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不少中資企業紛紛走出去,在不少第三世界國家耗費巨資搞基建,或者是與這些國家簽訂巨額合同,然后,這些項目中,真正能開花結果的很少,反而不少項目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高鐵是中國的金名片,高鐵里程數已經“爆表”,車速、穩定性等指標后來居上,地球人都知道中國高鐵是個好東西,但即便如此,中國高鐵走出去之路,可謂異常坎坷。
泰國有大量華人,其中不少華人掌握著很多政治資源和經濟命脈,比如他信和英拉兄妹。
甚至如今泰國王室,在歷史上就曾經長期偽裝成華人后裔,開創王朝的是華裔鄭信,后來被篡位,由于鄭信接受過清廷冊封,篡位者拉瑪一世怕清廷找麻煩,就索性把祖宗改了,遣使入貢清廷,稱自己是鄭信之子鄭華,子孫拉瑪二世、三世、四世入貢清朝的表文中自稱鄭佛、鄭福、鄭明,不止是欺騙清廷,連自己也一起騙,拉瑪四世鑄幣,刻字“鄭明通寶”,國王文書蓋章印有中文“鄭明”......直到清末西方殖民者到來,才把姓氏改回來。
照理說,有這樣的歷史淵源,以及大批華人在國內掌握了大量政治和經濟資源,中國高鐵輸出應當是一帆風順的吧,然而,現實卻堪稱打臉。主推“大米換高鐵”英拉被街頭政治搞下臺,還差點淪為階下囚。中泰高鐵也遭遇多次變卦,波折不斷,首期工程僅3.5公里,開工大半年僅完成工程量的20%......
中國企業在墨西哥高鐵建設上也被擺了一道,在中國企業過五關,斬六將拿下項目后,僅僅過了3天,墨西哥交通部以保證競標的合法性為由,決定重新招標。雖然有該項目死灰復燃的消息,但鐵流認為,只要美國還是墨西哥的鄰國,中國在墨西哥大修高鐵的可能性就非常渺茫。
委內瑞拉高鐵項目則又是一個大坑。在沒有任何自己保障的情況下,中國中鐵與委內瑞拉國家鐵路局簽訂合同,承建(援建)迪阿鐵路。當時官八股的報道是:
在沒有收到工程款的情況下兌現承諾,不僅有助于展示中國企業高度負責的良好信譽,還可以擴大影響力。中鐵克服“環評困難、工會干擾、貨幣貶值、物資匱乏、治安惡劣”等問題,展示著中國企業的國際形象。
可以說,這個項目完全是在做慈善,造福委內瑞拉人民,然而,委內瑞拉人民對中國人并不友好,連中方人員基地都遭到洗劫,中方不得已徹底放棄這個項目,至于虧掉的錢就......
除了高鐵,通信也是中國制造的一張金名片,但在第三世界國家,也存在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的情況。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自2004年以來,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等國有銀行陸續向華為、中興提供了高額出口信貸,進而引歐盟雙反調查。
以國開行為例,從2004至2009年向華為的客戶提供100億美元信貸額度,2009年到期之后,其又將這一額度提升至300億美元。類似的,國開行與中興也簽署150億美元《開發性金融合作協議》,主要也是為了滿足購買中興設備及相關技術服務的海外客戶的融資需求。
也就是說,華為和中興在海外擴張,高度依賴國家政策扶持,等于是海外客戶即便貧困潦倒,也可以從中資銀行借錢買華為和中興的設備。
這種做法一方面促成華為和中興的海外業務在某些年份暴漲,但客戶的還貸支付能力卻取決于當地電信市場的實際增長,這使的風險在相關銀行和產業鏈上數以百計的中小企業間互相傳遞。很多債務變成新聞中國家允諾減免亞非拉國家債務數額中的阿拉伯數字。
此前,印度運營商信實通信破產,國開行、工商銀行以及進出口銀行均位列其中,累計追償債務達1505.32億印度盧比(約合人民幣149.35億元),國開行成為信實通信最大的債權人。
巴西Oi如今負債累累的現狀其實也是中國人一手造就的,主要是進出口銀行,但好像最開始是國開行。
以國家電網來說,2007-2013年,海外真正的主力只有一家真正的運營商,菲律賓國家電網公司。一位朋友表示,國家電網之所以在2015年前后集中海外布局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劉ZY還在位置上。
二是劉ZY職業生涯幾乎等同的特高壓有了鋪設經驗。
三是一dai一lu剛剛推出,雄心萬丈。
四是當時外匯儲備“花出去”的意識爆棚,鼓勵往外投,與以上三點一結合,國家電網和三峽集團成為央企全球化先鋒。
如今,當年很多推的東西雷聲大雨點小。主要原因也是以下幾點:
一是劉ZY不在位置上了。
二是特高壓不怎么多提了。
三是外匯儲備收緊了。
這位朋友還表示,當時國際上熱炒金磚四國,興起的所謂金磚四國支配世界說,接班美國說。中國也在2013年之后一度大舉投入巴西,計劃大規模在巴西等金磚國家投資,收購葡語系國家資產,但在2016年迅速終結。誠然,可能還有收購,但如果您有興趣去搜搜當年的項目規模有多大,再比較一下現在的項目,高下立判。
之所以如此,和巴西國內政局變化也有關系,左翼羅塞夫下臺后,上來一個巴西版的特朗普,他對中國是非常敏感很在意,對中資進入巴西高度警惕。
事實證明,中國大型企業(主要是國有企業,因為他們有真正的資金——外匯資金)的海外布局都集中在2010年代的中段,而且呈現非常明顯的尖峰特點,來的快,去的也快。和日本1988-1990年的情況非常相似。
真正的全球化,不是去搞海外工程建設啊,而成為海外投資-業主方。不能老外是老板,中國企業是個包工頭,這不是真正的全球化。
中國企業走出去是必然的,但也應當深思熟慮,必須與自身實力相匹配。
美國一戰后也想走出去,想美元國際化,結果被英國坑的半死,只當了一回商人和雇傭兵,沒有獲得太多利益。
但在二戰后,在N多航母和全球的美國大兵加持下,美國走出去就毫無阻礙了。
中國執行走出去戰略也當如此,不可貪大求全,拔苗助長,急功近利。
此前,一些外國人一方面在中文社交媒體上表態如何如何愛中國,但在外國人自己的圈子里,互相炫耀交了多少個中國女友,并貶損中國。
管中窺豹,見微知著,對于一些國家的吹捧中國,決策者也應提升辨別能力。
一位朋友告知:
我親歷某非洲國家,做出深受中國感染的樣子,事實證明,他們本質還是套利。
這位朋友還表示:
其實非洲的貸款都是財政抵押,或者說明通信公司收入抵押,都有不可逾越的變現障礙,其實都是自我安慰。
本質上就是印鈔信貸變收入。
所謂礦產,其實和電信、電力并無直接聯系,最多在國開行層面有聯系,但其實國開行的實際經歷證明,除了現成的石油(這種案子全世界沒幾個,真正坐下來的只有安哥拉、委內瑞拉(不在非洲)等三四個案例,而委內瑞拉還實際上虧了一半),幾乎沒有成功的(慘敗者參考:幾內亞西芒杜鐵礦、蘇丹金礦;打平者:蘇丹石油)。
非洲國家石油資源在全球來看并不優質,開采成本高,最好的是安哥拉,80年代就有,是美國人開采的。
中國人雖然在2002年后進入這個體系,但其實很長時間并沒有介入到安哥拉的石油體系的投資、或貸款抵押之中。很長時間,中國的上的了臺面的公司只是從安哥拉購買石油而已,不存在抵押礦產之說。干了這樣的活的,是著名的中基公司,也叫CIF,臭名昭著。以所謂石油區塊為名,大量融資去在安哥拉包工程,再轉包,包括轟動一時的杭蕭鋼構事件。
這就是安哥拉。頂峰的時候,中國人尚且沒有真正進入。
2014年以后,隨著蘇SL出事,CIF體系坍塌。同時,很快安哥拉就進入了多事之秋,腐敗的多斯桑托斯政權家族下臺,非洲首富-多斯桑托斯之女被清算,而該國貨幣貶值70%以上,重新出現了貨幣黑市,治安極速惡化,在安中國人迅速減少。這是最好的案例——安哥拉,非洲稟賦最好的。
其他的油氣國,如尼日利亞,不會給你的啦,那是殼牌的天地。加蓬?那是道達爾的,剛果布,只有一點點石油,赤道幾內亞,也是給西方人的,是現金給你買,沒有現金就貸款,不會給你抵押,只有所謂財政抵押,一個承諾。蘇丹,南蘇丹把油田分離出去了。其他幾個新興的東非油氣國:烏干達、坦桑尼亞、莫桑比克,都是趕了個尾巴,還沒開始開采非洲紅利期已經過去進入動蕩期。
油氣以外的資源,價值更低。原因是因為不好開采,比如幾內亞西芒杜大鐵礦,可以在網上搜索一下,看看到底是什么東西。號稱歷史含見的品味,確實是,但是你運不出來。
中國和一dai一lu國家的貿易,自2014年以后其實是下降的。剛果金的銅礦、金礦、鈷礦,這里面的情況,參考中國電建和中國中鐵公司在里面的酸甜苦辣。
埃塞電信擔保如何?
國開行、進出口銀行的壞賬率,和中國各家銀行2%不到的壞賬率性質是一樣的:都是Z出來的。
“錢”是什么,其實絕大部分人都是不了解的。國開行、進出口銀行等就是中國的印鈔局,這就是最大的關系。銀行就是創造貨幣的主體本身。
由于歐美在非洲殖民投資上百年,積淀深厚,利潤豐厚的油氣礦產資源早就應該被瓜分干凈,中國目前在非洲可能只能在電信、基建等擅長領域靠國開行、進出口銀行的授信投資非常艱難的獲取一點回報。
總之,海外市場開拓宜深思熟慮,不宜盲目,為走出去而走出去。在當下川普全球狙擊中國的大環境下,應當練好內功,穩健前行。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