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上午,有人在網上反應自己無法登陸偉華云的管理系統。這樣的問題大約在上午9點發生,一直到上午11點09分,偉華云官微發布公告稱:“4月10日上午檢測到部分主機異常,目前故障基本修復,部分客戶的業務正在配合恢復中。感謝您對偉華云的支持!”
有網友在這條公告下留言說“本次故障修復大概花了近2小時”,還有人說“從9點掛到了13點”。也有網友在11點21分時吐槽了偉華 云官微的用詞“基本修復”是個什么鬼,因為他家的生產服務器還是連不上。
數年前,偉華 2017全聯接大會上,偉華 輪值CEO、副董事長郭平表示,“任正非曾說過,抓住大機會時代,拒絕機會主義。今天,偉華 將腳踏實地,決心和伙伴一起打造世界上5朵云之一。”
然而,時至今日,偉華云的份額被列入了Others中。
偉華的云計算服務市場份額屬于Others
在全球云計算市場上處于領軍地位的是亞馬遜AWS,其次是微軟。就全球范圍來說,即便是國內最強的阿里云,份額也明顯落后于AWS,其他國內企業的云都屬于Others。
就國內市場來說,根據國際研究機構IDC數據顯示,阿里和騰訊處于明顯優勢。
自2010年偉華宣布進軍云業務以來一直沒啥起色,與阿里云的差距反而越來愈大。就目前而言,偉華在云計算方面的市場份額是很難成為“世界上5朵云之一”的。
政府國企市場爭破頭
由于中國黨政市場的規模很大,在個人電腦、服務器、云計算等諸多方面,黨政市場已然成為行業追趕者崛起的跳板和平臺,原因就在于黨政市場的特殊性。
首先,黨政市場不像商業市場那樣,對于價格非常敏感。即便是價高質次,只要關系夠硬,依然能夠在黨政市場生存,比如某公司的PC。
其次,黨政市場對性能的要求不高。黨政市場對于產品的性能只要夠用就行。目前,阿里云是還是龍頭老大,無論在性能還是是功能上,都要比國內其他廠商有一定優勢。因而在商業市場,偉華云很難與阿里云競爭,而在黨政市場,性能高一些,或低一些意義不大,只要能用就行,畢竟黨政辦公需要的功能相對有限。
最后,黨政市場中技術、性價比等因素都不是最具決定性的因素。黨政市場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不是產品好就一定會被采購,并非物美價廉就一定能拿到訂單。相對于技術和性價比,一些看不見的因素才是黨政采購的關鍵。
正是因此,偉華 和阿里在黨政國企市場發生沖突。阿里還就“國家稅務總局網絡學院培訓平臺轉型升級公有云租用項目”投訴偉華涉嫌提供虛假材料謀取中標。
也許是迫于競爭壓力,阿里云副總裁李津表示,阿里云是自主可控云,偉華云是拿來主義的云,自主可控才能走得更遠。
一直以來,國內商業公司對于所謂自主可控是不屑一顧的,這一次阿里提出“自主可控云”和“拿來主義云”的論斷,本質上是為了爭取黨政采購的訂單。畢竟,商業市場鼓吹自主可控沒有意義,只有LD非常喜歡自主可控,阿里的做法,顯然是瞄準黨政市場的。
不過,在當下的輿論氛圍下,偉華 已經封神,估計會獲得政府大規模采購潮和更多國家資源傾斜。
結語
偉華員工評價偉華云BU部門:
Cloud BU領導公有云更是一團亂麻,甚至連一個內部分工都是一直沒整明白。搞運營號稱公司最懂運營的團隊,面對B端客戶搞得C端那套其實還玩的遠不如人家的那套東西;搞生態的,連自己一個職責都搞不清楚,市場項目線索都沒有拉通,就敢天天就是靠忽悠拉一些伙伴簽一些虛頭巴腦的協議來找存在感;云BU內部之間還大搞競爭和內斗,職責和地盤上熱衷于打架,個個部門恨不得都做成全閉環的部門,如何能合力。更離譜的事,領導們整體說云是新業務、新業務,樓主分析是對的,在通用公有云市場,這一塊早就不是新業務了,甚至風投都不會投資,真不知道云BU這些領導們在給自己找什么理由,現在的快速增長只是因為偉華云還是others,體量太小,并不是你有多卓越。
希望公司能拉通云計算戰略,能派精兵強將,有使命感的來把云業務做起來,目前我們和對手差距,真的不是在投入上,也不是在員工能力上,真的是出在領導層,管理層業務水平問題上。
偉華云的問題是走了不少彎路,而且在功能上不如AWS、阿里云這樣豐富,這就限制了偉華云的落地和應用。而阿里云屬于國內的先發者,功能更加豐富,而且阿里本身就能夠提供海量應用場景,因而在商業市場更具優勢,如果沒有政府扭曲市場規律,這種優勢阿里會繼續保持下去。
偉華要想成為“世界上5朵云之一”,很有很長的路要走。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