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諸多西方半導體公司到大陸盒子,或開展技術合作扶持代理人,并試圖通過這種馬甲模式完成包裝,使其符合我國安全可控標準,并大舉進軍安全市場。從實踐上看,不少合資/合作項目雖然地方GOV非常重視,投入大量國有資金,但從結果上看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比如華芯通、宏芯、格芯、德淮、晉華等等。
作為對比,自主芯片卻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比如SW CPU助力神威太湖之光一度占據TOP500榜首。就性能和生態來說,自主CPU也是穩步提升,特別是龍芯在制作工藝完全不變的情況下,完全依靠自己的設計能力將裸CPU性能提升90%以上,與高度依賴外商IP授權和臺積電先進工藝形成鮮明對比。
一直以來,鐵流呼吁另起爐灶自主研發,開創中國版Wintel,形成獨立于Wintel和AA體系的第三極。
但諸多業內人士以“太難”、“沒生態”等理由認為另起爐灶自主研發是死路,一批工程師和學術精英認為,“跟著ARM身后吃土才有前途”,只有ARM才是陽光大道。
然而,從實踐上看,ARM服務器已經在全球范圍內退潮,高通、ARM、博通等公司已經用實踐證明,純粹的商業模式下,ARM服務器沒戲。
在國內外,X86依舊牢牢統治著市場,ARM服務器也就隔三岔五,個別廠商宣傳一下,用PPT吊打Intel來顯示存在感。
就服務器CPU來說,ARM在過去幾年做的還不如Power。
正是因為在商業市場沒戲,國內諸多ARM廠商紛紛宣傳自主可控,一些商業公司哪怕是拿高通、ARM的源碼穿馬甲,也要打上自主可控,往黨政市場沖,以獲得國家資源傾斜。
可以說,一些工程師和學術精英迷信ARM,恰恰是犯了唯市場論的毛病,機械的認為,ARM在嵌入式領域有生態,服務器的生態會自然而然的形成,因而ARM是有市場潛力的。
這種跟生態,搭便車的思路,一方面導致這些廠商在技術上受制于人,另一方面導致ARM服務器CPU在商業上也沒能實現自我造血,必須靠核高基等政府資源輸血續命。
這方面最典型的莫過于高通和GZ政府成立的合資公司,該合資公司其實是引進高通的源代碼,試圖走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道。
但現實很骨干,政府給的錢燒了幾十億,產品卻只是高通ARM服務器的馬甲CPU,同時,之前鐵流說了,ARM服務器CPU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眾多ARM服務器CPU廠商如今能做的只是在PPT上吊打Intel,但在商業市場上,性能、功耗、價格、生態等指標都遠遠沒有達到及格線,該合資公司如今陷入困局,是必然的
正如鐵流引用偉人的話語:路線錯了,知識越多越反動。
發展路線選錯了,政府給再多的錢,即便有洋技術和洋外援,也難逃失敗的命運。
非常搞笑的是,一些工程師和學術精英認為,鐵流引用偉人思想是“搞文革”。
恐怕這些工程師連文革歷史背景,是非功過都搞不清楚吧。
只是機械的拿“文革”當標簽,給鐵流扣帽子,并叫囂鐵流閉嘴。一副“我們在討論民主,你給我閉嘴”的既視感。
中國當前的破局之策,就是重拾毛時代全國一盤棋的發展模式,更多的依靠國家力量推進IT產業的自主化。
事實上,日本和韓國的半導體產業都是靠國家力量牽頭搞起來的,只有中國一味的市場化,把毛時代遺留的寶貴財富敗得所剩無幾。
前不久,德國政府表示:
德國政府現在要做一件事,不再單純依靠市場的力量,要加大國家利用工業政策干預經濟的力度。一個國家的企業各自做出的商業決策的總和不足以阻擋和防止力量和經濟實力的轉移,其原因就是企業僅僅著眼于自身的發展,而不是整個國家的發展,所以國家必須介入,把握經濟發展方向。
之所以出現日本、韓國、德國搞舉國體制,而中國卻迷信市場,即便是實踐證明舉國體制取得成功,而迷信市場一敗再敗,上位者依舊迷信市場。根源在于沒有對后四十年的歷史進行分析和反思。
從實踐來看,對于前三十年發展中的錯誤已經有了非常充分的批判,但對后四十年的發展,卻從來沒有反思,反而一個勁的王婆賣瓜,自賣自夸。從毛時代的自給自足到如今的被洋人各種卡脖子,是時候進行反思撥亂反正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