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過去幾十年的全球化歷程,半導體技術也從歐美擴散到東亞,雖然在設計、設備等方面,歐美國家依然強勢,但在半導體的制造和封裝測試環節,東亞國家已經占據了龐大的市場份額。
日前,臺積電宣布有意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興建和營運一座生產5nm半導體芯片的先進晶圓廠。這將是繼美國華盛頓州卡馬斯市晶圓十一廠后,臺積電在美國的第二個生產基地。
按規劃,5nm新廠規劃月產能2萬片,2021年動工,2024年左右量產,總投資120億美元,預計將帶來超過1600個高科技專業工作機會,并間接制造上千個半導體行業工作機會。
鐵流認為,臺積電此舉是政治掛帥的結果。
5月10日,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共和黨領袖、國會議員麥考爾敦促國會與美國政府合作,全面審視美國目前在半導體行業的全球領先地位,并研究如何保持美國的主導地位。
麥考爾表示,“雖然美國在設計非常先進的半導體方面處于領先地位,但它們越來越多地在海外制造。簡單地說,我們需要確保下一代半導體在美國國內生產。與此同時,中共通過積極的投資,旨在控制整個半導體供應鏈,從研發階段,到設計和制造。正如冠狀病毒大流行向我們表明的那樣,美國需要工業能力來生產各種重要產品,以確保我們的安全。這將在國內創造就業機會,減少我們對中國的依賴”。
其實,在麥考爾這番表態之前,美國政府就與臺積電進行談判,要求臺積電在美國建立工廠為蘋果公司代工芯片。鐵流認為,美國的目的有兩點:一是重塑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使美國能夠完全控制半導體設計、制造、封裝測試全過程。二是復興美國制造業,兌現競選時給選民就業崗位的承諾。
其實,這種套路幾年前川普就對三星、鴻海、寶馬、福特、菲亞特-克萊斯勒等公司施展過。寶馬、福特、菲亞特-克萊斯勒在川普的威脅下放棄或關閉了墨西哥的工廠,選擇將工廠遷到美國,或者計劃在美國建設工廠。郭臺銘在美國投資100億美元,向特朗普交保護費,以換取政治護身符。三星也在美國設立工廠,博取太上皇的歡心。
此前,郭臺銘的液晶項目并沒有達到預期的“重振美國制造業”的目標,創造1.3萬就業崗位的計劃,但在2018年,只聘用178名全職員工。當輿論質疑郭臺銘未兌現承諾之際,郭臺銘則表示由于川普政績斐然,失業率大跌,導致鴻海在美國的工廠招不到工人.......這腦回路堪稱鬼才。
液晶工廠未能達到預期目標是因為從立項之初,雙方的動機就都有問題,川普并不是著眼于產業的長遠發展,而是一心只想刷政績。郭臺銘也壓根沒想過在美國的投資能夠實現正循環,把工廠做大做強,而是想擺一個姿態交買路錢換取政治護身符。這就導致這個項目鐵定悲劇。
臺積電的投資則和液晶工廠有所不同,畢竟貼近美國上有客戶與半導體設備供應商,加上臺積電在技術上非常出色,該項目可能會成為川普政府少數能夠拿出手的工業引進項目。
不止是美國,日本也有類似動作。日本商業雜志《鉆石周刊》的文章稱,日本經濟產業省正在秘密實施一個項目,為英特爾和臺積電等公司在日本設立生產和研發基地。
當下,全球化的大門已經緩緩的被關上,美國已經開始在半導體領域孤立中國,從西方引進半導體技術,或和西方開展半導體技術合作的難度會越來越大,一些依賴歐美公司技術授權的公司,存在被釜底抽薪的風險。比如國內一大批依賴ARM授權的芯片設計公司。
未來幾年,半導體行業會開始逆全球化。有鑒于此,中國必須未雨綢繆,一方面要破除“融入國際主流”、“跟在洋人身后”吃土的思想桎梏,要敢于和西方技術做切割,實現核心技術自己掌握,發展路線獨立自主,和西方科技公司搶市場,力爭“讓洋人去吃土”。另一方面,全行業要通力合作建立紅色產業鏈。在指導思想上,不過分追求局部技術的先進性,力爭實現全產業鏈自主可控。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