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媒體報道,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表示,“要想讓5G發揮作用,SA(5G獨立組網)一定是目標架構網絡,所以我們希望SA越早越好。中國政府也很明確,明年1月1日開始,5G終端必須具備SA的模式。所以明年1月1日開始NSA(非獨立組網)的手機就不可以入網了。所以我們希望在技術發展方面能夠進一步加快技術的成熟。”
這句話經過網絡輿論發酵,演變成“非華為系的5G手機就要面臨風險了”、“采用高通X50的5G手機很可能會面臨斷網的尷尬”......引起了各種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沸騰。
實事求是的說,就5G設備來說,中移動力推5G(SA)組網對華為中興未必利好,對信科倒是一個好消息。就手機這樣的終端產品來說,基帶芯片支持5G(SA)并非什么黑科技,“非華為系的5G手機就要面臨風險了”純屬以訛傳訛。
基帶支持5G(SA)并非僅華為能做到
目前,一些網絡輿論把支持5G(SA)視為華為獨有,并用高通X50芯片只支持NSA,不支持SA來佐證“非華為系的5G手機就要面臨風險了”的觀點。
但實際上同時支持NSA、SA并非什么高不可攀的技術,更不是只有華為才能做到的技術。
只要搜一下新聞就可以發現,高通、聯發科、展銳、三星等公司的5G芯片都能支持SA。
之所以出現“非華為系的5G手機就要面臨風險了”的輿論,其實是媒體炒作和故意歪曲事實。
這里說明一下SA和NSA,5G網絡部署有兩種,分別是NSA(非獨立組網)還是SA(獨立組網)。
NSA是對現有4G網絡進行改造,以4G核心網+5G基站的模式組網。而SA則是全新的5G核心網+5G基站。
采用NSA部署的好處是前期5G組網成本較低,但缺點是因為還是采用4G核心網,只在空中接口部分采用5G,是系統級業務控制上仍然是4G的老一套東西,因而無法完成超低時延,移動邊緣計算等任務。選擇NAS的好處是初期部署5G網絡成本低,可以利用4G的核心網。選擇SA則能支持uRLLC、mMTC場景,而這也正是NSA模式的最大缺陷。
由于SA部署成本高昂,因此國外運營商大多選擇NSA,堅定支持SA組網的只有中國移動和電信。因此,高通自然是選擇先支持NSA,然后再支持SA。何況被網絡媒體當靶子打的X50,是高通2016年的5G基帶芯片,由于受當時5G標準制定并沒有完成,5G頻譜并未完全劃分,以及全球運營商5G部署節奏不同等因素,X50僅支持NSA和TDD,制造工藝也是相對老舊的28nm工藝,可以看出,這款芯片的試水性質很強。高通最新的驍龍X55則支持毫米波和Sub-6GHz,支持TDD和FDD運行模式;支持獨立(SA)和非獨立(NSA)網絡部署。類似的聯發科、展銳、三星等公司的5G芯片都都同時支持NSA和SA。以展銳的馬卡魯平臺來說,采用12nm工藝制造,實現2G/3G/4G/5G多模,同時支持NSA和SA。
因此,網絡輿論把SA視為僅華為掌握的技術,并稱“非華為系的5G手機就要面臨風險了”完全是真眼說瞎話。
2年內5G手機噱頭多余實質
現階段的5G基站覆蓋偏小,厘米波覆蓋300多米,毫米波只有190米。另外,5G設備成本很高,功耗也很大。
中移動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豫蓉在“5G商用與深化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研討會上表示,“5G基站的建設和功耗的成本是4G的3.5-4倍左右”。
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就在GTI國際產業峰會表示,“當前5G基站價格是4G基站投資的2倍,功耗約為2.5-3倍,需要產業鏈攜手努力將這部分費用盡快降下來”。
加上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就在MWC19上海展上透露:“整個行業今年前5個月收入增長基本處于停滯,中移動甚至出現負增長。”
在5G設備貴、電費高和中移動收入負增長的大背景下,現階段運營商對于5G普遍比較保守,5G元年的投資熱情普遍不如4G元年。舉例來說,在4G發牌后,中移動建成了72萬個4G基站,而在5G元年,中移動只計劃建5萬個5G基站,而且這5萬個基站中還包括小基站。
這會使5G網絡的覆蓋局限于少數幾個地方,而且用戶還會時常面對4G、5G網絡來回跳的問題。可以說,如果功耗、覆蓋、成本幾個問題沒有大幅改善,那么,5G網絡組網的過程會相對4G慢很多,因而在2年內,5G網絡,哪怕是在大城市,都未必能夠實現連續覆蓋。
因此,在這種大背景下,早幾個月推出5G終端和遲幾個月推出5G終端的意義局限于宣傳上,考慮到智能手機1-2年的使用壽命,以及R16標準要到2020年才能凍結,現在早期宣傳的非常厲害的5G手機,基本上都是“智商稅”和“富人的玩具”,而且由于5G基帶芯片的能耗著實不低,會導致這些5G手機在續航能力上還比如類似配置的4G手機,而續航恰恰是當下智能手機的最大短板。
必須指出的是,目前5G相對于4G的優勢相對有限,而且就目前的應用來說,手機上5G能做的,4G也能做。至于一些商家鼓吹的手機上看8K視頻,在人類眼睛沒有發生基因突變的前提下,5、6寸的手機播放8K視頻沒有任何意義。就低時延來說,根據5G PPT,這主要是工業行業應用,對于智能手機來說沒啥意義。
中移動力推5G(SA)組網對華為中興未必利好
由于非獨立組網是5G基站+4G核心網,要延用很多4G網絡的東西,因而會導致,運營商傾向于采購向其出售4G基站的設備商采購5G基站。
舉例來說,4G時代廣泛使用的X2接口,該接口支持4G網絡基站的任意切換。理論上說,X2接口也允許4G設備與5G設備互通,運營商可以在任意網絡設備上獲得最佳性能。不幸的是,X2接口在互操作性方面的表現并不理想。而且每個供應商都傾向于在部署設備時進行微調,以在自家系統上獲得卓越的性能。這就導致,又想最大限度壓榨4G網絡剩余潛力,又想盡早搭上5G網絡順風車的運營商,要么沿用同一供應商產品,或者從4G設備開始大換血,花大錢不可避免。而像中國信科這類在4G時代市場份額比較有限的設備商,則非常希望大規模搞SA組網,因為搞NSA的話,中國信科很難翻身。
即便美國及其鐵桿盟友封殺華為的5G設備,但仍有不少國家的運營商希望采購華為的5G設備,原因就是因為這些運營商的很多4G購買自華為。不少運營商表示,本國政府禁止華為5G設備,將使它們損失數億美元,因為其他設備商的5G設備無法和他們已經廣泛使用的華為的4G設備兼容。如果要換設備商,就要將現有的4G設備也通通換一遍,成本巨大。沃達豐英國就曾透露,如果更換5G設備商,需要替換約6000座華為基站。
在國外運營商普遍選擇NSA的情況下,由于現實的商業利益在這里,買了華為4G基站的運營商肯定還是傾向于買華為的5G基站,買諾基亞、愛立信4G基站的運營商肯定傾向于買諾基亞、愛立信的5G基站。
正是因此,如果普及NSA,華為、中興、愛立信、諾基亞會比較有利,而對于中國信科這類指望在5G時代咸魚翻身的企業來說,自然是希望運營商搞SA。
可以說,中移動搞SA網絡,對中國信科等企業是利好,對華為中興未必全是利好。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