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外媒體報道,華為新款手機Mate 3o已失去手動安裝谷歌Android應用程序的接口。報道中稱,安全研究人員John Wu周二發布一份博客文章提出解釋,說明華為Mate 30Pro用戶如何手動下載及安裝谷歌應用程序,在谷歌“修補漏洞”后,Mate 3o設備已經無法手動安裝谷歌服務。隨后,一些海外運營商則公開表示,如因谷歌服務被禁用而退貨,可以全額退款。
雖然國內一些媒體報道中聲稱“華為有鴻蒙,不怕制裁”,但谷歌禁止華為手機使用谷歌服務后,會對華為手機海外市場造成毀滅性影響。
并非禁用安卓 而是禁用谷歌服務
雖然在一些媒體聲稱“華為有鴻蒙,不怕制裁”,但實際上,這些媒體連谷歌到底禁止華為用什么都搞錯了。谷歌并非禁止華為使用安卓,而是禁止華為手機使用谷歌服務——包括谷歌的搜索、地圖、視頻、郵件、即時通訊等服務。通俗一點可以理解為國外版的淘寶、百度、微信、微博、高德地圖、滴滴、愛優騰視頻網站等等。這些軟件被網友稱為“谷歌全家桶”,谷歌禁的是華為手機無法安裝GMS,這會使智能手機幾乎變成功能機,這無疑是災難性的。
正是因此,在谷歌禁止華為手機安裝GMS后,國外出現了運營商承諾全額退款的情況。
如果谷歌態度堅定,不做出讓步,那么,華為手機在海外市場會遭到毀滅性打擊。
除了海外市場會幾乎丟光以外,國內經常出國的商務人士,使用華為手機出國也會遇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出國后非常不方便,比如無法使用優步打車,無法使用Gmail、Facebook和推特等等。一些商務人士可能會放棄華為手機,或者在國內使用華為手機,出國換一個能夠安裝GMS的智能手機。
鴻蒙屬于按揭開源 于事無補
此前,華為高調宣布了鴻蒙系統,余承東在發布會上還祭出“微內核”、“全場景”、“分布式操作系統”三大概念,表示這個系統將支持手機、電腦、汽車等設備,是一個大一統的系統,鴻蒙系統比安卓系統在流暢度上提高了60%左右,在用戶操作的系統響應上提高了40%左右。
隨后,網絡上又掀起了一股對微內核的熱捧,各種贊揚微內核,國內幾乎所有媒體在提到某司鴻蒙采用的是微內核的技術路線時,都會強調微內核更先進、代表著未來、性能也更強、擴展性非常優良,強調微內核優于宏內核,以此展示鴻蒙系統對安卓系統具有先天優勢。
然而,這種千篇一律的強調微內核效率優勢是與客觀事實相違背的,微內核的優勢是更加靈活,而宏內核的優勢是效率更高,性能更好。因此,發布會上,華為大肆宣揚微內核,并宣稱鴻蒙如何快速、流暢是站不住腳的。關于微內核,在2011年LinuxFR對Linux的創始人Linus Torvalds進行了采訪,Linus的觀點是,微內核并不是理想的技術形式。
除了宣傳違背常理之外,鴻蒙系統也是PPT狀態,發布會并沒有說技術細節,程序員找代碼文檔,然后各種吐槽“按揭開源”。
退一步說,即便華為手里有一個操作系統,但這對于谷歌禁用GMS來說也沒啥用。因為谷歌禁用的不是安卓,而是GMS,哪怕華為有一個操作系統,但安裝不了GMS還是白搭。禁止GMS對華為的影響是災難性的。如果華為手機不支持GMS,在國外是很難推廣的。
城門失火 殃及池魚 國內手機廠商面臨嚴峻考驗
華為股權模式是非常特殊的——至少對外宣傳是員工集體持股。這使華為員工可以通過工資+分紅的模式保持較高收入。在2012年,華為年底分紅就高達125億,在2018年,華為給員工分紅就超200億。正是因此,華為高管陳黎芳在北大校園招聘宣講會上說“工資只是零花錢”。
而虛擬股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高分紅的前提是高營收和高利潤,否則分紅這部分收入就會受影響。何況大家拿自己的工資買虛擬股,一旦虛擬股多年無法為自己帶來分紅,會給員工帶來一種反效果——那就是自己的一部分工資被工資克扣,用于購買注定無法帶來分紅的虛擬股。一旦無法實現營收和利潤雙漲,那么,勢必影響人心穩定和隊伍士氣。
華為的股權模式決定了,華為必須不斷擴張,否則就會內爆。此前華為進軍電視、汽車行業,以及最近進軍海水稻種植和Micro LED都是這方面的體現。
而一旦國外手機業務陷入毀滅性打擊,那么必須靠國內市場補回來。國內手機市場將面臨又一輪洗牌。中興、聯想這類已經邊緣化的廠商日子就會更難過,而OVM三家公司也會遭遇嚴峻考驗。
一位網友認為,華為最近搞了一大堆“鴻蒙”、“方舟”、“高斯”、“歐拉”等華而不實的噱頭,緊接著民間自媒體迅速跟進報道,主要就是為了營造企業光環,讓老百姓對華為充滿崇拜感,目的還是在消費市場(終端產品)多出貨,用民間輿論綁架政府和運營商采購現階段存在“功耗較大”、“性能較差”(這不是鐵流說的,是工信部官員的評價)的5G基站。
堅定自主創新 苦練內功
雖然輿論上華為已經封神,但從實際行動來看,華為并沒有另起爐灶,從底層開始自主創新的決心和毅力。這方面以鴻蒙兼容安卓軟件生態就能看出來,其實,推出完全兼容安卓的系統以抗衡美國制裁是一個很奇怪的悖論。
誠然,安卓是開源的,但是開源的安卓是受谷歌控制的,原因就在于上層的接口和開發方式都是谷歌定的,而且與其說是谷歌定的,不如說是谷歌花費精力維護和更新的。安卓標準制定權和話語權掌握在谷歌手里,從當下的情況看,很難有公司在這方面替代谷歌。
退一步說,即便谷歌把這方面的工作“禪讓”給華為,但對谷歌也沒多大損失。因為的核心競爭力是GMS,不管什么系統,只要有GMS安裝了谷歌全家桶,谷歌就能收集數據發放廣告,賺的錢一分不會少。
鐵流認為,華為當下有兩條路:
一條是另起爐灶。搞一個不兼容安卓但遠勝于android的系統,并放棄ARM,配合自主CPU指令集,提供專有的API,然后封鎖外部軟件安裝渠道,提供唯一的,反編譯的軟件商店,就像蘋果的Appstore那樣,然后設置好付費系統,讓開發者免受盜版和破解,能賺到錢,開發者才會來添磚加瓦。同時,還要讓臉書、優步、推特、油管等國外軟件主動來支持華為的操作系統。換言之,就是搞一個類似蘋果的封閉生態系統,并配合自主指令集的CPU搞一個獨立于ARM+安卓、ARM+IOS的第三套基礎軟硬件體系。
另一條路是在安卓的基礎上,能提供比谷歌更好的全家桶,并且讓廣大國外用戶放棄現在使用的臉書、油管、推特、優步等服務,轉而使用華為提供的這些軟件服務。
兩條路都非常難,而且都不是短時間內能完成的。
一位網友評價:
整個安卓里,谷歌靠系統的廣告賺錢。三星靠屏幕、內存和旗艦機高溢價賺錢。高通靠通信技術賺錢,所以才有買基帶和專利送SoC的說法。華為手機利潤不高,這一點任正非批評過余承東,但是靠著三個月的付賬期沉淀大量資金,可以為通信研發做后盾。OV靠低配高價+渠道為王收智商稅。小米玩性價比,但已經快玩不下去了,股價暴跌就是最直觀的證明。只有蘋果,談得上品牌溢價和iOS應用分成,成了最大贏家。
目前,在別人的生態體系里,聯想、華為已經做到極致,跟在洋人身后吃土的道路已經走到了頭了。中國IT產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拋開英特爾、ARM、微軟、谷歌,建立自己的技術體系。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產業發展不受制于人,信息安全不受制于人。
現實表明,華為應當放棄長期以來的跟隨戰略,下決心選擇另起爐灶,才能做到真正的獨立自主。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