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阿里發布了玄鐵910處理器。這款處理器基于RISC-V指令集。CPU核為阿里研發,據小道消息,其實這款處理器是阿里收購的中天微和阿里達摩院聯合開發的。中天微中被阿里收購前,最早是做PowerPC——當年,摩托羅拉把M Core授權給了蘇州國芯和杭州中天微,然后兩家公司開始搞技術引進消耗吸收,之后中天微的C Core其實就是摩托羅拉的M Core的國產化版本。
之后,中天微又開發了CK807、CK810、CK860等IP核,積累了設計經驗。在獲得了中天微的已有技術成果和工程師隊伍后,再輔以阿里的投資,終于誕生了玄鐵910。
根據網絡上公開的數據,采用3發射8執行的復雜亂序執行架構,是業界首個實現每周期2條內存訪問的RISC-V處理器;基于RISC-V擴展了50余條指令,系統性增強了RISC-V的計算、存儲和多核等方面能力。玄鐵910支持16核,單核性能達到7.1 Coremark/MHz,主頻達到2.5GHz,比目前業界最好的RISC-V處理器性能高40%以上。
就Coremark成績來說,玄鐵910的數據高的令人震驚,這個成績已經超過了ARM Cortex A75,追平英特爾E5。但根據現在公布的非常有限材料來看,玄鐵910追平英特爾E5顯然上不可能的。
鐵流咨詢了一位業內人士,得到了回復上:
這個coremark沒有多大意義,本身是一個嵌入式測試小程序,而且自己公布的一般不可靠。還是Spec 2006有說服力。
之后鐵流詢問玄鐵910 CPU核大致水平,得到的回復是信息有限,無法估計。如果硬要給一個區間,這位朋友猜測是ARM Cortex A15以上,ARM Cortex A57以下。
另外,一些媒體在報道中稱,玄鐵910在5G和AI方面有應用潛力的說法其實上值得商榷的。
現在媒體報道有一個現象,那就什么概念火了,我這個產品就要去蹭熱點,哪怕其實這個產品并不適合用于這方面,或者其實這個概念本身就是炒作起來的,也要硬著頭皮去蹭熱度。好像不蹭一下,就沒法顯示這款產品上多么先進。
就AI來說,現在就兩個方向,一個是英偉達的GPGPU,另一個是專用芯片,比如寒武紀。英偉達的優勢是通用性相對較強,開發編程比較方便。寒武紀的優勢是性能功耗比強,但開發編程麻煩一些,通用性也不如GPGPU。
而把CPU用于AI,這個英特爾也做過,把至強PHI加速器用來跑AI,只不過從市場反饋來看,明顯遜色于英偉達。像至強PHI這樣的性能怪獸都折戟沉沙,玄鐵910 這種輕量級的產品不適合用于跑AI。即便是硬要拿CPU跑AI,SW26020強過玄鐵910好幾倍,而且確實已經有應用,在有關羽、張飛、趙云這樣的猛將的情況下,完全沒必要讓廖化去當先鋒了。
就5G來說,如今的5G已經成為繼“納米”、“量子”、“人工智能”之后的另一個“網紅”,有事沒事的大家都要去蹭一下。對當下中國而言,真正關鍵短板硬件是各種功率器件,這方面基本上依賴進口,把玄鐵910和5G捆綁,其實是人為制造話題和噱頭。
鐵流認為,玄鐵910的問世是中國在RISC-V處理器上取得的進步,同時,也可能成為RISC-V生態破碎化的開端。由于阿里擴展了50余條指令,而這些指令恐怕很難進主線,一旦真正出現這種情況,就意味著RISC-V生態可能破碎化,就如同當年的MIPS。
完全開放與有力的領導是一對矛盾,如果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恐怕RISC-V很難成長到能與X86和ARM爭雄的水平。而阿里玄鐵910的問世,沒準上國內RISC-V生態破碎化的開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