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普制裁華為之后,輿論上出現(xiàn)了兩種聲音,一是美國5G落后了。二是由于華為5G太牛逼,美國必須舉國之力才能對抗華為。
作為一個中國人,如果這兩種聲音為真,那是非常喜人的,也是倍感自豪的。但問題就在于,這只是國內(nèi)部門媒體人自嗨,盲目樂觀和對5G抱著不切實際的幻想對于中國產(chǎn)業(yè)升級和在“毛衣展”種掌握主動權于事無補。
川普制裁是以華為當籌碼逼迫中國讓步
回顧整個“毛衣展”的過程,川普其實并不在乎華為和中興到底怎么樣,比如在2016年和2018年兩度制裁中興,但在中國讓步、中興認罰之后,川普就收手了。又比如2019年制裁華為,在G20碰面后,雖然不知道中美掌舵人之間有什么交流,但從結果來看,川普就松口了。
從這一系列事件來看,制裁中興和華為并非目的,而是手段,真要想弄死華為和中興,禁止兩家公司使用任何美國技術和美國元器件,再將這項政策延續(xù)2年,把中國企業(yè)的芯片庫存耗盡,兩家公司就難以為繼了。
川普之所以先制裁后收手,這是西方政客在外交種常用的套路——無中生有制造籌碼,換取他國真金白銀。這方面,普京也是高手,比如在烏克蘭內(nèi)戰(zhàn)之后,加大對敘利亞的干涉力度,然后再用減少俄羅斯在對敘利亞事務的干涉,換取美國降低對烏克蘭事務的干涉。相比之下,中國在這方面就比較弱,每當西方政客無中生有制造籌碼時,往往拿不出好的策略去應對。
可以說,川普的目的,是強迫中國像日本那樣簽署“廣場協(xié)議”,通過不平等條約遏制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和科技進步,以美國永遠保持軍事科技和金融經(jīng)濟霸權。
至于一、兩家中國通信設備商是死活川普完全不當一回事,高調(diào)炒作只是為了迎合美國國內(nèi)民粹。
將中興和華為列為目標根源在于高度依賴西方技術
有人說,中國公司百千萬,為何川普偏偏選擇中興和華為?
根源有四點:
一是兩家公司對美國技術和美國芯片高度依賴。以華為來說,在2018年就進口了200億美元芯片。
二是兩家公司對政府的影響力較大。兩家公司作為整機廠,對上下游產(chǎn)業(yè)鏈影響很大,一旦倒了,僅失業(yè)問題就足夠政府頭痛了。因而屬于太大而不能倒的那種,且兩家公司政商關系強悍,可以一定程度上影響政府決策。
三是兩家公司是非常國際化的公司,有較大的海外市場份額,授人于柄。
四是兩家公司是中國通信行業(yè)的龍頭企業(yè),是中國制造的金名片,不容有失。
事實上,中國十大軍工一直就在制裁名錄里,中國超算、中國核電也都被美國列入制裁名單,但這些事情沒有被媒體連篇累牘反復報道和炒作,在輿論場上一帶而過,也沒有發(fā)生必須國家出手拯救“擦屁股”的事情。
而兩次制裁中興,則發(fā)生了中國政府出面調(diào)和,中興認罰的情況,這使川普政府意識到,中國通信設備整機廠是一個軟肋。因而在5月中國堅決不讓步的情況下,川普宣布對華為制裁,顯然就是想故技重施,逼迫中國讓步。
而從G20會面后中美雙方的動作來看,中國確實沒有占到多少便宜,川普以對華為松綁為籌碼,開出的要價反而比制裁前更高了。
5G是商業(yè)概念 并非技術迭代
雖然在各路媒體的吹捧中,5G被捧上天,5G技術也被認為是無比先進的技術,冠以各種華美修辭。但實際上,5G是商業(yè)概念,并非技術迭代,頻譜利用率相對于4G并沒有多少提升。很多技術設備商吹上天,但運營商經(jīng)過測試后發(fā)現(xiàn)增益為零,被設備商忽悠了,比如CoMP。還有NOMA,這也是曾經(jīng)設備商鼓吹的技術,結果證明也是零增益,然后5G多址技術退回到4G的OFDM。
由于5G相對于4G完全是依靠暴力提升的,這導致5G基站覆蓋差、設備功耗大、設備成本高。特別是對于5G設備昂貴和功耗巨大的問題,其實早已是行業(yè)共識。
中移動產(chǎn)業(yè)研究院副院長陳豫蓉在“5G商用與深化工業(yè)互聯(lián)網(wǎng)創(chuàng)新發(fā)展”研討會上表示,“5G基站的建設和功耗的成本是4G的3.5-4倍左右”。
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就在GTI國際產(chǎn)業(yè)峰會表示,“當前5G基站價格是4G基站投資的2倍,功耗約為2.5-3倍,需要產(chǎn)業(yè)鏈攜手努力將這部分費用盡快降下來”。
(上圖為AAU,一個5G AAU的功耗為1728W,輻射功率為240W;4G功耗為約350W,輻射功率為40W)
一些通信設備廠商為了自身的利益,刻意掩蓋真相,鼓吹"5G領先友商12個月","5G世界第一",甚至還聲稱“5G應用后,美國可能成為落后國家”,并通過政商關系和制造社會輿論要求運營商大規(guī)模采購自己的5G設備。與炒起的火熱輿論相比行業(yè)的反饋情況要冷淡得多。
其實,中移動副總裁李正茂在2018年世界移動大會的公開表態(tài)已經(jīng)把現(xiàn)階段5G的問題說的很清楚了:
成本方面,大規(guī)模天線使5G基站成本更高,還需新建或大規(guī)模改造核心網(wǎng)和傳輸網(wǎng),各運營商需探索低成本解決方案。
受商用頻段高,新增站址困難等因素影響,即便使用中頻段,實現(xiàn)網(wǎng)絡連續(xù)覆蓋也有很高的難度。
運營商不熱衷政界火熱
目前,中國和美國運營商對5G態(tài)度都比較冷淡。
這一點,從投資額上就可以看出來。
移動:投資不會多于172億元。
電信:投資90億。
聯(lián)通:投資348.4億元建4G,同時拿出部分錢投資5G。
在5G元年,中移動只計劃建5萬個5G基站,而在4G元年建了72萬個基站。
美國的情況也是類似,用毫米波部署5G,覆蓋問題更加突出,美國運營商更多是建幾個機房,開幾個站,開通就完事了。
韓國部署5G最為極端,在幾十天內(nèi)依靠高額補貼實現(xiàn)用戶從0至100萬的跨越。然而,Opensignal發(fā)布了一份韓國5G網(wǎng)絡的實測分析報告:
5G手機的上行平均速率為13.9Mbps,4G旗艦手機的上行速率為16Mbps,其他4G手機的平均上行速率為12.6Mbps;
5G手機的平均下行速率為111.8Mbps,4G手機的平均下行速率為75.9Mbps,其他4G手機的平均下行速率為47.7Mbps。
5G手機的平均時延為35.9毫秒,4G旗艦手機的平均時延為37.4毫秒,其他4G的時延為38.3毫秒。
這種網(wǎng)速相對于4G壓根沒有多少優(yōu)勢。
從商用的情況看,韓國5G被用戶詬病和抱怨,包括網(wǎng)速慢,連接性差、覆蓋差等問題。韓國移動運營商承認他們的服務沒能滿足消費者預期,并承諾改善網(wǎng)絡質量。韓國三家運營商SK Telecom,KT和LG Uplus都公開承認他們的5G網(wǎng)絡在交付方面存在問題,很多用戶抱怨他們的服務并不像宣傳的那樣快速、安全。
雖然實踐已經(jīng)暴露出5G很多問題,但5G已經(jīng)政治化,川普政府和中國政府都在爭分奪秒搞5G。
美國的5G怎么搞,投資多少,恰恰是美國商業(yè)界說了算的,川普怎么急都沒用。除非川普親自掏腰包,把錢給AT&T等運營商推廣5G建設。因此,美國的5G投資肯定會比較小,而且組網(wǎng)速度會比較慢。
相比之下,中國三大運營商恰恰是服從行政指令的,即便明紙5G基站技術瑕疵很多,功耗、成本、覆蓋三大問題一直沒解決,但在一些廠商的鼓吹下和行政指令下,即使運營商對5G持保守態(tài)度,政治壓力也會使運營商屈服。而且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國家投資,大家分肉”的味道,諸多廠商也在拼命忽悠國家投資。從結果來看,直接背負債務的是政府和運營商,但這些債務可以通過國稅、地稅、話費月租轉移到每一個老百姓身上。
因此,在5G建設進度和投資額上,中國肯定是領先美國的。
中國用中頻是無奈的選擇
說一下毫米波的問題。一些輿論鼓吹,“美國部署毫米波是落后的,中國用2.6Ghz、3.5Ghz、4.9Ghz才是先進”。
但實際上,這完全是瞎扯,只要看下早些年的宣傳材料就會發(fā)現(xiàn),談到5G往往談毫米波,就和現(xiàn)在談6G就談太赫茲一樣。一些報道中,還把毫米波視為5G殺手锏。
現(xiàn)在中國用中頻,完全是無奈的結果。因為上毫米波難度太大,很多關鍵器件解決不了,比如毫米波天線,多年前,中國移動給了多家國內(nèi)頂尖商業(yè)公司和多家頂級研究所幾千萬到1個億的資金,結果2年多時間里,除了114所搞出來了,其他商業(yè)公司和研究所的毫米波天線全部不達標,而114的天線中移動也不是特別滿意。另外,各種功率器件也是大坑,基本上要從美國進口(現(xiàn)在用中頻,功率器件也是依賴進口)。
毫米波覆蓋和信號穿透力也是一個大問題,美國的實踐表明,毫米波基站覆蓋只有190米左右,信號穿透力很差,一進建筑物就沒信號。另外,降雨、大霧都會對毫米波傳輸造成影響,會產(chǎn)生“雨衰”......
正是因此上毫米波難度太大,問題太多,中國才不得已選擇上中頻。由于中頻帶寬有限,必然使5G的網(wǎng)速相對于PPT上鼓吹的標準有較大差距。要達到5G PPT上標榜的性能和功能,上毫米波是必然的。
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就表示:
在頻率問題上,我們現(xiàn)在是工作在6GHz(千兆赫茲)以下的頻段,這個頻段與毫米波頻段相比建網(wǎng)相對更快一些,但能得到的最高峰值帶寬不如毫米波頻段,所以未來中國5G還要采用毫米波頻段。
總而言之,5G是全球通信廠商共同制定的一套標準,而不是中國標準。中國也不是主導者,只是重要參與者之一。中國搞5G網(wǎng)絡建設,需要向國外公司支付大筆專利費,拿5G搞“愛國綁架”是值得商榷的。
如果5G不進行技術革新,解決覆蓋、功耗、成本三大問題,那么,就會是第二個3G,成為過渡性技術。
川普的一系列所作所為,根源并非是中國通信設備商的5G基站多么牛逼,而是中國通信設備商存在本文中介紹的四個特點,非常適合作為川普攻擊的靶子,進而以制裁威脅中國政府讓步,簽訂川普心目中的“廣場協(xié)議”。
當下,最需要的不是說謊自嗨,而是說真話,只有把問題都擺到桌面上來,才能有的放矢,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實現(xiàn)螺旋式提升。只有這樣,才能在技術升級中先人一步,產(chǎn)業(yè)發(fā)展才能良性循環(huán)。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wǎng)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