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家中國企業上了川普的實體名單后,國家對基礎硬件的國產化替代工作也越來越重視。海峽對岸的媒體報道中國大陸在開展國產化替代工作。其實,國產化替代本身就有規劃,只不過川普的所作所為使上位者對這項工作更加重視。
最近不少證券分析文章中披露了一些資料和數據,把這些敏感信息公之于眾。而且這些信息夸大其詞,沒準會刺激川普敏感的神經,從這些證券分析文章來看,幾位網友認為有很強炒股價的味道。
國產化替代ARM并非最優路線
在證券分析文章中稱,“某大型用戶單位啟動了國產化全面推廣項目,這個項目采用了ARM技術路線,從性能、生態和自主可控三個角度講,ARM總體看來是最優選擇”。
然而,從實踐上看,這種說法是值得商榷的。
就性能來說,國產ARM芯片的單核性能普遍距離國外X86芯片有較大差距,與國內其他國產CPU性能大致處于同一檔次。相關分析文章中聲稱國產ARM桌面四核CPU追平2016年英特爾主流芯片,這是在玩弄話術,實際差距是非常明顯的。
PPT數據追平英特爾的是多核性能,這主要是國內ARM陣營IC設計公司普遍堆核心數量,用48/64核與英特爾18/28核對比。實踐上看,強大的單核性能+多線程才是王道,單核性能上不去,堆核心數會帶來成本偏高的問題,而且無法承擔對單核性能有較高要求的任務。
就生態來說,ARM在PC和服務器上的生態不見得比自主CPU強多少,面對X86都只有被秒殺的份,而且就過去這些年安全市場的實踐來看,國產ARM CPU在桌面和服務器的市場份額不足自主CPU的一半。
因此,從生態的角度看,自主CPU完全能滿足安全市場的需要。不存在所謂的自主CPU生態不行,ARM總體看來是最優選擇的情況。
ARM芯片在自主可控上存在風險
就自主可控來說。ARM的風險是非常大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ARM多次遵守川普的禁令,參與對兩家中國通信設備商的制裁。
另外,還要考慮到美國長臂管轄的因素。
由于臺積電的很多技術來自美國,臺積電的工藝庫很多都是和ARM以及其他美國公司一起開發的。芯片加工設備也基本來自美國應用材料、科林、科壘與荷蘭ASML等廠商,臺積電在購買歐美設備的時候都是簽了限制性協議的。加上芯片制造中,有一些IP必須由芯片制造商提供,如果這些技術的研發有美國Austin那邊參與,那就會出問題了。
根據美國長臂管轄的法則,當采用美國技術超過25%時,臺積電將無法為被美國針對的企業提供代工服務。
由于25%的比例認定可操作的空間太大,政治方面的影響大于技術因素本身。如果未來川普抓住這一點對臺積電發難,臺積電很可能會頂不住壓力,拒絕接受相關企業的訂單。可以說,國內ARM芯片公司,基本存在這方面的風險。
在上一次川普政府制裁中興的時候,臺積電就加入制裁中興的行列,拒絕為中興提供代工服務。考慮到臺積電大量技術來自美國,且公司由歐美財團控股,如果川普進一步收緊枷鎖,我們必須做好最壞的打算——要么做好與美國做利益交換的準備,要么準備好ARM芯片供應鏈被卡脖子的準備。
(該圖為一位讀者提供)
敏感信息不應被資本市場獲取
在相關的證券分析文章中,披露了一些關于國產化替代的信息和數據。一些數據在鐵流看來是夸大其詞且槽點滿滿的,故意把國產化替代市場夸大——實際上,由于地方上財力差異,很多老少邊窮地區和欠發達地區是不可能按照證券分析文章中的數據進行替換。
換言之,實際替換的規模和速度不可能達到紙面上的最理想模式。而且在這個市場現在國內各家都進來了,國產ARM芯片在性能和生態上不如國產X86,在自主可控方面不如申威和龍芯,ARM芯片在政府市場的產品定位比較尷尬。除非有非理性因素作祟,國產ARM芯片不可能像一些分析文章中說的那樣成為國產替代的主流,不可能會像一些證券分析師說的那樣前途無限。
事實上,ARM桌面和服務器芯片在全球混的很慘,高通、AMD等公司已經退出這塊業務,國內華芯通與高通合資開發ARM服務器芯片,雖然調子起的很高,但合資沒幾年就關門了。
正是因為ARM服務器芯片商業市場一片慘淡,在全球范圍已然退潮,所以一個勁的往政府和八大行業央企的國產化替代項目沖。
當下這個環境下,國產化替代是比較敏感的,很容易刺激川普的神經,這方面的數據和信息不應該被泄露出去,更不應該被證券行業獲知,并出現各種鼓手文章,慫恿股民購買相關企業股票,拿國產化替代這種敏感項目給國內ARM芯片公司背書炒股價。
誠然,鐵流相信相關企業是非常有責任感的,是堅決維護國家利益的。
不過,由于客觀上很多不應該公開的信息已經被證券分析師連篇累牘分析,因而也不排除個別人士為了小團體利益,向證券業人士有意或無意披露了一些信息。這種做法在當下這個大環境下,未必合適。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