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期,5G被炒的異?;馃?,依然被捧上了神壇,普通人誰敢說一句實話,都要冒著巨大的風險。個別商人甚至鼓吹,"5G應用以后美國可能將是落后國家",在這種氛圍下,確實忽悠了不少政客,比如川普。還有不少國家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計劃。
此前,韓國就以高額補貼推動5G建設,并在69天內實現了5G用戶從零到100萬的飛躍。
不過,韓國這種5G推廣速度,是以高額補貼換來的,LG U+、SKT等運營商通過高額補貼(35%至50%)推動了一波換機潮,一些代理商、零售商渠道甚至免費送5G手機。
以至于這種行為已經嚴重影響了市場秩序,韓國通信委員會監管層懷疑運營商向代理商、零售商暗地提供非法補貼,搞不正當競爭。
為此,韓國通信委員會召集SKT、KT和LG U+的高管,警告他們不要過度競爭,特別警告不能提供非法補貼,以避免削弱市場的整體公平性,如果發現任何違法行為,將被處以罰款。
韓國通信委員會一名官員表示,"我們正密切關注5G智能手機銷售市場,如有必要,將采取行政措施。"
就實踐上看,韓國搞5G大躍進,效果不盡如人意。后來者宜引以為鑒。
韓國5G網絡質量和覆蓋一般
先來看網速,Opensignal發布了一份韓國5G網絡的實測分析報告:
5G手機的上行平均速率為13.9Mbps,4G旗艦手機的上行速率為16Mbps,其他4G手機的平均上行速率為12.6Mbps;
5G手機的平均下行速率為111.8Mbps,4G手機的平均下行速率為75.9Mbps,其他4G手機的平均下行速率為47.7Mbps。
5G手機的平均時延為35.9毫秒,4G旗艦手機的平均時延為37.4毫秒,其他4G的時延為38.3毫秒。
從測試數據上看,5G相對于4G的提升非常有限。
然而再來看覆蓋。目前,美國和韓國的測試結果是一個5G基站(毫米波)覆蓋半徑為180米至190米,國內測試的結果是5G基站(厘米波)覆蓋半徑為300多米。而且由于電磁波頻率比2G、3G、4G要高,導致其在城市中比較容易受障礙物阻擋,進一步降低其覆蓋效果。
因此,雖然韓國聲稱部署了超過8萬個5基站,但其覆蓋范圍上非常有限的,在實際使用中,4G和5G信號來回跳,用戶體驗不佳。
從商用的情況看,5G被用戶詬病和抱怨,包括網速慢,連接性差、覆蓋差等問題。韓國移動運營商承認他們的服務沒能滿足消費者預期,并承諾改善網絡質量。韓國三家運營商SK Telecom,KT和LG Uplus都公開承認他們的5G網絡在交付方面存在問題,很多用戶抱怨他們的服務并不像宣傳的那樣快速、安全。
韓國沒有5G殺手級應用
目前,5G NSA根本不支持低時延,作用只是比4G網速更快一些,并沒有誕生殺手級應用,而就4G的網速來說,完全可以達到200Mbps——300Mbps,雖然比目前測出來的5G最快速率慢,但相對于絕大部分應用來說,都屬于性能過剩。因此,韓國所謂的100萬5G用戶,其實只是在運營商的高額補貼之下,半賣半送的賣/送出去了100多萬部5G終端,距離真正實現5G PPT上的藍圖,差距甚遠。
何況SA的應用也是值得商榷的。以鼓吹的物聯網來說,一些省份的NB-lot 95%都處于閑置狀態,而且用5G搞物聯網,由于5G非常可憐的覆蓋,和非常高的設備成本和功耗,鐵定比NB-lot更貴,目前,客戶連NB-lot都嫌貴,如何說服客戶去使用5G搞物聯網,這是一個難題。而且很多行業客戶,比如電力行業,用實踐說明,與其搞什么物聯網,還不如自己建專線。
而無人工廠也有問題,那就是高端制造業使用公共網絡,會帶來極其高昂的成本。此前,臺積電就因為新機臺安裝調試問題,導致被永恒之藍入侵,大量電腦中病毒,數個廠區癱瘓,進而使臺積電股價大跌。由于工業界一直奉行物理隔離,很多工控系統在病毒防護上幾乎是"古董級"的,一旦全部接入公共網絡,后果不堪設想。另外,智能工廠處于安全、控制和技術保密因素,鐵定是傾向自己建內網,除非政治任務強迫,5G應用于工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遠程手術也是類似,這不僅僅涉及技術問題,還涉及道德問題。鐵流認為,即便將來機器人手術,這種模式也是走專線,不可能使用目前存在諸多技術瑕疵的5G網絡。
革新技術再推廣實現螺旋式提升
目前,功耗、覆蓋、設備成本、應用是5G的四個難題。
中移動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豫蓉在"5G商用與深化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研討會上表示,"5G基站的建設和功耗的成本是4G的3.5-4倍左右"。
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就在GTI國際產業峰會表示,"當前5G基站價格是4G基站投資的2倍,功耗約為2.5-3倍,需要產業鏈攜手努力將這部分費用盡快降下來"。
可以說,如果不解決這些難題,盲目的學韓國依靠高額補貼搞大躍進,消費者未必能夠享受到更加優質的電信服務。
香港和韓國有一定相似性,都屬于人口密度高,土地面積相對狹小的地方,因而在電信基建上具有一定先天優勢,話費套餐也會相對便宜一些。運營商高額補貼5G的操作雖然看起來有些用力過猛,但確實上韓國運營商快速吸引5G用戶的有效手段。
不過,這種做法只能短期做,也只適合韓國這樣輕量級的準發達國家,對于像美國、俄羅斯這樣地廣人稀的大國,"不惜一切代價推廣5G",高額補貼就會把AT&T等運營商坑死。
因此,對于川普宣布5G美國要如何如何,鐵流只是一笑置之,因為這只是川普一廂情愿,AT&T等運營商只會這保障自己商業利益的前提下搞5G建設。在現階段5G基站覆蓋偏小、信號穿透差(毫米波)、功耗感人、設備昂貴的條件下,AT&T等運營商連搞城市覆蓋都缺乏動力。
必須說明的是,和很多人想象中的"5G秒天秒地秒空氣"不同,就現在的測試數據而言,5G在網速上對比4G并沒有什么優勢。上圖為國內5G體驗測試,由于用戶很少,幾乎可以視為是純凈測試,如果用戶數量劇烈增加,比如到達韓國那種百萬級規模,網速也會下降。下圖為4G路邊測試和WIFI網速。
對于現階段的5G,鐵流也再強調一下,鐵流從來沒有反對建設5G網絡,只是反對一些廠商打著5G這個無比政治正確的旗幟,力圖大規模推廣已經在試點中暴露出問題的不成熟技術。
這種做法無助于通信技術的提升,人民群眾也無法因此享受更加廉價、優質的電信服務。我們需要真5G,國家投資,應該把錢花在真5G上。
當下,應當做的是對于在試點中已經暴露出的問題進行完善和改進,提升覆蓋,降低功耗,降低組網成本和維護成本,而不是被各種利益綁架,急于大規模推廣不成熟的技術。
現在,一些輿論把技術改進和推廣之間的關系搞混了。
試點的意義就是發現問題,在發現問題之后進行改進,然后擴大試點規模,發現更多問題,再進一步改進,最終實現螺旋式提升。
而試點后發現問題,卻不改進,而是動用關系直接大規模推廣,還美其名曰"大規模推廣才能解決問題",這完全是逆亂因果。
汽車廠發現汽車剎車不好,需要的是改進剎車技術,而不是把存在剎車問題的汽車在市場上出售數百萬輛,還美其名日:"大規模推廣才能解決問題",這么搞是要出問題的。
鐵流對于現階段5G的擔憂,是大量國家資源被用于推廣存在問題的5G技術,這會造成大量資源的空耗和浪費,在當下,更應當把有限的資金和時間用于彌補芯片這樣的短板。
現階段5G需要的是,不斷進行試點,不斷解決問題,然后擴大試點規模,實現螺旋式提升,這需要一個過程,不可能像海浪一樣。任正非也表示,"不要把5G想象成海浪一樣,浪潮來了,財富來了,趕快撈,撈不到就錯過了。5G的發展一定是緩慢的"。
對于現階段5G暴露出的問題,是全球通信廠家索要共同面對的問題,盲目樂觀或掩蓋問題于事無補,需要全球通信嘗試齊心協力共同去改進技術,提升覆蓋,降低功耗,使5G技術完成螺旋式提升。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