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Marvell發布了其新一代ARM處理器路線圖,根據官方說法,“每次推出新的一代都會翻一番。與ThunderX相比,ThunderX2大約要高2倍以上。而且ThunderX3的性能將比ThunderX2高出2倍以上。同樣,ThunderX4的性能將比ThunderX3高出2倍以上”,“我們目前的核心是經典的無序超標量架構(out-of-order superscalar ),為我們的下一代產品提供了擴展和改進性能提供了的很大空間,通過采用更好的工藝制程,可以實現更高的主頻和更低的功耗ThunderX3將采用臺積電7納米工藝制造,很可能我們將在N5上看到ThunderX4”。
這里要說明一下,ThunderX2并不是其原始ThunderX處理器的演進。而是是基于Cavium從Broadcom收購的Vulcan微體系結構。Thunder X3核心稱為Triton,具有4個128位NEON SIMD單元(是Vulcan的兩倍),使用八個存儲通道,另外,Thunder X3可能將會支持SVE功能。
雖然一些媒體和ARM的簇擁非常看好ARM服務器CPU,但從實踐上看,全球ARM服務器已經退潮,AMD已經退出ARM服務器,博通也放棄了,并把自己的Vulcan賣給了凱為,抵消了部分沉沒成本。操作手段最高明的要數高通,在2016年,高通與中國地方政府合資成立華芯通,然后在不久前高通宣布放棄ARM服務器業務,然后是華芯通關門。完美的實現了廢物再利用,連打掃衛生、清理垃圾的錢都省下了。
從實踐上看,ARM服務器在商用市場很悲催,國內華為和飛騰也是主要依靠政策保護,以及黨政單位和國企采購過日子,華為在電信、金融等系統試點,也是相關部門強推的結果,而且也只是在邊緣業務開始少量試用。
目前,ARM服務器上的軟件生態很麻煩,雖然一直說ARM服務器生態會起來,但這么多年過去了,還是屬于雷聲大,雨點小。一位網友就告知:
不看好Marvell,我公司用過他家的Arm處理器,很多Linux庫都沒有,在Intel服務器的應用60%都無法移植過去,40%能移植,但很費時費力,加上人工,一點都沒有節省費用。企業的服務器市場已經不增長了,未來都會租用云服務。HP,Dell 的日子很難過了。Amazon,Microsoft,Google 正爭分奪秒地建云數據中心,不可能為省那一點點的CPU成本,而用Arm,光軟件移植就會耽誤半年以上,Arm在這里一點機會都沒有。Intel根本不怕被Arm搶走數據中心的市場,反而更怕GPU/FPGA/ASIC加速,原來用4顆CPU,現在用一顆CPU加兩顆GPU。市場需求少了四分之三。
最麻煩的是,歐美市場不像國內有AK項目,有黨政單位和國企來采購ARM服務器CPU,更沒有XX部強令美國的金融、電信、電力系統必須用ARM服務器CPU。這導致在商業市場上,ARM服務器CPU的市場前景非常堪憂,高通、AMD、博通等放棄研發幾年的Arm服務器芯片,肯定做了充足的市場調查。
何況,最近幾年,在AMD推出Zen和Zen2之后,英特爾也放棄了擠牙膏,英特爾和AMD在競爭中要么降價,要么拿出更好的CPU。而CPU行業有一個規律,老大和老二死磕,結果老三、老四、老五、老六死一片。必須指出的是,現在的ARM服務器CPU在設計水平和英特爾有一定差距的情況下,都采用了暴力堆料,堆32/48/64核的方式獲取較高的多核性能,這會導致ARM服務器CPU單核性能不足,無法應當一些高負載應用,同時造成ARM服務器CPU比X86 CPU還要貴。
除非Marvell通過合資或包裝,把ThunderX4和X3包裝成自主可控,打入中國AK等項目名錄,或學習華為說服政府強制要求中國金融、電信、能源行業國企采購,否則在商業市場上,ThunderX4和X3前途未卜。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