標明“若干客戶”,但大家都知道這其實指的是H公司。之所以“在獲得北美商務部行政許可之前,可能無法用于為若干客戶的產品進行生產制造”,主要是因為在設備和原材料上受制于人。就設備來說,工廠里大量使用購買自應用材料、ASML等歐美寡頭的半導體設備,這些設備的正常運轉都需要國外寡頭的技術支持,福建某公司之所以休克,就是因為歐美大廠的技術人員接到通知后全部撤走,結果這些重金采購的設備只能堆在工廠里積灰塵。就原材料來說,大陸12寸晶圓也只是解決了有無問題,市場份額有限,全球晶圓市場被勝高、信越等幾大寡頭壟斷,數年前就曾經發生過大陸某晶圓廠被勝高砍單的情況。一旦外商在原材料上卡脖子,中芯國際將陷入無米下炊的窘境。
可以說,不是中芯國際不愿意幫忙,實在是中芯國際自己也是泥菩薩過江。
引發XC市場格局變化
在當下大環境下,XC市場國產替換已然加速,當下市場上有LX、FT、ZX、KP等幾個玩家,其中,LX占到市場份額超過70%,FT市場份額超過20%,剩余市場份額為ZX等幾個玩家占據。KP是后來者,目前市場份額相對有限,但勢頭非常兇猛。
一位網友評價:XC市場已經被H使用政商關系洗牌,其他幾家未來風險都很大。極限情況下,KP會在XC 市場至少占據50%份額。已經看到H公司翻云覆雨,指鹿為馬的成功案例,不服不行。
在在這一輪制裁后,“ARM=自主”的皇帝新裝被揭穿,加上臺積電斷供,導致KP后續供貨會后繼乏力,這對于剛剛被H公司洗牌的XC市場而言,無異于一次地震,將引發XC市場格局的又一次洗牌。
全國KP產業基地前景不明
自“懂王”升級貿易摩擦以來,H公司天天上頭條,H公司贏得了非常好的輿論環境,加上H公司強悍的政商關系,在全國各地布局,建立產業基地。以下為不完全統計:
2019年7月,H公司在廈門簽訂協議,建設ARM服務器產業基地。
2019年8月,H公司在成都簽訂合作協議,ARM服務器產業基地落戶成都天府新區。同月,H公司在重慶、上海、南京簽訂協議,建立產業基地或創新中心。
2019年9月,H公司與深圳市政府簽訂《聯合打造全國KP產業示范區戰略合作協議》,全力打造KP總部基地。
2019年10月,北京KP產業項目落戶北京市朝陽區。同月,H公司在山西與百信合作,生產基地年產KP PC 60萬臺。
11月和12月,H公司先后在河南、四川、山東簽訂協議,與地方政府、合作伙伴搞“天宮”、“黃河”品牌的ARM服務器和個人電腦。
2020年1月,H公司在浙江寧波建產業園,并推出“鵬霄”服務器。H公司與江西省政府也在談,品牌可能命名為“井岡山”、“三清山”。H公司與陜西也在談,品牌可能命名為“秦嶺”。另外,在福州、長春等地,H公司也有所布局。
以上只是不完全統計。一位行業人士評價,ARM服務器商業市場上壓根沒啥競爭力,但土地估計夠用20年了。如此高頻率,大規模的圈地建產業園的動作后,迎來的是臺積電斷供,這些KP產業基地何去何從就是一個問題了。
重拾獨立自主 自力更生的精神遺產
臺積電之所以遵守北美大國的禁令,既有技術方面的原因,也有資本方面的原因,更有政治方面的因素。
從技術上看,雖然臺積電的芯片代工上位于全球龍頭位置,但在原材料、設備等方面對歐美日本科技公司有較高的依賴,ASML、應用材料、泛林、科壘等公司的設備幾乎無可替代。在技術上受制于人的情況下,必然仰人鼻息。
從資本上看,臺積電雖然是張忠謀創立的企業,但北美財團持有大量股份,其中花旗持有超過20%的股份,在北美財團持有大量股份的情況下,資本的屬性會很大程度上影像臺積電的決定。
從政治上看,TW省當局崇美媚日,不會與北美的禁令對著干,甚至反而會去督促臺積電遵守禁令。
因此臺積電遵守北美禁令實屬鐵流意料之中,事實上,在去年鐵流的文章就指出過這方面的風險,并提出應當不以過度追求局部技術的先進性為指導思想構建閉環產業鏈。
當下,是“懂王”的做法是要主動技術脫鉤,過去一些大公司倡導的“融入國際主流”顯然是誤人誤己。將ARM芯片標榜為自主沖擊XC市場的做法更是值得商榷。如果一開始就是雙軌制,一方面在商業市場以“融入國際主流”的方式賺錢,用賺來的錢養紅色產業鏈,也不至于到如今這么被動。
鐵流還是那句話,亡羊補牢,猶未晚也,重拾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遺產,另起爐灶,讓洋人去吃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