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IBM周二在圣地亞哥的OpenPOWER峰會上宣布發布POWER指令集架構(ISA)作為開放標準。換言之,就是繼MIPS之后,POWER指令集也開源了。
對此,OpenPOWER基金會發布博客表示:
今天(8月20日)是OpenPOWER基金會生命中最重要的日子之一。隨著IBM宣布對開源社區的新貢獻,包括POWER指令集架構(ISA)和OpenPOWER Summit North America 2019的關鍵硬件參考設計,未來POWER架構的前景從未如此光明。
除了開源POWER ISA之外,IBM還為社區貢獻了一個新開發的軟核。在很短的時間內,IBM工程師就能夠在POWER ISA上開發軟核,并在Xilinx FPGA上運行并運行。從中可以看出,IBM是希望更多玩家能夠加入OpenPOWER陣營,相對于過去宏芯還好花錢買POWER授權,如今IBM將指令集開源確實有一定誠意。
不過,比較遺憾的是IBM開源的時間有點晚,如果MIPS或POWER能夠在5年前開源,那么,估計也沒現在RISC-V什么事情了。就本次事件來說,IBM提供的軟核讓國內學生和從業者學習和實踐可能是這次IBM將Power開源真正能夠有一定積極意義的行為。
順帶提一下宏芯。
2014年,在相關部門的扶持下,中晟宏芯獲得IBM的POWER授權,并且得到了IBM、中科院計算所提供的技術支持。按照原計劃中晟宏芯走的是高鐵“技術引進—吸收消化—自主創新”的道路——CP1是IBMPower8的馬甲,2016年的CP2是基于Power8的仿制改進,2018-2019年的CP3則是吃透IBM技術后的自主創新。
然而,在2016年,蘇州中晟宏芯因為“欠薪”卷入輿論漩渦。之后只聽到宏芯進度延后,多次修改CP2指標的消息,就聽不到宏芯CP2和CP3商業化量產的消息了。
盡管 “第五代核心”關于科技創新論述摘編 中寫道:“我國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不僅從別人那里拿到關鍵核心技術不可能,就是想拿到一般的高技術也是很難的,西方發達國家有一種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的心理,所以立足點要放在自主創新上。”。
盡管80年代以來的歷史經驗已經證實,真正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也是用市場換不到的。但中國大陸一些專家和官員依舊對引進技術無比熱衷,并不惜投入巨額資金,卻用靜止和懷疑的眼光看待自主技術,對自主技術不屑一顧,以至于技術引進獲得政策傾斜的同時,自主技術企業待遇偏低,靠自己造血自負盈虧。
在自主技術欣欣向榮之際,一些企業或地方政府卻不惜血本與ARM、IBM、Intel、高通搞合作或合資,其中還不乏華芯通和宏芯這樣賠了夫人又折兵的例子。從實踐上看,實際上這些技術引進芯片反而會扼殺自主技術的發展,比如馬甲芯片成為“自主知識產權”后,進入政府國企市場,擠壓中國自主技術體系的生存空間,使自主技術基本處于海外巨頭和國內買辦勢力的內外夾攻之中。這種做法實際上就是幫助ARM、Intel等外國公司鏟除對他們實現壟斷威脅最大的中國企業的生存基礎,為他們長期壟斷世界信息核心技術效勞。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