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美國將海康、大華、商湯、曠視等28家企業列入實體清單。川普此舉顯然是為了給談判增加籌碼,逼迫中國在談判中接受川普的條件。對于海康來說,未來幾年會比較難,因為海康將在國外面臨川普制裁,在國內面臨華為沖擊,處境可謂“內外夾擊”。
華為、中興、海康、大華、商湯、曠視等企業只是被川普當作談判的人質
在《制裁華為海康 川普目的是逼迫中國簽署“廣場協議”》中介紹了,川普之所以制裁華為、中興、海康、大華、商湯、曠視等幾十家企業,并非一些媒體“厲害體”、“沸騰體”解讀,而是川普將華為、中興、海康、大華、商湯、曠視等企業只是被川普當作談判的人質。
至于把川普制裁與“中國5G如何逆天”進行捆綁,實踐證明,也是偽命題。工信部通信科技常委副主任、中國電信科技委主任韋樂平在講話中指出,目前部署的10萬宏基站功耗較高、能力較差,未來可能很快會被淘汰掉,這相當于是要扔掉300多億的人民幣。
由于上述企業在核心器件上高度依賴美國及其盟友,而且在國內都屬于龍頭企業,都屬于“太大而不能倒”,一旦倒下,對整個產業和民心士氣將造成毀滅性打擊,所以國家必須會救,這就使川普有了討教還價的籌碼。
從此前網絡上披露的情況看,這一輪磋商對我們并不樂觀。誠然,中國不是日本這種本土駐扎數萬美國大兵的“準殖民地”,而是具備三基核打擊能力的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川普想逼迫中國重演“廣場協議”,顯然是不可能的。
但由于在核心元器件上受制于美國及其盟友,當下國內也只能學勾踐臥薪嘗膽,可以說是花錢買時間。只期待國內能夠把重金買回來的時間真正用在自主技術的研發和提升上,千萬不要在重復過去跟在洋人身后吃土的技術模式和商業模式了。
阿里劍指安防監控
數月前,阿里36億元入股千方科技,轉讓完成后,阿里網絡將持有15%公司股份成為公司第二大股東。而千方科技于2018年4月完成了收購全球領先的視頻監控廠商宇視科技95.32%的股權,進軍安防產業。宇視雖然在體量上小于海康和大華,但也不容小覷,2018年宇視科技營業收入為40.72億元,凈利潤為4.61億元。
由于阿里在AI芯片和RISC-V上都有布局,因而不排除阿里和宇視在lot上開展合作,甚至將來可能在宇視的攝像頭中的SoC采用RISC-V,放棄海思的SoC——華為智能安防產品線總裁段愛國公開表示“ 聽友商說華為要退出安防?我在這里強調一下,華為不做到第一不會退出!”之后,相信宇視逐步替換掉海思的產品線已經提上了日程。
如果將來宇視在安防監控和AI芯片上能夠與阿里實現垂直整合,并與阿里智慧城市等資源充分整合,加上有阿里資金上的間接扶持,市場競爭力和商業前景頗為不俗。在海康、大華被美國列入實體名單后,由阿里間接扶持的宇視可能會對原本處于行業龍頭地位的海康和大華造成一定威脅。
華為攜品牌光環沖擊海康大華
另一個對海康和大華造成威脅的是華為。此前,媒體報道:
在華為全連接大會上,華為智能安防產品線總裁段愛國再次火力全開,“ 聽友商說華為要退出安防?我在這里強調一下,華為不做到第一不會退出!”有意思的是,相比此前定下的“用兩到三年時間做到全球第三的小目標”,華為安防今天的小目標又“大”了一些。
對于段愛國的豪言,一位行業人士評價:
段愛國看上去就是個和大部隊打過勝仗的孩子,嘴上沒毛地圖開僵,這樣的BG做不好。華為要偉大,需要會做減法;中國企業同樣都要進步,才會在制度設計上站在全球第一陣營。
立志突破芯片、操作系統和數據的偉大公司,又做整機,能把生態干起來么?全棧式可能是一個“黑寡婦”式很壞的提法,和自己的客戶直接競爭,華為要會做減法,才能偉大。
在過去這幾年,華為在安防方面一直無法撼動海康和大華的地位,即便是和第三名宇視相比較,也有不小的差距。不過,這并不影響華為在這方面的野心,如今段愛國放下豪言壯語,顯然不只是說說而已。
華為做安防,有兩大優勢,一是海思在國內攝像頭SoC市場份額極高,這有助于海思掌控供應鏈。二是華為品牌優勢。目前,華為在輿論上已經封神,已經獲得了大量領導的認可,最近全國各地海量華為單一來源政府采購就是證明,這些采購都以億來計算,其中東莞一個政府項目就采購訂單就高達27億元。而安防監控市場恰恰是受政府意志影響非常大的市場,中國安防監控產業能夠發展到如今的冠絕全球,也和中國政府的X網工程等項目密不可分(西方各種酸,拿人權說事),由于如今華為獲得了這種輿論環境,使得很多安防監控項目可能會基于行政力量方面的因素,交給華為去做,不僅國內的項目會給華為,一些與中國相對友好的國家,一些由中國提供貸款的項目,也會交給華為去做,比如此前菲律賓的安防監控項目,該項目中方提供21億元人民幣貸款。
這種輿論氛圍和政策導向對于海康和大華而言非常不利。也許有人會說,海康和大華也被制裁了,政府也會扶持吧?道理雖然如此,但從實踐上看,同樣被制裁,企業命運截然不同,此前,中興被制裁,卻飽受輿論非議,也許有人說,那是中興服軟太快。但問題是此前中國核電、中國超算等一大批企業被制裁也抗住了,天河超算被制裁后直接拋棄英特爾的加速器,用了自己的矩陣2000,成功升級天河2A,中國核電還出口國外,但輿論上卻非常冷淡,無法享受到如今華為在輿論上封神的待遇。
事實證明,能夠通過制裁事件營造出封神的輿論環境的只有華為,這種光環只有華為獨享,這是一個非常耐人尋味的現象。未來,海康和大華要在這種輿論氛圍和政策導向下與華為對戰,先天就輸了一籌。
海康在芯片技術上眼光不夠長遠
在海康被制裁后,鐵流咨詢一位行業人士,得到回復:
“海康作為行業老大,為了市值管理沒有進行核心技術突破,沒有號召行業統一標準樹立壁壘,也難辭其咎,不是真正的領袖......攝像機的量這么大,足矣養活自研IC,竟然還沒有自研芯片”。
正如這位朋友評價的,如果海康能夠早一些在IC設計上有所布局,當下的局面顯然會更主動一些。誠然,國內CIS有豪威科技,鏡頭有舜宇光學,整個行業在供應鏈上對于美國的依賴有下降的趨勢。但在CPU、DSP、FPGA等方面,國內廠商與國外大廠差距明顯。即便是海思的SoC,其中CPU核也是購買自ARM,在核心技術上受制于人,雖然在當下中美貿易摩擦降溫的情況下問題不大,但在川普完成連任之后,以川普反復無常的特性,這些都是風險點。
目前,對于海康和大華來說,一個任務是供應鏈的去美國化,盡可能降低美國器件的比例。另一個任務是去海思化,正如小米、OV不會用海思的ARM芯片,在華為要奪安防監控老大的背景下,海康和大華也不得不對海思的ARM芯片抱有一定疑慮,會選擇自己搞SoC或者有意扶持另一家SoC供應商,而且SoC的IP也要盡可能的本土化,使用大陸的IP,這方面國內開發的RISC-V內核、龍芯的GS132e、GS264等都是可以考慮的選擇。
由于華為特殊的股權模式,以及華為隊伍本質上是高薪雇傭軍,而不是毛時代的紅色隊伍,營業收入和利潤只能增加不能下降,否則就會軍心渙散。在海外市場受阻于川普的政策,必須通過國內市場來彌補,因而相對于宇視的按部就班,華為在安防監控市場會格外的“狼性”,這一點從段愛國“華為不做到第一不會退出!”的豪言就可以看出來。總的來說,在未來幾年,海康大華將遭遇川普和華為的內外夾擊,形勢不容樂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