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在一些企業的宣傳中,總是夸耀自己研發投入多少多少億,以此彰顯自己是高科技公司,營造企業光環。一位院士在講話中對國內某公司給出13000億美元的估值,并把該公司高昂的研發費用列為給出高估值的原因之一。
其實,參考愛立信、三星、思科等公司的市值,以及硬件公司普遍的市盈率,該公司估值應在1500億至3000億美元之間。另外,作為院士提到的研發費用高,其實也是值得商榷的。因為三星等公司的研發投入也很高,某司并沒有什么比較優勢。
先聲明一下,為了避免部分網友代入感太強,下面的內容與之前談到的院士估值13000億美元沒有承接關系。只是針對國內研發費用被玩壞的現狀。
希望網友不要代入感太強自動腦補。
當下,國內研發費用就是一個筐,很多企業把各種成本都往里裝,把房地產(蓋辦公樓)等等都包裝進去。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為了顯得自己多么重視研發,打造企業高科技光環,打造企業形象。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從國家政策中套利。
國家為扶持科研,稅收算法不一樣,研發算資產。為鼓勵企業不斷研發創新,引導企業增加研發投入,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
中國人非常聰明,最后造成的結果,大家都懂。
正是因此,國內一些科技公司,總是愛拿投入了多少研發經費說事,而淡化自己在基礎技術和底層技術上取得了多少原創性的技術成果,這種做法是值得商榷的。
鐵流認為,拿研發投入標榜自己如何偉大,未必靠譜,這種做法就和國粉只談藍軍死傷幾百萬來彰顯藍軍抗日功績,但不談殲滅多少日軍一樣不靠譜。
事實上,古往今來論戰績,從來都是以殲滅敵人數量或斬獲首級數量來定的,比如衛青霍去病漠北之戰,衛青擊敗匈奴單于斬首級1.9萬(李廣不迷路斬獲會更多),霍去病擊敗左賢王斬首級7萬余;又比如段颎平東羌,斬三萬八千六百余級,獲牛馬羊騾驢駱駝四十二萬七千五百余頭,軍士死者四百余人。除了國粉,從來沒有以自己傷亡數量來彰顯偉大的。
真正厲害的將軍,是以較低的己方低傷亡造成較大的敵方傷亡,比如段颎的擊殺比例為400:38600,又比如戚繼光,對抗倭寇打出1:1000的戰損比。同樣的,真正厲害的企業,是實現較高的研發資金使用效率,也就是花小錢,辦大事。
鐵流認為,評價科技公司不能只用研發費用多少來判定,這種判定方式就如同國粉用被日軍殺傷幾百萬彰顯藍軍抗日戰績一樣,是有問題的,應該從取得的成績上來判定,比如產品性能、專利的含金量等方面進行考量。
下文是鐵流以前的一篇短文《三部門發文提高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 研發費用恐被玩壞》
2018年9月,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科技部聯合發布《關于提高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的通知》,為進一步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持科技創新,將提高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
根據原有稅法規定企業所得稅應繳總額=收入-費用,原先企業研發費用按照實際發生額的50%加計扣除,也就是說,本來1億的研發費用,按照1.5億的研發費用進行扣除,企業應納稅所得額下降5000萬。
如果按高科技企業15%的所得稅稅率計算,所有費用都可以足額扣除的情況下,等于企業少繳納所得稅5000x15%=750萬元。
現在按照實際發生額的75%在稅前加計扣除,等于5000萬變成了7500萬,企業少繳納所得稅變成了1125萬元,新政后減稅375萬元。
政府出臺這項政策,對于在研發上不惜血本的企業是一大利好,有助于給真正投入真金白銀的科技公司減負,推動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和技術水平提升。相對于以往政策的“大水漫灌”,本次這臺這項政策,更加具有針對性。
不過,這項政策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和漏洞。
首先,是如今中國高科技公司研發經費計算方式存在一定問題。
據業內人士介紹:研發費用造假在中國所謂的科技企業中太過普遍了,研發費用不是指在承接項目實施過程中產生的技術相關投入,而是以未來引領發展為目標的中長期投入。我國絕大多數的科技公司,故意把工程成本和研發成本混淆,甚至把參與承接業務項目的技術工程人員的工資作為研發費列支,這其實是自欺欺人,目的是湊數證明自己是“高科技公司”。
在國外,研發費是有明確描述的,通常是指在科學研究和科技研發方面的投入,已經進入市場的較成熟技術都不在研發費范圍內。
其次,是一些企業恐怕會去鉆漏洞。正如之前介紹的,中國科技公司計費存在一定問題,加上研發這個概念模糊不清,很難界定,比如一款CPU全部代碼自己寫可以被認為是研發,買IP做集成設計SoC也可以被認為是研發,買CPU、內存、顯卡、主板等零件,組裝成一款電腦也可以被認為研發了一款新型電腦,但上述幾種研發的含金量是完全不同的,在核心技術和能力的掌握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
在中美貿易摩擦和中興事件的大背景下,第一種研發才是最需要的。買IP做集成和組裝整機面對美國制裁不堪一擊。然而,即便如此,這三類研發極有可能將享受相同的政策紅利。
必須指出的是,在現階段,中國需要的是真正從底層研發技術的公司,需要的是敢于和洋人搶飯碗的企業,而不是那些依附于洋人技術體系,跟在洋人身后吃土的企業。而在政策落實中,那些跟在洋人身后吃土的企業極有可能渾水摸魚,伺機享受政策紅利。
總結一下,科技公司減稅政策是非常好的政策。但就怕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結果導致“研發費用”這個概念被國內各路梟雄玩壞,以及很多跟在洋人身后吃土的企業依靠強悍的政商關系渾水摸魚,享受政策紅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