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網絡上傳步步高麾下的OPPO、VIVO造芯。
早在2017年,就有媒體聲稱步步高及OPPO入股芯片公司,OV要做手機芯片。但實際上,段永平、陳明永投資蘇州雄立科技有限公司,更多是一筆商業投資,而并非一些媒體報道的要開發手機芯片。何況從雄立科技已經取得的技術成果看,和手機芯片并沒有太多交集。主要產品為光纖通道交換芯片、太網交換芯片等。
在2017年底,OPPO也在上海注冊成立“上海瑾盛通信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9月,瑾盛通信將“集成電路設計和服務”納入經營項目。
之后,網傳VIVO發布了很多芯片設計工程師的崗位,并且從展訊、聯發科挖了一批基層工程師。
不過,vivo執行副總裁胡柏山澄清,“純粹是個烏龍”。
VIVO的目的是配合上游廠商定義芯片
根據胡柏山的介紹,隨著消費者對手機需求的更加深入,vivo需要跟上游供應商一起去研究,做出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技術與產品。過去,vivo與合作伙伴是在他們的新品芯片規格確定或者第一次流片成功之后再去洽談,現在是提前2年以上進行規劃,給合作伙伴提需求做定制。
這樣一來,vivo需要有更多的專業人才來做芯片的定義和規劃,所組建的團隊并不是純粹搞芯片研發,而是在發展戰略方面提前2年對芯片進行定義,然后于合作伙伴溝通洽談,使上游芯片廠商能夠定制符合VIVO需求的手機芯片。胡柏山還表示,目前這個階段是計劃建立300-500人規模的團隊來配合合作伙伴,進行芯片的定義。
雖然今后步步高有啥打算無從預知,但就現階段來說,步步高麾下的OV并沒有手機SOC研發計劃。何況,在技術上,基帶是重要門檻,在商業上,如果沒有足夠大的產量,自己開發手機SoC,未必劃算。
商業角度考慮 與其自己設計芯片 比如買展銳芯片
其實,搞手機芯片違背資本的邏輯。目前,智能手機市場已經是紅海市場,市場在逐年萎縮,搞芯片在開頭幾年,肯定是不賺錢的,可能要賠很多錢,何況自己搞芯片,由于在初期受產能影響肯定比買高通和聯發科的芯片更貴,雖然買IP做集成的SoC可以使OPPO和VIVO多一張營銷的底牌,增加一些技術光環,但從商業上看,如果銷量上不去,完全是虧本生意。
畢竟,自己設計芯片,EDA成本、IP購買成本、流片成本、工程師人力成本等不是一個小數目,而且還有支付各種專利費用,業界有傳麒麟購買高通的基帶技術每個季度都要花10億專利費,因此高通每年就算不推出新款處理器賺錢,也有大把專利費等著。
誠然,以如今VIVO和OPPO的體量和資本來說,投入足夠的資金,到處挖人組建團隊,給予足夠的時間確實能做出手機芯片,但問題在于,這種做法商業上未必劃得來。
鐵流認為,以OPPO、VIVO為代表的整機廠,與其自己開發手機主芯片,還不如直接采購展銳的芯片,或與展銳共同來定義芯片。
這樣,展銳國產芯片的屬性可以拿來打愛國牌,抵消友商的營銷優勢。而且以展銳高性價比的特點,十有八九比買高通和聯發科的芯片更便宜,這樣在商業上也能賺更多的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