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統信軟件成功舉辦了“同心·同行 2020統信UOS新產品線上發布會”,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發表致辭,倪光南表示,統信UOS代表了目前我國自研操作系統的最高水平,從底層兼容到交互界面,再到應用生態,都有了大幅的提升。希望更多的優秀軟硬件企業和人才聚焦到自研操作系統生態,加快構建安全、可信的信息技術體系。倪光南院士之所以會對統信UOS給予如此高的評價,一方面是因為UOS確實是一個好系統,另一方面可能也和自身際遇有關。在當下這個大環境下,統信UOS若能巧借天時地利,未必不能扶搖直上九萬里。
“貿工技”扼殺中國操作系統
雖然聯想一直奉行“貿工技”的發展策略毀譽參半,但曾經的聯想也是一家具有很強技術研發能力的公司。
在90年代,倪光南院士主持研發出了LEX118數字程控用戶交換機,與華為研發出自己的第一代數字程控交換機C&C08A,中興研發出ZX500A交換機大致處于同一個時期,而且聯想背靠中科院計算所,在品牌、資源和技術支持上都具有優勢——在當時,聯想程控交換機事業部的實力全面超過了華為,連中南海都采購了聯想程控交換機。
在交換機上取得成功后,倪光南院士把目標對準了CPU和操作系統。
現在,中國飽受缺芯少魂的痛苦,但在“貿工技”思想當道的上世紀90年代,倪光南院士提出要做自己的CPU和操作系統是非常超前的。從今天的角度看,倪光南院士是非常具有遠見卓識的。
當時,倪光南院士力圖和復旦大學聯合開發中國人自己的CPU,并希望接著Linux開源操作系統的基礎二次開發國產操作系統。在倪光南“技術優先”和柳傳志“貿易優先”的沖突激化后,最終以倪光南被聯想掃地出門告終,聯想的幸福Linux操作系統也隨之無疾而終。
(聯想幸福Linux操作系統)
雖然遭受“免職”、“解除聘用合同”和剝奪股份等嚴重不公平之厄運,但依然不改初心,二十多年來,倪光南院士一直在為科技自主創新奔走呼號,為中國科技進步作出不懈努力。
為理想而生的操作系統
深度操作系統的想法初始于1999年前后,當時劉聞歡曾經與一些朋友嘗試做一個中國的Linux發行版,但由于2000年到北京參與信息安全公司的創業,就沒有再繼續。直到2008年,劉聞歡自身的資金、人脈都有了一定的積累,才重新召集了以前的朋友和一批新的社區開發者共同啟動深度操作系統。
從2009年發布第一個版本,持續幾年的不斷更新和研發,深度已經有了一定的國內和國際知名度,在國際上擁有數十萬用戶和最高的中國Linux發行版排名(來源于distrowatch,前十位),鏡像站點分布全球30多個國家。
深度最初是一個源自民間社區的項目,沒有拿到過政府的任何項目或者課題經費。從2008年開始,深度就是以社區化和非盈利模式在運作的,最初就定位于一個公益性的研發項目,沒有考慮過商業化,所以一直處于不盈利狀態,所有資金基本來劉聞歡本人其他公司的盈利投入。以至于稅務機關曾經認為深度科技長期只有投入沒有收入,有從事洗錢的嫌疑,還專門進行過檢查。在2014年完成融資開始商業化運營后,才有來自于戰略投資者的資金。
雖然很多人覺得不太理解劉聞歡和深度團隊的做法,但是的確深度的團隊是因為理想和愛好才堅持做這件事。經過這些年的堅持,終于走到今天,并在2019年,深度獲得了新的戰略投資,以深度為班底成立了統信軟件。作為一只誕生于民間的團隊,能夠獲得政府采購的入場牌照,獲得國家的認可,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國產操作系統中的異類
早在20年前,倪光南院士就在《人民日報》發表《Wintel面臨挑戰》和《我國計算機產業面臨新機遇》,指出Linux正在迅速擴展市場,呼吁政府及企業大力支持Linux在中國的發展,基于Linux發展自主操作系統,建立中國自主、完整的軟件產業體系。我國現在應該大力開發自主操作系統,不可不搞,不可慢搞。
這些年來,政府也出臺了很多政策扶持操作系統發展。由于國外已經有相對成熟的開源系統,這使“研發”一個操作系統的門檻不高,幾個人改改就能做出一個“國產”操作系統。政府出優惠政策后,一些公司為了拿政策優惠,從國外拿開源代碼換皮之后一擁而上。當政策變了,國家不再投入了,后續研發跟不上,于是項目就停了。這進一步導致大的商業公司不會去做,小的商業公司沒有能力去做,市場上充斥著試圖套取政策的投機客。
國有背景的企業或者科研機構,雖然出于國防和信息安全的需要一直在研發,但這些操作系統都是針對特定應用和特定客戶的,不針對民用市場,很多都是項目結頂,也就是說能把某個客戶的問題解決掉后就完結了。這導致一個問題,就是技術研發在延續性上較弱,更多的精力花在解決特定客戶的特定問題,而不是操作系統一個版本一個版本的技術演進。因為只需要解決特定用戶的特定問題,因而對民用市場軟件生態建設也不重視。由于這種操作系統并不針對民用市場,因而市場嗅覺較差,對用戶體驗也不太重視,系統不太好用,民間Linux愛好者對其評價也不高。
相比之下,深度這種一直靠自有資金和民間戰略投資人,且重視技術長期迭代演進和自主創新的企業,反而是一個異類。國內聲稱開發操作系統的企業有很多,但真正拿出被市場認可的商品,且獲得倪光南院士高度評價的操作系統卻寥寥無幾。
找準細分市場建立根據地
雖然統信UOS與微軟還存在不小的差距,但鐵流認為,只要借助天時地利,追趕微軟并非完全不可能。
誠然,在PC市場,以目前國產操作系統的實力來看,很難從微軟手中搶回市場,但在服務器領域,國產操作系統還是能占據一席之地的——隨著虛擬化、云平臺的興起,現在國內數據中心用的基本上都是Linux,而國產Linux基本可以實現對國外Liunx的替換,像一些黨政軍用的服務器,CPU用龍芯和申威,操作系統用國產Linux,已經從軟件和硬件上實現了全國產化。現在國產操作系統已經占據國內服務器市場不低的市場份額。雖然服務器市場的市場規模不如桌面操作系統,但目前在黨政軍行業發展還是比較良好的。
專用設備和工控市場也是非常具有潛力的市場,比如國內有部分ATM機就采用了統信/深度操作系統。在軌道交通售票機、店鋪收銀機等專用設備上都可以搭載國產操作系統。這些專用設備都是少則十萬,多則百萬套操作系統的市場份額,在這些領域,是未來市場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在操作系統國產化替代過程中,政府要發揮關鍵作用。當下,國產操作系統最大的軟肋是軟件生態不成熟。就這一點而言,政府是完全有能力去做一些事情的。
根據分析機構估算,中國政府使用的PC總量相當于市場總量的10%以上,如果加上國有企業使用的PC,這個比例可以超過20%。要知道,雖然蘋果的Mac OS X全球市場份額10%左右,在中國更少只有4%,但很多軟件廠商就會給蘋果做生態。如果黨政軍、國企、事業單位的PC全部換裝國產操作系統,那軟件廠商就會主動來做軟件,共建生態,而不需要求著或者通過行政命令要求軟件廠商來做國產生態。
結語
操作系統內核研發是一個長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而且Linux是一個完全開放的生態體系,不像安卓系統,雖然開源,但主要的控制者仍然是谷歌公司。Linux并不控制在某個國家或某個公司手里,而是全世界的軟件公司和程序員共同參與,誰的技術實力強,代碼貢獻多,誰就能擁有更大的話語權。
誠然,不少最核心的內核模塊,例如調度和內存管理等,一直以來還是由國外開發者維護。但深度從界面定制開始,正在逐步深入到底層代碼的研發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深度研發了自己的桌面環境。
在2010年之前,深度一直采用gnome作為桌面圖形環境,并且一直為gnome項目開發擴展功能和提交補丁。但用gnome也是有代價的,那就是gnome項目一旦快速變化,大量修改軟件的API和界面設計,會使深度的桌面環境和代碼推倒重來,重復勞動。于是,2011年,深度研發了自己的整套的桌面圖形環境,掌握自己的發展路線,使OS能夠真正貫徹自身的設計理念。現在,深度桌面環境已經被全球十多個其他Linux操作系統采用,也是統信UOS操作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技術實力和國外有一定差距的情況下,參與Linux內核的研發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但是總體來看,國內廠商和開發者最近幾年進步非常明顯,統信軟件也在內核安全、國產架構處理器在內核層面的支持和優化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發。我們相信在未來,統信等國內的公司和開發者在Linux操作系統的各個層面,都會有更多的貢獻和話語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